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浙江體育學院的校園文化

浙江體育學院的校園文化

弘揚金牌文化

2008年4月2日下午,杭州電視臺電影頻道《舞林門第二季》在杭州電視臺演播廳正式開播。本次比賽與去年第壹季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杭城文光組的主持人外,參賽選手還加入了文化名人、體育健兒、社會人士,其中浙江體育學院著名運動員殷瑛、陳華、王獻、潘華年將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衛生、政法、工業企業參賽。據主辦方介紹,2008年恰逢奧運年,運動員的參與是比賽的壹大亮點。通過武林門的舞臺,不僅僅是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迎接奧運會,更重要的是展現浙江運動員“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

在啟動儀式上,學院黨委副書記蘇誌清表示,本次舞林盛會將為浙江運動員提供壹個展示奧運精神的新舞臺,也將激發全體市民關註奧運、關註體育的熱情。我相信,在家鄉人民的支持下,浙江運動員將以頑強的鬥誌迎接奧運決戰,以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為家鄉人民爭光。殷瑛還代表運動員表示,他將以運動員特有的面貌向大家展示舞蹈的魅力。

校訓和校徽

浙江體育學院校訓、校徽征集活動圓滿結束。

浙江體育學院校訓校徽征集活動於6月30日圓滿結束。經過我院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初審、浙江體育學院教職工評選和專家最終論證,評選出11個入圍項目。由於校訓特別獎空缺,在浙江體育學院教職工和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德、睿智、尚勇”被確定為浙江體育學院的校訓。

校訓校徽征集活動得到了浙江體育學院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到5月31,* *已經收到了壹千多封求職信,有省內外的,也有韓國的,中國臺灣省的,還有其他地方的。提交的作品中,既有中國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的專業作品,也有浙江體育學院師生的原創作品。

體育禮儀

體育是人類社會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壹。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曾說過:“體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是奧林匹克的精髓”,2008年的現任主席羅格也說過“文化、教育是奧林匹克的精髓。”因此,體育作為文化教育的載體,形成了其獨特的體育文明,體育禮儀就是其中之壹。浙江體育學院作為浙江競技體育的大本營,是體育、文化、教育相結合,打造校園金牌文化的具體體現。如何讓校園金牌文化滲透到學院的每壹個角落,使之成為浙江體育學院每壹位師生共同的價值理念,並最終體現在每天的工作學習中,學院金牌文化領導小組壹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可行的途徑。

禮儀教育是金牌文化人文精神建設的重要內容之壹,禮儀實踐是金牌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現。正是在這種氛圍下,“體育禮儀”教育作為強化金牌文化的研究項目走進浙江體育學院校園。早在2007年5月11,現代體育禮儀作為浙江體育學院的特色學科,已經正式進入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並出現在體育系三年級的課堂上,受到運動員和學生的歡迎,激發了運動員和學生形象的變化。

2008年6月,由浙江體育學院趙老師編寫的《現代體育禮儀》壹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教練員、運動員、體育工作人員和觀眾的特殊禮儀;體育禮儀;體育儀式;現代體育禮儀知識分十章在體育標誌等方面進行闡述。《現代體育禮儀》的出版也得到了浙江省體育局和學院的大力支持。浙江省體育局局長李雲林親自為該書作序。他在序言中寫道“體育禮儀已經超越了體育比賽本身。它不僅是體育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像壹面棱鏡,折射出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個群體、壹個人在賽場內外的文明程度。”同時,他稱贊這本書是“對中國和諧體育建設的貢獻,也是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壹份禮物。”《現代體育禮儀》作為浙江體育學院職業道德教育的好讀物,豐富了校園金牌文化建設的內容。作為校園金牌文化建設的突破點,必將潤物細無聲,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勵誌教育

1,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奧運故事。

北京奧運會閉幕當天,有記者請羅格講壹個北京奧運會上最讓妳感動的故事。國際奧委會主席說:如果要講壹個故事,那當然會談到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運動員在領獎臺上擁抱,“因為這是他們在兩國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在領獎臺上擁抱,這種精神很特別。”最讓羅格主席感動的是這樣壹句話:“雅典最後壹場比賽,壹個美國射手(埃蒙斯)領先很多,但最後壹槍打中了別人的靶子,與金牌失之交臂。這是壹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羅格說,“這壹次,他的妻子獲得了北京奧運會的第壹枚金牌,兩人深深擁抱在壹起。我感覺非常好。當他想贏得比賽金牌的時候,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最後壹槍只有4.4環,又失敗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態度。他說這是壹次失敗,我對此負有責任,但我會回來贏得金牌。這就是精神。”羅格動情地說,那種永不放棄,戰鬥到底的精神,“這是最感人的。”

“更快、更高、更強”,現代奧運會始終倡導在公平原則下頑強拼搏、不斷進取、勇於拼搏的精神,而奧林匹克格言就是對這種精神最簡單、最生動的詮釋。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運動員們在賽場上不斷向極限進軍,創造了壹個又壹個奇跡——

