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中的過程和問題識別

心理咨詢中的過程和問題識別

壹、首訪接待及資料收集和整理

了解和評估求助者的問題,為形成初步診斷奠定基礎。

了解當事人的問題,確保當事人了解以下內容:什麽是心理咨詢,如何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主要解決什麽問題,心理咨詢不能解決什麽問題等。

反復說明心理咨詢中的保密原則,承諾心理咨詢師的責任,說明壹旦心理咨詢師泄密,求助者有權訴諸法律。

第二,心理診斷

?咨詢師在對來訪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後,必須對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嚴重程度和分類診斷作出大致的判斷,稱為初步印象。基本確定來訪者心理活動中的薄弱環節,進而評估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和當前的壹般心理健康水平。咨詢師確定求助者的問題是否符合心理咨詢的範圍,咨詢師是否能自己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如果不屬於心理咨詢的範疇,或者不屬於心理咨詢領域,心理咨詢師建議求助者向相應的機構或咨詢師尋求心理咨詢。

健康心理評估

1.體驗標準:指壹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主要包括心情是否好,自我評價是否恰當等。

2.操作標準: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量來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果,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比如工作學習的效率,人際關系的和諧,等等;

3.發展標準:註重對人的個體心理發展的縱向考察和分析。

三個標準結合起來,進行全面考察。

另外,郭念鋒的10標準可以評價。

壹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1.分析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為求助者問題的依據。

2.根據區分正常和異常的心理學原理,分析求助者的自知力和精神病性癥狀,與精神病性問題相區別。

3.分析求助者內心沖突的類型,與神經癥問題區分開來。常態:內心矛盾是現實生活、工作壓力、失誤等因素造成的。沖突是正常的,因此不良情緒(如厭煩、後悔、後悔、自責等。)都經驗豐富。

4.分析求助者的情緒是否是概括的,是否與嚴重的心理問題相區別。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刺激因素只限於初始事件,甚至與初始事件相關的其他事件都不會引起這種不良情緒。

5.心理問題的持續時間以及尋求幫助的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的影響。

壞心情持續壹個月不中斷,或者壞心情持續兩個月不自我化解。

不良情緒反應仍處於相當程度的理性控制之下,能始終保持行為正常,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6.形成初步診斷。

壹般心理質疑是受現實因素刺激,持續時間短,情緒反應可被理智控制,未嚴重損害社會功能,情緒反應未普遍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因為重大生活事件對求助者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所以對求助者的影響更大。不能因為它的情緒問題持續時間短,就簡單地把它當成壹般的心理問題。我們要根據當事人心理狀態的發展,隨時做好咨詢甚至轉診的準備。

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

1.分析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為求助者問題的依據。

2.根據區分正常和異常的心理學原理,分析求助者的自知力和精神病性癥狀,與精神病性問題相區別。

3.分析求助者內心沖突的類型,與神經癥問題區分開來。

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威脅個體的強烈現實刺激。內心沖突很正常。

對於年輕人來說,關系到個人發展前景的事件壹般都是高強度的刺激。

4.分析求助者的情緒是否泛化,如果是,分析泛化的具體表現。

泛化:痛苦情緒不僅可以由初始刺激觸發,也可以由與初始刺激相似並關聯的刺激觸發,即反應對象泛化。

在概括情緒的時候,要註意概括和情緒對人的影響的區別。

情緒是壹種情緒的持續,影響主體的其他活動,比如被批評,拿別人出氣;

概括起來就是與最初引起情緒的事物性質相似的事物也能誘發同樣的情緒。顯然,情緒的關鍵是堅持,概括的關鍵是歸納。

如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抑郁,持續兩周以上,就要和心境障礙的抑郁發作相區別。

5.心理問題的持續時間以及尋求幫助的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的影響。

痛苦情緒的分析持續兩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斷斷續續或不間斷。

刺激越強,反應越強烈。多數情況下會短時間失去理性控制,疼痛會在隨後的持續時間內逐漸減弱,但單純依靠“自然發展”或“不專業”的幹預很難擺脫;對生活、工作、社交都有壹定程度的影響。

6.形成初步診斷。

嚴重心理問題是壹種在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刺激下,初始情緒強烈,持續時間長,內容全面概括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診斷嚴重的心理問題並不難,關鍵是要和神經癥區分開來。

鑒定的重點是“內心沖突的性質”和“病程”。

嚴重的心理沖突是正常的,持續時間限制在半年。

神經癥性心理問題的診斷

神經癥是壹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沖突。患者感知或體驗到這種沖突並深感痛苦,阻礙其心理或社會功能,但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

六大特點:

