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元存款的河北信用社異軍突起。
地(市)級農村信用社3個,縣(市)級農村信用社153個,農村信用社2858個,信用社和儲蓄所1790個,信用社站32067個,幹部職工44690人。是全省網絡覆蓋最廣的金融機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增加存款、增資擴股”的發展目標。從領導班子入手,更新觀念,明確目標,精心規劃,大力組織存款,壯大資金實力。
原省信用社每年都做存款增長計劃。各地信貸辦、信用社根據當地實際,分別出臺了大力組織資金的計劃、目標、考核辦法和具體措施,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以及國有商業銀行農村營業網點合並的良好機遇,組織基層信用社、信用社拉開宣傳大幕。他們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紙和戶外媒體廣泛宣傳各項金融政策,塑造了農村信用社良好的社會形象。全省城鄉還設立了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宣傳站和咨詢臺,萬名信貸員背著背包下鄉,走進村莊掛標語,到田間地頭發放信息、解答咨詢。僅2004年上半年,全省農村信用社先後出動宣傳車26000余輛(次),張貼發放宣傳資料6543.8億份(條),解答群眾咨詢2.9億人次。
同時,全省各地農村信用社積極采取多種形式的櫃員承包和績效掛鉤考核制度,開展大規模、全方位的資金組織工作。石家莊農村信用社強化服務意識和競爭意識,確保存款增長。截至2004年5月末,存款達到339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億元。滄州農村信用社不斷完善用人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壹整套內部管理和內控措施,加快了電子化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進程,成為全省唯壹連續四年盈利的地市級信用社。截至2004年5月末,本市農村信用社存款達到202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2億元。壹直受虧損困擾的唐山農信社系統,堅持“安全為本、效益至上、夯實基礎、穩步前進”的指導思想。在勞動、就業、信貸、金融等方面大膽改革的基礎上,狠抓規模化經營,在減虧增效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壹步。截至2004年5月底,本市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已達248億元,比年初凈增25.2億元,增加654.38+0.406億元,實現利潤3553萬元,增加654.38+0.925萬元。
全省各地農信社瞄準勞務輸出、個體經營商戶、農村大戶等特殊客戶群體,努力滿足他們對存款“安全、便捷、實惠”的需求,將手中大量閑置資金吸收到農信社。保定市唐縣農村信用聯社在掌握了這個縣外出務工人員多、收入高的信息後,多次派得力人員到北京、山西等地,與施工隊和包工頭聯系。通過提供周到、便捷、細致的服務,全縣65438多萬人的農民工收入都存入了信用社,僅5個月這壹項就增加了5000多萬元。
全省農村信用社不斷鞏固和完善傳統業務,加強硬件建設,大膽創新服務方式,實現了金融服務的新突破。大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開辦了代收國(地)稅、手機費、水電費、網通話費、代辦保險、代發工資等壹系列中介服務,增加了經營收入。部分地(市)積極與當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信用社合作,開辦了銀行承兌、結算、網上銀行代理業務,擴大了省轄電子聯行專用網點覆蓋面,部分開通了地縣範圍內通存通兌業務,不僅大大加快了支付結算系統的運行速度,也大大提高了全省農村信用社的綜合競爭力。截至2004年6月10,全省11城市中,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滄州農村信用社存款已分別超過200億元。存款的大幅增加不僅壯大了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也為加大支農力度籌集了充足的信貸資金。同時,也標誌著健康豐滿的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步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金融重地和支農不可或缺的力量。
服務“三農”努力打造“信用工程”
全省農村信用社堅持面向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充分發揮紐帶作用。2002年,河北省信用社下發了《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推進小額信用貸款創建信用村(鎮)實施方案》,要求各級信用社管理部門進壹步提高對“推進創建”工作的認識,增強自身工作自覺性,切實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這項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並把這項工作作為壹項系統工程和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要真正解決農民貸款難、信用社貸款難的問題,依靠地方黨政領導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信用觀念,倡導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為“促創”突破口,層層下發文件,陸續成立創建領導小組,指導轄區內“促創”工作開展。同時,信用用戶評價、信用村(鎮)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納入當地政府工作目標和績效考核管理。健全完善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資金供給機制,實施了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調動了員工發放農村小額信用貸款的積極性。在全省縣、鄉、村各級召開動員大會,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農民的思想認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創建工作的重大意義。面對農村信用社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和農民生產生活的現實,努力實現農戶小額貸款向小額信用貸款的轉變,實現以糧食為主的傳統農業向商業化、產業化高效農業的轉變,實現從單壹種養業向生產生活需求多元化的轉變。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防範風險的有效手段,建立了小額信用貸款風險監管機制,強化了審計、稽核部門的監管職能,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工作進行了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審計。根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金額、期限、對象、投向等情況,確定風險系數,建立預警機制,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及時有效地實施風險預警和防範,有效控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
