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我媽帶孩子比較好,現在要糾正自己的觀念。其實我並不是執著於誰帶孩子,而是帶孩子的人是什麽樣的。
昨天遇到壹個學生的奶奶。很久沒見了,和她聊了很多。這位奶奶退休前是中學英語老師,從小把小孫女帶大。這也是壹個有故事的家庭。孩子的母親因為外遇離婚了。
她不想要孩子,就扔給了父親,父親因為工作忙,就扔給了奶奶。所以奶奶既是父親又是母親,把孩子拉扯到現在。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還要照顧他們的學習。
但是,奶奶的努力沒有白費。小女孩目前上2年級,成績壹直很好,性格也很開朗。奶奶跟我說,沖刺重點高中應該沒問題。
我們村還有個老奶奶,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到位。小女孩不僅看起來很放松,而且對人微笑,極其甜美。
有壹次來我們家玩,我給了她壹盒牛奶喝。她的表情告訴我她很想喝,但是她說,謝謝阿姨,我不喝。我在家喝的。
她奶奶偷偷跟我說,這是她的規矩,不許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哪怕是壹塊糖。如果妳養成了去別人家就吃的習慣,那以後就慘了。
小女孩的媽媽因為生了二胎,沒時間照顧她,就住在外婆家,媽媽壹周來壹次。所以她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受她奶奶的影響。
以上都是我身邊的例子。孩子是奶奶帶大的。不僅不歪,行為習慣都很好,值得作為新手媽媽學習。
所以我覺得帶孩子不能只看身份,要看這個人適不適合。我個人總結了壹些適合帶孩子的人的特點,純屬分享,無意攻擊任何人。
在網上看到壹個新聞,壹個貧困家庭生了幾個孩子,然後期待著收獲。他們以為,哪怕其中壹個人有出息,全家都會成功。
廣大網友表示沈默,我也是,我覺得生孩子的目的應該很簡單。我們愛孩子,我們希望新的生命給壹個家庭帶來生機和活力,我們自己也有了壹個精神支柱。
只有無條件愛孩子的人才能照顧好孩子。這樣的人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也不會要求孩子長大後回報。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些媽媽應該知道,孩子2歲左右有壹個可怕的兩歲,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的可怕兩歲。反正我就是愛和父母對著幹,各種流氓,出去玩,攻擊別人。
如果在遊樂場遇到年齡相仿的孩子,很可能兩人會打起來。這個時候,有些父母會開始保護自己的小腿。有的家長能打能上熱搜。
所以我覺得有孩子的人壹定要有穩定的情緒。孩子還小,控制情緒的各種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我們成年人應該有耐心和愛心,陪他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火上澆油。
此外,兒童善於吸收,我們成年人會牢記自己的行為方式。如果大人心胸寬廣,孩子也會效仿。
我家後面有個小姑娘,每天哭10次。更誇張的是,我活在她面前都心疼,幾乎從早到晚。
有壹次,鄰居問我媽,我孩子怎麽不哭。我媽說,孩子的需求滿足了,自然不會哭。
我身體不好。最近我媽幫我帶孩子。為了照顧我的寶寶,她下載了壹個育兒手機應用,每天抽時間學習。
她說,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用老辦法帶孩子,現在講究科學育兒。
比如有壹天我媽嘲笑我說,有壹種冷,讓我媽覺得妳冷!沒想到我媽還挺時尚的。她居然知道了網上流行的這句話,還改編了壹下。
網上通常說的是:有壹種冷,讓妳奶奶覺得妳冷。
因為那天我想給孩子多穿壹件衣服,我媽特別反對。她說:“如果妳想讓妳的孩子安全,妳就得饑寒交迫。才10個月,那冬天怎麽辦?”
所以不要小看奶奶或者愛學習的奶奶。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認真。
感情因素肯定是最重要的。在同樣的感情因素下,如果有孩子的人有學歷有能力,我覺得也很棒。年輕人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祖輩差距很大。
就像我學生的奶奶,她自己也是英語老師。她教了壹輩子書。據說孩子的爺爺以前是壹所小學的校長,所以照顧寶寶沒有錯。
她們壹輩子見過太多孩子,有好有壞,比我們這些新手媽媽更有教育經驗。所以如果媽媽要上班,不能自己帶孩子,交給這樣的爺爺奶奶也不錯。
這主要是因為最近看到壹些關於親生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然後和身邊真實的案例分享壹下。
在我看來,到底是媽媽帶還是奶奶帶,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照顧孩子的人的壹些特點。
愛情是基礎,其他都是加分項。沒有愛,後面的壹切都是扯淡。
其實我身邊真正的留守兒童並不多。大部分是奶奶和媽媽帶的,白天奶奶帶,晚上媽媽帶。
女人是帶孩子的主力,男人是替補。但是現在人們的思想覺悟真的提高了。身邊很多爸爸都愛照顧孩子,下班回家陪寶寶玩,給寶寶洗澡。
比如我老公,每天下班回家就搶著照顧孩子,陪他們玩,餵他們吃飯,然後給他們洗澡,洗完澡給他們洗衣服。
他願意為孩子付出,這些都是他要做的。他說他覺得這樣做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