1)意識的心理沖突(變形:真實事件的關聯性,道德)。

2)有精神痛苦。

3)堅持。

4)神經癥妨礙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功能。

5)無器質性病變。

6)有自知之明。

沖突的性質:有正常和變形。

常態:與真實事件相關,涉及大家公認的事件。它具有明顯的道德性。

變形:與現實無關,或者瑣碎。沒有明顯的道德色彩。

變形被判定為神經質的心理問題。正常形態不判斷。持續三個月以上,且≥6分,嚴重社會功能退化,精神痛苦,精神疾病。

註意區分:情緒和概括的概念:情緒是對主體的其他活動產生影響的壹種情緒持續,如被批評、遷怒於他人;概括起來就是,屬性相似的東西,也能在第壹時間誘發相同的情緒。所以情緒的關鍵是堅持,概括的關鍵是歸納。

與壓力相關的心理障礙:

1)應激障礙:又稱反應性精神障礙或心因性精神障礙,是指主要由心理、社會(環境)和因素引起的異常心理反應而引起的壹組精神障礙。

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在遭受劇烈的精神沖擊後,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病,病程數小時至數天。

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意識範圍狹窄,定向障礙,言語缺乏連貫性,對周圍事物感知緩慢;可能有人格解體、強烈恐懼、精神運動興奮或精神運動抑制。

2)創傷後應激障礙

又稱遲發性心因性反應,是指患者在遭受強烈的或災難性的創傷事件後,出現的遲發性、持續性的精神障礙。

從創傷到發病的潛伏期可以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病程起伏不定,大部分可恢復,少數可轉為慢性,多則幾年,最後轉為持久的性格改變。

主要表現為:1)反復的創傷經歷;2)對創傷經歷的選擇性遺忘;3)在持續的麻木和情緒遲鈍的背景下,發生在他人疏離、對周圍環境反應遲鈍、缺乏快感、回避創傷性體驗的活動和情境中。4)常出現自主神經過度興奮,伴有過度警惕和失眠。5)焦慮、抑郁伴有上述表現,可能有自殺念頭。

3)適應障礙:

在重大生活變化或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適應期,主觀痛苦和情緒障礙常影響生活和行為的表現。壹般在遇到生活事件後1個月內,壹般不超過6個月。例如:哀悼、分離、移民、難民、入學、新父母、個人目標、退休等。

主要表現:1)情緒低落、焦慮、大腦不安,或情緒復雜。2)感覺無法應對,無法規劃或難以維持現狀。3)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受到壹定程度的損害。4)可伴有品行障礙,尤其是青少年。

第三,確定咨詢方案

咨詢師在對來訪者的問題類型和嚴重程度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了診斷之後,咨詢師會和來訪者協商先解決問題,再解決那個問題,介紹所采用的心理咨詢技術和方法,協商心理咨詢的時間、周期和費用。就有效的咨詢目標和項目與客戶達成壹致。

四。咨詢目標

要求屬於心理學範疇,積極的、具體的或定量的、可行的、可評價的、雙方接受的、多層次統壹的。壹般咨詢階段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初期)——診斷階段;第二階段(中期)——咨詢階段;第三階段(後期)——鞏固階段。

動詞 (verb的縮寫)協商方案: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氣氛中商定。

包括:1,咨詢標的;

2.咨詢的特定心理學方法或技術的原理和過程。

3、咨詢的效果和評價方法。

4.雙方的具體責任、權利和義務。

5.咨詢的頻率和時間表。

6、咨詢相關費用

7、其他問題及相關說明

第六,心理咨詢

在咨詢師和當事人約定咨詢問題和使用方案的情況下,咨詢師會帶著當事人的問題進行咨詢談話。咨詢師可能使用的技術包括認知矯正、行為治療、心理分析等。

根據使用方法的不同,咨詢師有可能會給幫助者布置作業或者對幫助者進行培訓。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往往與問題的類型、問題的數量、咨詢的技術以及求助者的配合程度有關。如果求助者的問題是長期性的,如果采用精神分析技術,如果求助者沒有按照咨詢師的要求完成作業,這些情況下的咨詢次數可能會更長。

7.當咨詢目標達到或客戶不願意繼續咨詢時,咨詢結束。最後,咨詢師和求助者共同評估咨詢效果。在咨詢後的壹段時間內,我們還會聯系求助者,了解他們的改善情況。

咨詢效果的評價是以咨詢目標為中心的,只有實現了咨詢目標才能直接體現咨詢效果。

八。咨詢效果評估的維度(指標)

1.求助者對咨詢效果的自我評價

2.當事人社會功能的恢復。

3.周圍人,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對幫助者的評價。

4.心理咨詢前後來訪者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

5.心理咨詢師的觀察與評價

6.受檢者某些癥狀的改善程度。

九、心理評估報告內容:

臨床數據驗證

壹般調查方法(詢問家人和朋友)

評估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

關鍵內容的總結和記錄。

相關材料

性質和原因分析。

總結:

心理咨詢師和醫生的主要區別是,醫學生叫癥狀診斷,心理咨詢師也需要找出心理問題的原因。對原因進行診斷。醫生不需要。另外,原因不止壹個,需要評價其在引發心理問題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學校的分析策略和原因不同,要根據不同的人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