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微軟(Microsoft,Nasdaq: MSFT,HKEX: 4338))是全球PC(個人電腦)軟件開發的先驅,比爾·蓋茨是其創始人。在品牌榜單中排名第三,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06年全球65,438+000家大公司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發表在《巴倫周刊》上的品牌排名第22位。該企業在2007年世界財富500強企業排名中名列第139位。
微軟的歷史
1975比爾·蓋茨在19歲時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壹起賣Basic(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和翻譯培基。基本意思是“面向初學者的全方位符號指令代碼”,這是壹種為初學者設計的編程語言。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們曾經為MITS Altair編譯過壹個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了阿爾伯克基,在當地的壹個酒店房間裏創立了微軟。1979年,MITS公司倒閉,微軟公司主要靠修改基本程序繼續發展。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銷售基礎口譯員。當時的計算機愛好者經常自己開發小型的BASIC解釋器,免費分發。但由於微軟是為數不多的商用BASIC解釋器廠商,所以很多家用電腦廠商都在系統中使用微軟BASIC解釋器。隨著微軟BASIC解釋器的快速增長,制造商開始采用微軟BASIC的語法和其他功能,以確保與現有微軟產品的兼容性。正是因為這樣的循環,微軟BASIC才逐漸成為公認的市場標準,公司也逐漸占領了整個市場。從那以後,他們試圖通過設計MSX家用電腦標準來進入家用電腦市場(但沒有成功)。從65438年到0977年,微軟搬到了貝爾維尤(雷德蒙),在那裏開發PC編程軟件。1980年,IBM選擇微軟為其新PC編寫關鍵操作系統軟件,這是公司發展的壹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程序復雜,微軟花5萬美元從西雅圖程序員帕特森手中買下壹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然後改寫成磁盤操作系統軟件(MS-DOS)。微軟公司1981年為IBM-PC(IBM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縮寫,意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軟件MS-DOS(DOS是磁盤操作系統的縮寫,意為磁盤操作系統)。1983年,微軟與IBM簽約,為IBM PC提供基本解釋器,隨後微軟為IBM機器提供操作系統。微軟後來購買了蒂姆·帕特森(Tim Patterson)的QDOS權,經過壹些改寫後,通過IBM出售給市場,並將其命名為微軟DOS。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BM-PC的流行使得MS-DOS大獲成功,因為其他PC廠商都想兼容IBM。MS-DOS被很多公司授權,所以在80年代成為PC的標準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的銷售額超過了1億美元。隨後,微軟繼續為IBM、蘋果和無線電設備公司的電腦開發軟件。但是隨著微軟實力的不斷壯大,微軟和IBM在很多方面成為了競爭對手。1991年,由於利益沖突,IBM和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Inc)解除了與微軟的合作,但IBM與微軟的合作從未停止,兩家公司保持著復雜的競爭合作關系。微軟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件【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版本,是微軟在1979年為Intel處理器開發的,也可以在DEC PDP-11+0或Apple Lisa電腦上執行。XENIX繼承了UNIX的特點,具有多人多任務的工作環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規範(SVID),操作環境軟件(windows系統的Windows系列),應用軟件MS-Office,多媒體和電腦遊戲,關於電腦的書籍和CDROM產品。1992,公司收購福克斯公司,進入數據庫軟件市場。從65438到0983,保羅·艾倫(paul allen)因為霍奇金病離開了微軟,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65,438+05%的股份,仍然出席董事會。1986,公司上市。蓋茨保留了公司45%的股份,這讓他成為1987個人電腦行業的第壹個億萬富翁。在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額已經超過18億美元。1997年達到340億美元。1998年突破500億大關,成為世界首富。微軟的旗艦產品Windows 95/98/ME/NT/2000/ME/XP/Server 2003/Vista成功占領了從PC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務器的廣闊市場,為微軟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該公司還在互聯網軟件領域後來居上,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IT軟件行業有句話:“永遠不要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軟件行業的方方面面,無孔不入,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力給軟件同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自己處於反壟斷法被告的地位。就連多年可靠的合作夥伴英特爾也翻臉對簿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不景氣,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這起針對微軟反壟斷法的案件告壹段落。目前,該公司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全球員工人數接近44000人。
