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的是,趙並沒有很快恢復,九年也無法恢復五年戰爭的創傷。公元前257年,邯鄲保衛戰後,趙千瘡百孔,岌岌可危。
最可怕的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銳減,帶來了可怕的問題:沒有多少男人幹軍隊、徭役、農田的活,國家將進入壹個漫長而艱難的機遇期。這50萬賠錢的人至少占了趙年輕人的三分之二。
燕也聽了李的話,對趙進行了壹番圖謀,以為可以趁機吞並趙。於是,他兵分兩路,壹路攻陸,壹路攻城,投入60萬大軍,2000輛戰車,希望以海上戰術取勝。如果是普通的國王,也會這麽做。
於是,趙派遣了兩個著名的士兵,帶著25萬軍隊。老將廉頗於伊大敗栗腹軍,新將軍樂城於戴大敗軍,嚴隨導師逃回京師,被廉頗追殺五百裏,兵臨城下。最後親趙派出來議和,兩家從此成了死敵,聯盟背後的燕國也不再參與,很快燕國就倒向了秦國。
其實這裏有1個問題,讓大家很疑惑:趙的50萬正規軍在長平邯鄲之戰中全軍覆沒,最多只剩下不到65438+萬殘兵。為什麽這支趙軍隊總是編制齊全,戰鬥力很強?
個人認為,這支趙軍是的邊防軍,也是趙武靈王開內蒙草原留下的勢力。其主要職責是防禦匈奴、東湖等部落的進攻。在九年的時間裏,趙所有的未成年人都長大了,他們十四五歲就可以參軍,他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可以恢復。
我認為趙軍獲勝有以下四點優勢:
第壹,軍團的完全建立趙,雖然主力已經對長平失去了壹切希望,還有北方第二大軍事基地的第二軍團,估計在20萬左右。即使在長平、邯鄲之戰中,趙王也沒有被調動,因為這裏是趙國北方的第壹道防線,主要是防備匈奴,戰鬥力之強,遠勝於趙國的壹般部隊。
同時還有壹支1.3萬的靈武鐵騎,是戰國時期最強的騎兵部隊。不幸的是,它沒有被送到長平戰場,否則它不會被田雷的騎兵部隊分割。這些完整的團,遠非城守可比。最可怕的是,這支部隊還駐紮在燕趙邊境,隨時可以進軍。
而顏的軍團呢?他曾經在齊國耀武揚威五年。公元前279年被齊國田單趕回燕國,損失慘重。三十年後,燕國也恢復了原來的建制。
燕人軍團並非完全弱小,還有壹支由胡人組成的遼東軍,由當年的大將親自訓練,成為縱深沖鋒,南下攻打齊國。大家對顏的印象很淡,存在感很低,但並不代表顏就差。燕趙有很多勇者,但不只是趙。在又苦又冷的地方和肥沃的地方跟人打架誰更可怕?
第二,長平之戰,壹個熟悉軍務的將軍,並沒有讓趙國的名將兵敗。老將廉頗在此期間挑起大梁,重振軍旅生涯第二春。換人之戰,指揮得當,擊潰燕國六十萬大軍,俘虜燕國多名將領,將燕國趕了五百余裏,直到燕國都城,逼燕國太子講和,割讓五城。由於這場戰爭,廉頗也成了趙翔。
龐暖是趙國繼廉頗之後的大將。他在五個國家擔任將軍,也是戰國時期最後壹位軍事家。他是趙武靈王時期的老人,資歷在趙無與倫比。公元前242年,趙換帥,廉頗去楚。王子很高興,而且記性不好。他以為廉頗走的時候,趙邊境上壹個人也沒有。派老將戲信率領燕軍第二輪攻打趙。《辛》和《龐文都是趙武靈王時期的同事。歌劇《辛》認為龐文不足為慮。結果戰敗被殺,又壹次葬送了燕國的兩萬大軍。
新壹代的將軍李牧也是在邊境地區歷練,公元前244年消滅了10萬匈奴軍隊,解決了邊境問題。三年後反攻燕國,連奪燕國兩城。
比較壹下燕的將領,又拿出李富、、、戲昕等人。
首先,栗肚不是壹個無能的人,他只是遇到了比他強的廉頗。李富當時是燕國的宰相。他曾經打敗過胡人,開疆拓土數千裏。他應該是壹個很有成就的人。他和廉頗作戰,也不是那麽不堪,因為軍隊中的燕人投降了趙,泄露了軍事計劃,被廉頗伏擊,大敗而亡。
勤琴是燕國進攻的主要指揮官,他遇到了趙國的著名士兵,這原本是趙國的軍事據點,在家中作戰。結果,勤琴戰敗被俘。聚星曾為趙武靈王效力,與龐文是同僚。結果不知道三十年了,驕傲又被低估,被老對手打死了。音樂室是樂毅的兒子。他壹看情況不妙,馬上逃到了趙那裏。畢竟在趙還有根。
第三,共同敵人的士氣,趙國人本來就是壹個強大的存在,尤其是趙巖的壯士。在窮鄉僻壤生存的堅強意誌和過硬的軍事素質,與燕國相差甚遠。連年戰亂,四面受敵,這個國家早就是壹臺戰爭機器。
顏偏安壹隅,只身率領壹個世界性的討伐,才狼狽逃回老家。燕國軍隊過了三十年的太平日子,很少見血,上過戰場,戰鬥力低下,軍隊管理不嚴,這些都是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且我們寡不敵眾,甚至互相看不起。
經過長達五年的長平、邯鄲之戰,趙國人民身心都受到了創傷。他們對侵略祖國的人從不手軟,團結壹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鼓舞士氣,消滅燕國的60萬大軍。我相信廉頗在召開動員會的時候壹定提到了當年的悲慘事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趙國人真的做到了這壹點。
第四,燕派的燕之首,不能完全說是昏庸之輩。他即位不久。估計他只是壹個血氣方剛的少年。誰沒有春秋開疆拓土的大夢想?此外,他的祖先燕昭王也很有名。崇高王子的存在是他復興祖先榮耀的首要責任。
他還錯誤地相信了錯誤的信息,做了兩次傻事。再加上不懂軍事,不懂道理,不聽大臣的勸諫,亂指揮,被廉頗打得落花流水。事後,我立即給音樂室寫了壹封信,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能重返法庭協助自己。可見,顏在當時並不是壹個昏君。
顏不是壹個無腦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打算。首先,燕有信心出兵攻趙。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燕國橫跨燕山山脈的南北,方圓有2000多裏。這裏土地肥沃,渤海鹽利,物產豐富,工業發達,人丁興旺。這些都是優於趙的,同時兩國士兵的差距也可以通過人海戰術來彌補。但他沒有足夠的人才和正確的戰略支持,事與願違,失敗了。
戰國策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可能有些誇大。據史書記載,出動了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以乘為作戰單位,乘75人,乘2000的戰車就有654.38+0.5萬,還不包括其他兵種。燕自己說要以五倍的兵力進攻秦國,趙國保守估計會有65438+萬以上的兵力,但實際計算表明兩者口徑不同。
有壹點可以肯定,燕軍的實力絕對遠超趙,否則也不敢主動做的事情。這場戰爭斷送了燕趙之間長達百年的友好關系,雙方從此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雖然在秦國吞並戰爭中,燕國也有聯軍在沂水與秦國作戰,但畢竟亡羊補牢,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