北京奧運會前,菲爾普斯許下了奪取八枚金牌的遠大願望。在聽到有人說自己“無可救藥”後,菲爾普斯把別人的話貼在了自己的儲物櫃上。他說:“當人們說妳做不到,而妳卻全身心地投入,壹切皆有可能。”

菲爾普斯終於在北京的“水立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奪得八枚金牌,改寫了七項世界紀錄,書寫了奧運史上的傳奇故事。勝利來自力量;勝利也來源於超越自我、戰勝挫折的頑強信念。作為雅典奧運會女子氣步槍的冠軍,我們對李杜在北京奧運會上衛冕首枚金牌寄予厚望。在重壓之下,李杜只獲得了女子空中步1槍的第五名。那壹刻,失望的李杜放聲大哭。

然而,她沒有倒下,她還在戰鬥。五天後,李杜再次站在了女子步槍三姿的比賽中。在這個不是她主要項目的比賽中,李杜最終以破奧運紀錄的成績獲得了冠軍。

在逆境中,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難中,李杜完成了鳳凰涅槃般的“自我超越”。

17歲的張湘祥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銅牌,被視為中國舉重界的壹顆希望之星。但在2003年,醫生錯誤地將針劑註射進了他受傷的腰椎,他差點丟了性命。在錯過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他和他的教練躲在壹個小餐館裏痛哭...

但是,張湘湘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強。他說:“只要我活著,我就不會放棄。”重建信心,恢復訓練...8月11日晚,張湘祥以319公斤的總成績獲得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班金牌。"我等這塊奧運金牌已經等了8年了."賽後,張湘祥激動地說:“如果有生命,妳可以創造任何奇跡。”“我盡力了,我不後悔。”

還是在北京奧運會的舉重臺上。2008年8月12日晚,男子舉重69公斤級決賽。韓國著名選手李培永在第壹次挺舉時左腿抽筋,在教練的幫助下回到休息區。但他沒有放棄,繼續走在舉重臺上;他又失敗了。休息了壹會兒,他又壹瘸壹拐地走向舉重臺。

盡管李培永還是第三次在挺舉中失利,但觀眾們還是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舉重臺上的英雄。事後他說:“現在我已經盡力了,無怨無悔。”

2008年8月17日,當英國的拉德克裏夫跑到“鳥巢”女子馬拉松決賽的時候,前三名已經慶祝了很久。在運動員2公寓的第四屆奧運會後,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仍然不能拿走壹枚奧運獎牌。

在通往“鳥巢”的路上,雷德克裏夫曾經跑在隊伍的最前面。然而,當比賽進行到壹半時,拉德克利夫的鞋子被後面的跑者踩壞了。雖然她很快跑出了大部隊,穿上了鞋子,但這種幹擾對於處於體能極限的馬拉松運動員來說是“致命的”。

果然,當拉德克利夫再次起跑時,她的比賽節奏完全被打亂,腿傷復發。雷德克裏夫帶著痛苦的表情,曾經停下來跑,看著對手壹個個從她身邊跑過。但她堅持完成了比賽,最終名列第23名。

當記者問她為什麽在知道自己與獎牌失之交臂的情況下還要堅持時,她說:“我不想待在那裏,那樣我會很孤獨。我想和大家壹起完成比賽。”

兩次刷新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拉德克利夫,為了實現她的奧運夢想,在成為母親後不久就恢復了訓練。然而,四個月前,她突然左腿骨折,醫生建議她全面休息,這意味著她將無緣北京奧運會。

拉德克利夫拒絕放棄。她求助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的“失重跑步機”,並利用這臺機器來減輕跑步時腿部受傷的壓力。就在傷勢好轉的時候,拉德克利夫再次外出時不慎被毒蜘蛛咬傷,直到比賽前還在接受治療。

跑過終點線後,雷德克裏夫擁抱隊友痛哭,“鳥巢”裏響起了掌聲。中國男籃也是失敗者,也是英雄。面對實力遠高於自己的美國夢之隊,姚明和隊友們並不畏懼,雖然知道會輸,但他們用勇氣和氣勢去拼水平。雖然最終以31落敗,但這是中美男籃奧運對抗史上的最小差距。在隨後與西班牙隊的比賽中,中國隊超水平發揮,將比賽拖入加時賽。

8月20日,只有壹條腿的南非女運動員納塔莉·杜·托伊特遊完全程,最終在北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遊泳比賽中獲得16的名次。

即使對健康人來說,馬拉松遊泳也是壹項高難度的項目。運動員不僅要花兩個多小時遊完10公裏,還要從頭到尾和其他運動員“混戰”!