微軟核心業務集團
個人服務集團(PSG):由集團副總裁Bob Muglia領導,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更便捷的在線連接,並為各種設備提供軟件服務。PSG包括微軟的個人。NET initiative、服務平臺部、移動組、MSN的互聯網接入服務、用戶設備組和用戶界面平臺部。
MSN和個人服務事業群:由副總裁Yusuf Mehdi領導,負責網絡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其他微軟服務的全球營銷和銷售。包括:MSN eShop、MSN Carpoint(MSN home advisor(MSN money central(MSN Sidewalk,MSNBC創業公司,Slate和MSNTV平臺集團,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領導,負責不斷改進Windows平臺的各個方面——例如,將存儲、通信、消息通知、* * * *欣賞圖像和聽音樂變成Windows體驗的自然延伸。此外,這壹群體包括。NET企業服務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業服務集團(Office and business services group):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領導,負責開發應用和服務,以提高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這項工作包括逐步將功能齊全、功能強大的微軟Office演變成壹個基於服務的產品。除了Office部門,商業工具部門還包括bCentral(微軟提供的免費專業計數器,由於準確性高,具有定制功能,被很多專業人士使用,bCentral計數器可以在很多專業博客中看到)和Great Plains(這款微軟商業解決方案屬於橫跨多個業務方面的應用軟件平臺。包括財務、分銷、人力資源和薪酬管理、客戶關系管理crm、項目會計、電子商務、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業務領域所涉及的業務應用部門都將屬於這個部門。
全球銷售、營銷和服務集團(Global sales,marketing and service group):由集團副總裁奧蘭多·阿亞拉(Orlando Ayala)領導,整合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合作夥伴,以滿足全球微軟用戶的需求。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機構、教育機構、程序開發者和個人用戶。此外,該集團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絡解決方案集團、企業合作夥伴集團、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在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運營組:由總裁兼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領導,負責管理業務運營和所有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務、行政、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微軟產品
軟件產品
MS-DOS:微軟的早期產品,它是壹個命令行界面。早期版本的Windows應該在MS-DOS下運行,但到了Windows NT及更高版本的產品可以不運行MS-DOS。但由於軟硬件在Windows NT下無法正常工作,微軟繼續推出同時運行在MS-DOS下的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的過渡產品。
Windows:壹個叫做Windows的圖形化操作系統;它有許多版本。目前桌面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Vista,服務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8,下壹代操作系統叫Windows 7。幾乎所有的個人電腦都預裝了Windows。有關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見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此外,該公司最新的智能手機系統是Windows Mobile 6.0。
Microsoft Office:是微軟的辦公軟件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Access(桌面數據庫)、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在Windows Vista中稱為Windows Mail)和SharePoint Designer 2007(網頁制作,之前的版本稱為FrontPage)。微軟也為蘋果電腦生產蘋果麥金塔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它是微軟的網絡瀏覽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它被設置為所有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也可以在蘋果Macintosh上使用。微軟投資4億美元在Mac上預裝這款瀏覽器。
