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築標準體系也在積極研究和開展試點工作,與德國等先進國家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二是大規模進行舊建築節能改造。老舊建築浪費大量能源,舒適度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十年來,完成舊房改造6543.8+億平方米,北方居住建築單位面積采暖能耗下降20%以上。在11重點城市試點開展公共建築節能改造,能效提高15%以上。綠色校園和醫院的建設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節約的趨勢。三是全面推廣綠色建築。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經歷了由點及面,從單項工程到試點示範,逐步走向全面發展的階段。2014年,國家綠色建築行動計劃頒布,綠色建築呈現爆發式增長。大型公共建築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實施綠色建築標準,綠色建築總量達到100億平方米。江蘇、浙江等地區制定了本地區的《綠色建築發展條例》,綠色建築的推廣有了法律法規的保障。第四,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比例增加。中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工作實現了從項目示範、區域示範、全面推廣的“三步走”戰略,在技術上實現了從低端應用到集成應用。在過去的十年中,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取得了快速增長。太陽能光熱建築應用面積從2006年的2.3億平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近30億平方米,增長了近13倍,地源熱泵應用面積從2006年的2650萬平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4億多平方米,增長了近10%。我國建築節能工作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實現了從單項實施到規模化、區域化發展,從單項技術到集成產業化,從示範引導到法制化、標準化的良好局面。同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工作產生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等多重效益。但是,在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工作中,仍然存在建築節能水平低、建築產業化水平低、建築質量不高、城市能源基礎設施落後、建築管理粗放等問題。目前城市能源管理、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的思路還難以適應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為我們重新認識建設節能綠色建築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指明了方向。
1,能源資源“雙控目標”是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既要控制總量,又要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水耗和建設用地強度。”目前,我國建築能耗約占社會終端總能耗的25%,而城市建築能耗約占建築總能耗的80%。根據發達國家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規律,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人口的遷移和城市群的出現,建築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重將穩定在35%-45%,未來城市建築能耗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建築能耗控制與管理的成敗,將對建築領域能耗雙控目標和全社會能源資源“雙控目標”的實現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要理解、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牢牢把握城市建築能耗這條主線,進壹步加強建築領域節能工作,提高工作要求和工程標準,創新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切實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出臺更加科學的建築節能提升路線圖,將能效提升和能耗降低指標分解到各項專項任務中,做好城市能源專項規劃。
2.綠色智能的城市能源基礎設施是城市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城市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了供熱、供電、供水、供氣、供油等不同部門分散供應模式,對城市發展初期的專業化水平提升和市場機制形成的培育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隨著城市功能的完善,碎片化的能源供應體系極易造成重復建設,各系統協調難度大,綜合能效相對較低。這次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即在全市全局中推進多要素的系統規劃和建設。能源供應不僅關系到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也構成了城市安全的重要環節。城市要敢於整合現有的能源供應壁壘,對能源系統進行科學研究和周密部署,按照綠色化、智能化的要求進行整合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3.提高建築質量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方向。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分別提出了“去庫存”和“堅持集約發展,盤活存量,增加質量,提高質量”的要求。現實中,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服務業比重上升,工農業比重下降,傳統和新興產業效益分化明顯。傳統建築業的供給結構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目前,城市的發展已經從大規模開發建設轉向質量提升。綠色建築是未來城市建築的發展方向。綠色建材成為了市場的新寵,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建築業特征正在形成,提升建築業供給質量和效率的動能正在積聚,構成了建築業轉型升級的內容。
4.加強建築運營管理是提高城市運營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徑。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徹底改變粗放的管理方式,讓人們在城市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適、優美。城市居民80%以上的工作時間是在建築物中度過的。既要面對城市運營管理整體水平低下的現狀,又要面對建築本身長期缺乏系統化運營管理的嚴峻形勢。沒有建築運營的現代化,就沒有城市運營的現代化,沒有建築的宜居宜商,就沒有城市的宜居宜商。目前,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智能建築運營管理的大規模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們有條件在樓宇運營管理領域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樓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關於今後建築節能綠色建築工作的幾點建議
1,實現城市建築“雙控目標”。壹是要加快新建建築節能標準升級頻率,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築比例;二是提高節能指標在棚戶區改造和舊區綜合整治中的比重,實施更高標準的綠色改造,實現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三是除太陽能光熱外,建築中應分區域、分建築類型推廣包括空氣熱能在內的更多品種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深部地熱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工業余熱等優質新能源應用模式;第四,采取各種措施,確保綠色建築行動計劃的質量和數量。
2.綠色智能城市能源。壹是要建立城市能源信息中心,科學修訂城市能源規劃,合理預估未來城市能源需求、供應來源和安全基線,監測能源供需狀況,構建新型城市能源供應體系;二是逐步推進政企分開,推進電力、熱力等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有效整合各行業資源,提高能源綜合應用效率;三是以綜合地下管廊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推進能源輸送管道綜合改造,減少泄漏和重復建設問題;第四,註重各種基礎設施的節能改造,從民用建築的節能改造到工業廠房、交通樞紐、道路、橋梁隧道、礦山等未覆蓋的區域。
3.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壹是研究制定支持建築業現代化的法律和政策,規範和引導建築業現代化市場的發展。針對工程設計、零部件生產、組裝施工、竣工驗收、使用維護、評估鑒定等全過程,研究建立適應建築業現代化的標準體系和實施機制。二是現階段以我部批準的建築產業化基地和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探索建設高質量、易推廣的新型建築體系,下大力氣開展推廣工作,推動裝配式建築成為城市主流。三是註重引導木結構和鋼結構建築發展,制定現代木結構和鋼結構建築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開展木結構和鋼結構住宅試點示範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通過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和推廣綠色建材標識制度,加強再生建材和綠色建材發展,有效推動整個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4.智能建築運營管理。壹是樹立低碳綠色運營理念,加強和完善運營管理體系建設,鼓勵住宅區、高校、醫院、商業、餐飲等不同行業科學合理制定能源管理導則,強化實施環節。二是進壹步梳理能源服務行業在城市運營管理中的定位和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明確各方責任,發揮能源服務公司的專業優勢,鼓勵采用能源費托管、PPP等新模式,推動綠色建築真正“綠色”,節能社區真正“節能”。三是在實施運營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註重運營數據的收集整理,完善運用大數據的工作機制,運用大數據技術把握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市場主體的需求,提升對市場主體的服務水平,積極在項目投資、政策動態、檢測認證、融資擔保、技術改造、產業聯盟、培訓咨詢等方面提供針對性服務。四是以智慧城市發展為契機,將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有效引入城市能源領域,發展城市智慧能源系統,推廣bim、能源智能調配、新能源微電網、在線監控等新技術體系,提升城市能源效率。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