杜托伊特並不否認自己的殘疾帶來的局限,但她依然堅持放飛夢想。“夢想是自己定的,不是別人定的。”她說,“我能參加北京奧運會是夢想成真了。”

2.很多運動員積極參加靈感月的活動,很有收獲。

2007年底,隨著勵誌職業教育活動和藝術節的不斷深入,競技體育壹部總支部“勵誌月”活動也拉開了序幕。競技體育壹部總支部結合本部門實際和運動員特點,利用博客、QQ群、實體BBS等新穎實用的活動,吸引運動員廣泛參與,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新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方式。對此,競技體育第壹部及時推出了QQ群。“有了QQ群,大家的聯系方便快捷多了,交流自由無拘無束。”每個人都很樂意添加這個新的聯系信息。全系121運動員,43名運動員加入了Q群,成為大家庭的壹員。有些運動員壹度因為各種原因退出Q群,但很快又回來了。坦白說,大家在群裏吵吵鬧鬧地聊天,感覺挺好的。q群已經成為提高與運動員交流的有效平臺。有壹次壹棟公寓樓停水,壹個運動員在群裏反映了這個信息,壹系辦公室得知消息後馬上聯系了綜治辦。從運動員反饋到綜治辦工作人員維護只需要五分鐘。隨著奧運會的臨近,系裏的壹些運動員都去外地訓練了,Q群也成了系裏和外地研修生聯系的紐帶。

在博客盛行的時代,對於壹部的運動員來說,博客也成為了他們了解團總支風采的載體。照片、派對視頻、通知和宣傳...沒有華麗的名字,沒有花哨的裝飾,這個名為“競技體育壹部總支”的博客,成了選手們溫暖的小窩。運動員說每次上網都會忍不住瀏覽,看看元宵晚會的視頻,大家推薦的勵誌文章等等。

“生活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要有恒心,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有天生的天賦,我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完成它。結束後,妳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盡力了。’“這是競技體育I部主任張敏爾在實體BBS上看了其中壹篇勵誌短文後的跟帖。

實體BBS活動就是每周在系裏的公告欄推出壹篇勵誌寓言文章,大家可以把文章的文字見證貼在校園人工湖後面。實體BBS最大的好處就是運動員、教練、部門工作人員可以暢所欲言,暢談感受,避免了沒有電腦接入帶來的不便,所以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動期間,* * *推出了五篇短文,每篇都始終貼滿了小紙條。壹篇篇短小的文章,壹句句有情懷的話語,壹句句精煉的格言,點燃了運動員思想的火花,吸引了隊員們的思考和感悟,也搭建了運動員和教練員之間的橋梁。“靈感月”歷時壹個半月,於65438年6月27日室內田徑錦標賽前結束。活動結束後,系團總支會組織團幹把所有的小文章、小發言整理好,發給每個運動員。田徑壹部總支書記童表示,“勵誌月”對進壹步推進備戰工作,推動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訓練熱潮,鼓舞全隊士氣,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職業教育宣傳

《為2008年奧運會做準備》勵誌教育讀本節選

體育和人類是壹樣的文化。跨國體育促進了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競技體育是壹個國家或民族實力的縮影,運動員成為壹個國家或地區競技水平和精神面貌的代表。他們的表現與國家榮譽和民族尊嚴息息相關。在賽場上,運動員以各種方式體現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深厚感情。這種情感使人在壹定情況下形成為國爭光的實際行動,並為之不懈努力。競技體育是愛國主義的直觀體現。顧拜旦曾指出,在世俗化的世紀裏,有壹種信仰可以被引用來實現世俗化的目標,這就是國旗。現代愛國主義的象征——把國旗升到勝利的旗桿上獎勵獲勝的運動員,從而繼承了古老的崇拜而不用重燃火炬。運動員的愛國主義。體現在祖國的利益高於壹切,為祖國的名譽而戰,努力工作,賽場升國旗,奏國歌。

祖國榮譽至上是所有備戰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應有的榮譽觀。祖國的榮譽高於壹切,這是運動員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他們成功的源泉。只有為國而戰,勇奪獎牌,那才是運動員的光榮追求和價值。體育前輩吳傳玉、容國團、唐、,從國外回到新的祖國,就是為了尋找自己的人生歸宿。中國實現了他成為強國的夢想,他們為中國的體育創造了歷史。我是被祖國培養出來的。這是每個運動員的肺腑之言。沒有國家的全力支持,個人很難有驕人的戰績。在祖國需要奉獻的時候,蔡振華、郎平、熊倪拋棄家庭,心系國家,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中國體育的重新崛起。

我們的背後是祖國的大力支持。從跳高運動員朱建華到教練胡,從東方之鹿王,從競走大師陳,都把國家利益放在第壹位,執著地追求世界第壹。他們為祖國的榮譽而戰,祖國給予了他們高度的贊揚。

在搏擊賽場上,為祖國贏得了巨大榮譽的李寧和劉翔,在不同的時期把成績回饋給了祖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成功來自於黨和各級組織的支持,來自於人民的關懷,榮譽應該屬於偉大的祖國。他們把賽場內外當成了自己報效祖國的人生舞臺,並矢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