Windows Media Player:它是壹個播放音頻和視頻的程序。
微軟還使用Encarta這個名字生產壹系列參考產品,如百科全書和地圖集。
微軟還開發了壹個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相應的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NET進行編程。NET環境已經發布。
微軟Surface:微軟正在開發的操作系統。中國尚未參與其中。詳情請訪問/surface/index.html。
硬件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壹家軟件公司,但它也生產壹些計算機硬件產品,這些產品通常用於支持其特殊的軟件商品戰略:
壹個早期的例子是微軟鼠標,它被用來鼓勵更多的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因為很少用GUI代替鼠標,所以鼠標的普及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建立了IntelliMouse(帶中鍵和滾輪的鼠標)的標準,新的滾輪方便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銷售遊戲硬件產品,如遊戲桿。
該公司還收購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持其MSN互聯網服務。
該公司於2001年推出的Xbox遊戲機標誌著該公司開始進入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遊戲終端市場,這壹市場此前由索尼和任天堂主導。
2005年6月22日,165438+微軟發布了第二代家用視頻遊戲機Xbox 360。
比賽
帝國時代(有六個原版發行:帝國時代1,帝國時代羅馬文藝復興,帝國時代2和帝國時代2的征服者,帝國時代3和帝國時代3的亞洲王朝)。
微軟飛行模擬器(微軟飛行模擬器)
微軟火車模擬器
微軟模擬車
光環(光環)
光暈2
光暈3
《國家的崛起》和信息片《國家的崛起:衛國戰爭》
註1:《民族的崛起》由微軟和BigHuge聯合開發。
註2:列表2:Windows Vista遊戲作品
微軟遊戲工作室和其他遊戲發行商,包括美國電子藝界、NAMCO、THQ和Funcom,將為Windows Vista推出許多不同類型的遊戲,包括角色扮演遊戲、第壹人稱射擊遊戲、實時策略遊戲、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和模擬遊戲。以下是適用於Windows Vista的電腦遊戲列表:
Shadowrun)——微軟的遊戲作品Shadow Run將是Xbox 360和Windows Vista的首款跨平臺FPS遊戲,可以組隊聯機對戰,將玩家帶入壹個現代機械和古代魔法融合的世界。Shadow Run計劃在2007年初與Windows Vista同時發布。
柯南時代:亥伯龍歷險記
它是壹款多人在線動作RPG遊戲,融合了復雜深刻的劇情、單人模式的體驗、華麗殘酷的多人遊戲模式,完整真實地再現了柯南的野蠻時代。
艾倫·威克)——微軟遊戲工作室。
是壹款恐怖類型的動作遊戲,被譽為2005年E3最佳遊戲之壹。《艾倫·威克》營造了壹個廣闊而自由探索的世界,劇情懸疑而緊張。玩家必須解開遊戲世界中的謎團,利用手頭僅有的手電筒和武器體驗刺激的戰鬥。
。《英雄連隊》()-thq。
是壹款RTS遊戲,故事背景是二戰歐洲戰場,由遺跡娛樂出品。該公司憑借《家園世界》和《戰爭黎明》獲得年度最佳遊戲開發商。通過真實的遊戲體驗,玩家將能夠體驗到電影般緊湊的劇情和栩栩如生的二戰戰場。
。《孤島危機》-EA合作夥伴
是壹款原創FPS遊戲,由《孤島驚魂》的開發團隊Crytek開發。畫面和劇情的震撼也值得期待。
。Simx 10航班-微軟遊戲工作室
這款廣受玩家喜愛的模擬遊戲已經面向10代發售,遊戲畫面更加逼真,增加了超過12種飛行器、飛行場景和任務,能夠讓玩家充分享受創新的娛樂體驗。
《最後壹戰2》Windows Vista版-微軟遊戲工作室
重新定義了第壹人稱射擊遊戲和全球數百萬玩家的多人動作遊戲《最後的戰鬥2》即將在Windows Vista版本中大顯身手。
地獄之門:倫敦)-納木錯
它是壹款動作RPG遊戲,融合了第三人稱角色扮演和第壹人稱射擊遊戲的深度,由旗艦工作室出品,包括當年創作暗黑破壞神的制作人。
新Windows遊戲列表
除了發布下壹代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的電腦遊戲,微軟遊戲工作室和其他第三方遊戲發行商也發布了Windows遊戲的陣容,包括:
。《柯南時代:亥伯龍歷險記》-funcom
帝國時代3:戰爭首領-微軟遊戲工作室
戰地2142-美國電子藝界
。《華雷斯的呼喚》——育碧
。“英雄連隊”()——THQ。
。《孤島危機》-EA合作夥伴
欲望宅女-布埃納維斯塔小遊戲
。《遠東航空撤離點》-威望迪
飛行模擬器X-微軟遊戲工作室
。地獄之門:倫敦)》-納木錯
英雄無敵&;魔法V)-育碧
2(無冬之夜2)》-雅達利
國家崛起:傳奇崛起)》-微軟遊戲工作室
Shadowrun)》-微軟遊戲工作室
。《罪惡插曲:浮現》——儀式娛樂
。《船》-奧特萊特有限公司
。泰坦任務)-THQ
。《先鋒:英雄傳奇》-Sigil遊戲在線公司。
連網產品
從65438到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展到計算機網絡領域。微軟於8月24日推出在線服務MSN(微軟網絡),1995。MSN是AOL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絡產品的主要品牌。
1996,微軟與美國廣播巨頭NBC(全國廣播公司)共同創辦了MSNBC,壹家綜合性24小時新聞頻道和在線新聞服務提供商。
