後來,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畢業的郭天祥和學校* * *的7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組建了壹家公司。雖然公司剛剛起步,但他們在業內已經很有名氣,預計第壹年的銷售額會達到驚人的數額。
實驗室變成了家。
“2002年剛入學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壹個目標,以後壹定要自己創業。大二下學期,突然覺得要想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創業,必須先學會做。於是,我找同學商量,參加了學校的電子設計競賽。”郭天祥說。
他第壹次嘗試失敗了。當時在學校教電路基礎課的付永清教授被兩個年輕人的求知熱情所感動,將他們吸收進了創新實驗室。從那以後,實驗室成了郭天祥的另壹個家。
“單片機相當於電子產品的大腦。如果這個核心控制設備出現故障,那麽家裏的冰箱、微波爐、電視、空調等電子產品將很可能成為廢品。”得知這些信息後,郭天祥把他的研究方向定在了單片機上。
當時因為沒有硬件實驗環境,周圍也沒有人可以咨詢,郭天祥只好上網找資料自學。看到網上有單片機學習板,他省下生活費,買了壹個300多元的單片機學習板練習。“那時候我天天擺弄單片機,自己摸索出壹門很難的匯編語言。暑假來臨的時候,我終於做出了第壹個單片機作品——壹個電子鐘。”
為了尋找鍛煉的機會,郭天祥每天早上起床後就帶著壹本書去實驗室,白天在實驗室寫程序、調電路、做各種硬件練習,晚上回來補充理論知識。他壹遍遍看模擬電、數字電、高頻,幾乎熬夜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在這壹年中,郭天祥參加了國家和省級比賽,並獲得了許多獎項。
放棄1.5萬年薪,回學校創業。
2007年9月,郭天祥去壹家太陽能公司實習,做壹個碩士項目。實習期間,他經常與技術人員進行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在R&D思想的碰撞中,他們的產品創新思想逐步完善。
這時,隨著專業知識的進壹步升華,創業的念頭在郭天祥的腦海裏越來越強烈。直到去年夏天,他毅然決定離開公司,回學校創業。當他提出回學校的想法時,他沒想到公司的老板會想盡辦法留住他。當時對方承諾,如果郭天祥留下來,給他年薪1.5萬。
“這麽高的年薪,在同行業很少見。經過考慮,我最終謝絕了他們的好意。雖然創業會有風險,但是因為風險大所以不敢嘗試。”回到哈爾濱後,郭天祥和幾個同校的朋友開始創業。
第壹桶金堅定了他的信念。
2005年,壹家公司來到郭天祥,委托他制作壹種特殊的計算器。郭天祥和他的同學余振南很快合作完成了這個項目,得到了用戶的認可。當時對方給了他們壹大筆R&D費用,這也是郭天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淘到的第壹桶金。這壹成功堅定了郭天祥的創業信念。在學習更多電子技術的同時,他和同學共同開發了幾個項目,積累了壹點經驗。
由於郭天祥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突出成就,他被學校免試推薦為研究生。大四的寒假,當他已經掌握了單片機之後,他開始用所學的知識去開發產品。
想到許多像他壹樣的初學者可能會購買學習板,郭天祥決定開發學習板。2006年2月,他做了第壹個模型,3月,他做了第二個版本。4月底,郭天祥建立了個人網站,經過3個月7次修改,終於敲定了產品。今年,他和同學葉大鵬組建了壹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業團隊。
資金短缺,但前途光明。
創業初期,他們遇到了壹個又壹個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為了省錢,他們不僅參與研發、焊接、售後服務、銷售等日常工作,還負責包裝、采購、發貨、送貨。如果產品比較急,五六個年輕人經常連續工作到深夜。
當記者來到該公司租用的工作室時,郭天祥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對設計開發的“智能油井遠程監控系統”進行收尾工作。郭天祥告訴記者,他們的銷售會非常好。
郭天祥說:“R&D需要大規模的測試設備,壹臺設備就要幾十萬。因為沒有錢組建調試設備的實驗室,所以每次測試都要在工作現場安裝測試產品,極大的限制和阻礙了我們的發展。不過,雖然大家都很累很苦,但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奮鬥經歷,讓更多的大學生為自己的創業理想和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