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國軍名將胡宗南在陜北屢戰屢敗。真的是因為“* * *間諜”泄露信息嗎?

國軍名將胡宗南在陜北屢戰屢敗。真的是因為“* * *間諜”泄露信息嗎?

作者:斌哥

在黃埔軍校的畢業生中,胡宗南被視為“田字第壹得意門生”。他在抗戰時期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支持幾十萬將士抗擊日軍卻“保衛”了陜甘寧邊區。解放戰爭時期攻打延安,陷入陜北泥潭,成為嘲笑的對象。

但有人說,誰讓胡宗南的作戰計劃被* * *制作方提前知道了呢?那麽胡宗南為什麽會在陜北失敗呢?真的是因為他身邊有間諜嗎?

在壹些影視劇中,我們黨的地下隱藏人員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對敵人的捉弄如同兒戲。當然,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但胡宗南確實有壹個我黨的秘密臥鋪——他的機要秘書熊向暉。

熊向暉先生和夫人。

胡宗南在1943進攻陜北、胡宗南在1947進攻陜北的作戰計劃,確實是熊向暉事先得到並送到延安的。所以,胡宗南最初的作戰失利,離不開熊向暉的泄密;但這誇大了熊向暉的作用,純屬情報戰。

胡宗南對延安的“閃電戰”之所以成為笑話,主要是因為胡宗南指揮著23萬裝備精良的軍隊。倉促組建的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六千人,彈藥還嚴重不足。而且由於黨中央留在陜北,西北野戰軍也無法選擇抽身而退,而是與胡宗南集團繼續戰鬥。在雙方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胡宗南居然連戰連敗,最後輸掉了唯壹的成功,延安城。

胡宗南的精銳部隊

認為壹條信息就能改變壹場戰爭勝負的人,通常喜歡說中途島戰役。但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對比並不大。如果美軍三艘航母全部毀於珍珠港,即使美軍提前破譯了日軍進攻中途島的信息,只有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美軍艦隊也將毫無用處。當時美軍唯壹能做的就是提前撤走駐紮在島上的警衛,以免白白犧牲。

當雙方力量對比極其懸殊時,即使弱勢壹方掌握著情報優勢,也只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比如紅軍在第五次“圍剿”最後階段選擇了長征,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但在陜北,雙方根本不是這麽打的。並不是說熊向暉發來的情報沒有價值,而是我軍根本無法依靠這些情報打敗胡宗南。

說到這裏,肯定會有人不服氣。如果熊向暉沒有向黨中央報告胡宗南的壹舉壹動,那麽毛澤東為什麽有信心在陜北與十萬敵軍周旋?其實這是由於陜北特殊的地形和國軍的作戰特點。

眾所周知,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很弱,只能選擇住在敵軍最弱的兩省交界處的貧困山區;井岡山如此,陜北更是如此。陜北地形極其復雜,擁有重武器優勢的壹方根本無法施展。同時產品很差,幾十萬軍隊進入陜北,後勤依靠外運。

毛澤東等人轉移到陜北。

如果說陜北的地形足以讓胡宗南手下的各級軍官頭疼;那麽國軍的作戰特點就決定了只能被動挨打。國軍的壹大特點就是組織落後,只能龜縮在壹起,不敢派小部隊出去偵察。這樣在國軍作戰過程中,只能依靠飛機提供的不準確信息。

結合地形和偵察能力,國軍的行軍路線非常有限。考慮到房屋和水井的分布,我們可以通過查看地圖來猜測國軍每晚在彭的紮營地點。

相反,我軍雖弱,卻以機動靈活、聚散制勝。當任何壹個方向的敵人特別強的時候,隊伍就會全部突破。當他面前的敵人虛弱時,他會迅速聚集起來消滅它,然後迅速撤離。這種打法使得胡宗南擁有數量和裝備優勢,但始終抓不住我軍主力,反而被我軍屢屢淘汰。