1997年底,微軟收購了最早也是最受歡迎的網絡郵件服務提供商Hotmail。Hotmail更名為MSN Hotmail,成為。NET Passport,壹個集成的登錄服務系統。
MSN Messenger是微軟在1999推出的即時通訊客戶端程序。是AOL即時通訊(AIM)和ICQ的主要競爭對手。
Microsoft Live online集成internet服務
培養
微軟建立了多個培訓中心,培養壹批只精通微軟產品的低成本員工。最著名的是MCSE評估(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盡管MCSE確實證明了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但這不是壹個工程師的評估。壹些苛刻的評論家稱MCSE“必須請教有經驗的人”。
生態系統
微軟試圖圍繞其產品建立壹個“生態系統”,以增加其產品和品牌的價值。
輿論;民意
很長壹段時間,微軟被廣泛認為是計算機軟件市場的“好孩子”,提供低成本的軟件來取代價格高昂的主流UNIX產品。微軟也因賺了很多錢而受人欽佩。
然而,即使在早期,微軟也被指責故意將其MS-DOS與競爭對手生產的Lotus 1-2-3數據表不兼容。到了20世紀90年代,認為微軟是“壞孩子”的觀點越來越多。主要的批評是,他們利用自己在臺式電腦市場的優勢,不公平地剝削用戶。
近年來,微軟被指控壹系列有問題的商業行為。
壟斷問題
微軟的視窗產品有效地壟斷了臺式電腦操作系統市場。持上述觀點的人指出,市場上銷售的個人電腦幾乎都預裝了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
壹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為壟斷企業,使其競爭對手處於尷尬的境地:
壹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為在壟斷市場中,只有壹個產品或服務提供商。所以,對於競爭對手來說,稱微軟為壟斷者,會讓他們處於失敗者的地位:這相當於他們是否定義了自己的存在,或者否認了自己的生存和競爭能力。
另壹方面,競爭對手希望把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為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幹預。其次,被視為“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可能會在公關上勝出,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處於壟斷地位,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在大多數微機軟件市場中,微軟是領先企業。
這種統治地位引起了很多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僅存在於競爭對手中。
濫用微軟的壟斷地位
壹些人批評說,微軟試圖利用其在臺式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壟斷地位,擴大其在其他市場的市場份額,如網絡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服務器操作系統(Windows NT)、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和多媒體播放器軟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微軟將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後,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獲得了非常大的份額。部分是因為這種行為,微軟被美國聯邦法院裁定濫用其在美國操作系統市場的支配地位。(詳見微軟反壟斷案)。
在所有這些指控中,微軟都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由為自己辯護。
也有人批評微軟的“擁抱和延伸”策略。微軟試圖在開放既定的標準中加入專利功能,從而利用其市場優勢最終達到控制“擴張”的標準。有人稱這種策略為“擁抱、延伸、熄滅”。
安全
2002年,微軟的壹些網絡和互聯網相關產品在出現許多安全漏洞後被廣泛討論。壹些惡意程序員不斷利用微軟軟件的安全漏洞進行破壞,例如通過互聯網創建和發布可以消耗系統資源或破壞數據的蠕蟲、病毒和特洛伊馬。這些破壞行為的壹般目標是Microsoft 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電子郵件客戶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web服務器和SQL Server數據庫服務器軟件。微軟辯稱,由於其在互聯網軟件市場的領先地位,自然微軟產品會受到更多攻擊,因為這些微軟產品被廣泛使用。還有人反駁說,這些攻擊也是針對微軟不占優勢的產品,顯示微軟的產品安全性低於競爭對手。
在某些情況下,微軟的產品經常會導致這些蠕蟲和病毒的傳播,以便新手更容易使用和設置它們。比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從1995開始就自動隱藏文件擴展名(文件擴展名),這樣惡意攻擊者往往可以讓電子郵件收件人打開壹些看似普通,實則危險的附件(最新版本的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險的文件類型,用戶無法打開)。批評者指出,微軟是在用軟件的易用性換取安全性。
蓋茨於2002年6月5438+10月發起了可信計算倡議。他將其描述為壹項長期的、全公司範圍的計劃,旨在發現並修復微軟產品中的安全和隱私漏洞。在這壹計劃下,公司將對原有的壹些規範和流程進行重新評估和設計,同時也將推遲微軟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時間。對可信計算計劃有不同的反應。壹些觀察人士稱贊微軟關註安全問題,但也提醒該公司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微軟的政治影響力