2003年,河北省信用社根據省財政廳、省教委、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聯合下發的《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國家助學貸款辦法》,出臺了《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國家助學貸款操作規程》,當年發放助學貸款3817.5萬元,幫助貧困學生近8000人,反響很大,在全省範圍內起到了有效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全省信用社職工發揚“背包下鄉,走村串戶”的光榮傳統。他們起早貪黑,烈日當頭,冒著嚴寒,晴天壹身汗,雨天壹身泥,到田間地頭進行摸底調查,評估農戶信用等級,對外公告,發放信用卡,在家發放貸款。實行地、縣兩級領導成員和信用社、站職工負責制。他們把“促創”工作與清非工作結合起來,與吸收存儲資金工作結合起來,與增資擴股結合起來,與信用證書年檢結合起來,與評先創優結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信用社的資金實力、辦社方向、利潤返還、分紅等優惠政策,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他們還堅持確保村級領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科技興農意識、信用關系和信用基礎、農民自願參與。做成熟壹個,發展壹個,確定壹個,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搞“壹刀切”。使這項活動既紮實又有活力。
隨著全省“促進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原省信協辦精心組織,精心組織,積極引導,這項工作作為“信用工程”在全省廣泛開展。早在1999,滄州市農村信用聯社就以小額信貸“信用證書”為載體,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信用社盈利為目標,啟動了信貸項目立項和小額信用貸款發放活動。2002年,他們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壹系列推進創建的意見和措施,編輯出版了《信用工程創建》專刊,創辦了《滄州信用社報》,極大地推動了這項工作的開展。截至2003年5月,全市累計發放信用證書42萬份,發放小額信用貸款2.05億元。在其管轄範圍內,321375個農民掛上了閃閃發光的“信用用戶”卡,1475個村莊樹立了象征榮譽的“信用村”紀念碑。這個城市的大小村原本是壹個傳統的農業村。農民苦於缺路、缺資金,全村經濟壹直低迷。信用社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壹起,分析了該村的發展現狀和自然條件,並前往吉林、黑龍江等地考察,選擇了風險小、市場好、見效快的肉牛養殖業。信用社在村裏召開了現場貸款營銷會。農戶當場用信用卡簽訂的借款合同直接劃入農戶專用賬戶保存,農戶可以當場牽牛。妳只需要支付壹定的飼料費和飼養費,交給技術實力強的養殖公司飼養,省心省力。目前村裏有300多頭肉牛,養牛改變了村裏貧窮落後的面貌。衡水農村信用社作為全省較早開展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地區,制定實施了小額信用貸款管理考核辦法,將小額信用貸款證發放和小額信用貸款發放情況作為年度經營的重要考核指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03年5月底,合作社已在轄區內80%的村、30%的農戶發放貸款證36.5萬余張,累計發放小額信用貸款5.55億元。在農村信用社的支持下,阜城縣發展了65438+萬畝精品果園,9萬畝優質抗蟲棉,65438+萬畝優質小麥和高澱粉玉米,3萬畝西瓜種植,扶持了6000個獺兔養殖戶。僅2002年,全縣農業產業化收入達4.5億元,農民增收860元。
“信貸工程”像壹個春風吹遍了河北大地,激活了壹方經濟。壹張張信用卡架起了農民致富的橋梁,壹筆筆飽含著信眾深情的小額貸款撐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藍天。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促進了農村信用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加深了地方黨政、信用社與農民的關系,加快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使全省農村信用社獲得了較好的效益。截至2004年5月底,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余額已達40.7億元,比年初增加5.9億元。全省90%以上的農村信用社開辦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200多萬農戶得到了貸款支持。信用村4291個,占全省行政村的8.7%。認定信用鄉(鎮)49個,信用用戶248.8萬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18%,發放貸款證248萬份。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相關領導先後到河北視察指導,稱贊河北省的提升和創建走在了全國前列。河北省委、省政府也分別作出批示,充分肯定農信社系統實施了壹項偉大工程。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牢記服務三農的宗旨,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他們瞄準市場,把支持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為工作的結合點和重點,重點支持“兩高壹優”農業和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支持具有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的項目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
在農信社貸款支持下,全省形成了以蔬菜、藥材、花卉、水果、牛、羊、瘦肉型豬等為主要養殖項目的綠色生態種植基地1萬余個,扶持農戶1萬余戶。截至2004年5月底,全省信用社支農貸款余額680.2億元,比年初增加65.6億元。有效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資金短缺問題,促進了全省“綠色農業”發展,助推了經濟穩定增長。
鑒於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河北省農村信用社優先發展農牧業、漁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優先考慮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守信用的農村“能人”;優先選擇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扶優扶強、扶貧濟困。據不完全統計,唐山、承德、邯鄲的采礦業;衡水、張家口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滄州管件基地建設;承德旅遊業的發展;保定幾乎所有的石雕行業都註入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金。巨額資金投入為河北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無限活力,實現了農民增收、信用社增利的目標。
為簡化貸款手續,及時滿足農戶和個體私營企業的貸款需求,他們采取證券質押、房產抵押、聯營貸款等方式,采取“建檔立卡、完善手續、壹次審批、控制額度、循環使用”的信用評級管理方式,解決了部分種養大戶和企業貸款難、手續多、等待時間長的問題,取得了及時快速的成效,受到了農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