如果不能派出偵察隊,那是當時國軍的整體缺陷,只能抱團作戰;那麽,胡宗南集團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自己的特色。胡宗南的核心部隊第壹軍,只在抗戰初期參加過淞滬會戰。之後包括壹方面軍在內的50萬軍隊在西北浪費國力,無所作為。

上海之戰

眾所周知,軍隊的戰鬥力是打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無論是我軍王牌還是國軍五大主力;誰沒有經歷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長期艱苦戰鬥,以壹代又壹代人的英勇犧牲鑄就了鐵血精神。而整個胡宗南集團在抗戰中消極避戰,造成戰鬥力嚴重下降。

解放戰爭初期,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由第壹軍第壹師改編的“天下第壹旅”在臨汾,被我陳賡兵團消滅。胡宗南為了掩蓋自己的失敗,迅速組建了第壹旅。並且在進攻延安時,命令其他部隊為第壹旅讓路,使其率先打破了延安的“好名聲”,但這並不能掩蓋整個胡宗南集團戰鬥力的下降。

相比之下,我們的西北野戰軍乃至由其發展而來的西北野戰軍雖然在我軍主力中人數最少,裝備最差。但陜北畢竟是我黨經營了十幾年的革命根據地,當地人民具有極高的政治素質和犧牲精神。如果沒有彭這樣壹支主動勇敢的軍隊,就不可能以如此少的兵力創造奇跡。

有必要打延安嗎?妳就想想,抗戰的時候,日軍為什麽不全力進攻延安?因為日本人很清楚,他們只會自討苦吃。但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試圖迫使解放軍與延安決戰。蔣介石完全無視解放軍的作戰特點,結果為了壹點戰術上的“勝利”,把自己置於戰略上的被動地位

胡宗南

毛主席出於解放戰爭大局,主動帶領少數部隊轉戰陜北;胡宗南是國軍總預備隊,西北野戰軍則完全偏向我軍。這樣,陜北戰場就完全起到了差不多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只要毛澤東留在陜北,胡宗南的幾十萬軍隊就不能用於其他更重要的戰場。

胡宗南還在占領延安的時候,毛主席果斷命令解放軍主力挺進中原。很快,中原腹地的國軍告急,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

1947年底,劉飛制定了派裴長輝兵團南下豫南的作戰計劃。但胡宗南認為這是消滅西北野戰軍的最佳時機,堅決不同意。於是,他的參謀長文生在南京當著蔣介石的面與劉飛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劉飛大罵胡宗南是“軍閥”,文生則反駁劉飛是“* * *間諜”。

最後,在蔣介石的堅持下,裴長輝兵團南下,於是陜北戰場形勢逆轉。當裴長輝兵團北上穩定陜北戰局時,中原再次告急。可以說,從胡宗南進入陜北的那壹天起,蔣介石集團的脈搏就被我軍牢牢把握住了。他的戰略失敗再也不能用任何戰術勝利來彌補了。

胡宗南在西北幾乎無所作為,卻頻頻丟兵,這使彭的西北野戰軍在兩年內增加了壹倍多。所以在輸給臺灣省後,很多國民黨官員都懷疑胡宗南是* * *特務。當然,在蔣介石的幹預下,胡宗南的“間諜”帽子沒有戴上;但他的另壹頂帽子“草包”是摘不下來的。

彭(右)

仔細分析胡宗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表現,他的確是天子門下,但毛澤東對他“誌大於才”的評價是最公正的。在西北戰場的蟠龍、壹瓦等關鍵戰役中,胡宗南的瞎指揮比任何* * *特務都起了更壞的作用。或者如果換成別人來陜北坐鎮,彭肯定會打得更狠。

那些誇大熊向暉作用的人可能不知道,他是1947年5月去的美國;後來胡宗南手下的起義將領已經1947沒有和我黨聯系了。胡宗南的軍隊在陜北壹年多屢敗屢戰,與其說是特務,不如說是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