微軟對這些法律威脅和公眾輿論的回應是密集的政治遊說活動和數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據響應政治中心(opensecrets.org)網站的數據,微軟在美國上屆聯邦選舉中的政治捐款有43%流向了民主黨,57%流向了民主黨和該黨。
微軟產品的優勢
運行在PC硬件上的程序在技術上不壹定比它所取代的大型程序更好,但它有兩個不可比擬的優勢:為最終用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而且更便宜。微軟的成功也是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
微軟已經開發了多種軟件產品,包括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編程語言的編譯器和解釋器以及互聯網客戶端程序,例如網絡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客戶端。
這些產品有些非常成功,有些則不然。由此,人們發現了壹個規律:雖然微軟的產品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缺失,比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差,但後期版本會進步很快,會大受歡迎。今天,微軟的許多產品在不同領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微軟在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的可重用項目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並試圖進壹步結合其產品,為用戶提供壹致的開發環境。
微軟也在嘗試將Windows這個著名的品牌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縮寫,意思是“個人數字助理”)開發的Windows CE(微軟為個人電腦以外的電腦產品開發的嵌入式操作系統),CE縮寫的來源就是Customer Embedded。緊湊版、消費電子產品等。)和“Windows支持”智能手機產品,以及最近開發的Windows Vista。
微軟產品的主要優勢是通用性,讓用戶受益於所謂的網絡效應。例如,微軟Office的廣泛使用使得微軟Office文件成為文檔處理格式的標準,以至於幾乎所有的商業用戶都離不開微軟Office。
微軟的軟件也設計得易於設置,允許企業雇傭低成本、低標準的系統管理員。微軟的支持者認為,其結果是更低的“總擁有成本”。
微軟軟件也代表了IT經理在購買軟件系統時的“安全”選擇,因為微軟軟件的通用性使他們能夠說他們正在遵循壹個被廣泛接受的選擇。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it經理來說,這是壹個特別有吸引力的好處。
微軟產品的缺點
微軟產品非常依賴軟件重用。盡管這對於快速軟件開發非常有效,但它導致了不同軟件包之間復雜的依賴關系。這樣做的可能後果是,比如微軟的瀏覽器程序崩潰時,操作系統的GUI也會崩潰。
同樣的依賴性也意味著大多數微軟軟件資源可以在其他微軟產品上使用。換句話說,大多數程序可以運行其他程序,即使類似的情況不應該發生。例如,嵌入在電子郵件文檔和HTML中的宏可以運行允許攻擊者控制用戶計算機的程序。微軟在安全問題上的立場是“除非禁止,否則允許”。
這些問題從專門攻擊微軟程序的蠕蟲和病毒的泛濫就可以看出來。
上面提到的允許雇用廉價但訓練不足的系統管理員的優點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著妳需要雇傭更多這樣的管理員;
可能會導致安全漏洞,因為無論使用什麽操作系統,只有訓練有素的系統管理員才能提高系統安全性。
微軟的批評者指出,運行微軟產品的成本更高,因為微軟軟件的用戶實際上並不擁有他們使用的軟件:這對微軟的商業模式非常重要。
微軟和自由軟件的關系
微軟將自由軟件視為其可能的主要競爭對手,尤其是Linux。從萬聖節文檔中可以看出,微軟對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采取了“包圍、擴張、摧毀”的策略。
為了確立自己在臺式電腦市場的領先地位,微軟冒著失去低價和更多自由的風險,這是個人電腦快速發展和微軟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單就價格而言,微軟幾乎無法與自由軟件競爭。許多認為微軟沒有給他們選擇自由的用戶已經從自由軟件中找到了他們渴望的自由,標準已經開放。
傳統的微軟策略,如購買競爭對手或FUD策略,對自由軟件沒有影響。因為自由軟件不能被購買或控制,所以即使沒有創造它的公司,它也能生存。
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稱Linux是“壹股強大的競爭力量……它是非傳統的、免費的、廉價的。我們必須告訴人們為什麽他們(向我們)支付的東西實際上是物有所值的。我們的產品過去很便宜。我們比Novell和甲骨文便宜。但這次我們不能這麽做。”(由CRN.com於2002年6月17日報道)
巴爾默在微軟合作夥伴的壹次會議上說:“我們曾經非常自豪地提供最便宜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最低,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最多。無論Novell,Lotus或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與我們相比。但是現在我們面臨壹個獨特的競爭對手,Linux。對於我們這樣的公司來說,這真的是壹種新的思維方式。”(Varbusiness於2002年7月15日報道)
對於那些預裝Linux的低價個人電腦,微軟的回應是不會降低Windows的銷售價格。有觀察人士指出,這種拒絕打價格戰是壟斷企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