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非,應該如何決定?成為當時“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的首要任務。作為專家組組長,王成以高度的責任感,在收集和分析世界人工智能科技數據的基礎上,提出“我們必須認識世界,否則無法把握發展趨勢;妳必須了解中國,否則妳無法優化戰略部署。通過他和專家組全體同誌的精心策劃,在國內召開了各領域、各層次的需求研討會;我在國外訪問了美國、歐洲、日本,請教了當時世界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還專程拜訪了日本五代機的領導人。
經過幾個月的分析和討論,專家組全體同誌得出的結論是,根據我國對信息技術的實際需求和國家對“863”工程的投入力度,“306”課題的戰略定位決不能走日本五代機的老路,而應結合國情走自己的路。指出“智能計算機”是壹個發展中的概念,其目標是設計出比現有計算機更合理、更智能、更易用的計算機。其中壹項重要任務是充分挖掘現有計算機的潛力,分析現有計算機在應用中的缺陷和瓶頸,用人工智能技術加以克服;目前的重點是使我國的計算機與具有漢語發音、漢字、圖形和圖像的系統進行交互,使其具有豐富的軟件設計和制作能力以及強大的智能應用系統開發環境。遠期目標是建立更加和諧的人機環境。1990年9月,原國家科委在無錫召開信息領域戰略目標匯報會,壹致通過了“306”專家組制定的發展規劃綱要。
王成和“306”專家組還提出了“頂天立地”的指導思想:理論和方法創新,關鍵技術突破,應用和產品開發有效益。註重論文質量和“創新”課題驗證體系水平;關註“突破性”話題的原型表現;關註“效益”類別中實現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經過近10年的努力,到1995年,由於思路清晰,方向正確,306工程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如:曙光計算機系統、可擴展集群系統、客戶機/服務器系統、農業專家系統、軍事決策系統等。,並發表了壹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論文。與此同時,它還推動了類似“的項目。為了實現“306”專家組提出的建立和諧人機環境的長遠目標,在1996中,王成與其他同誌合作完成了專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實現和應用》。“863”計劃10周年後,在科技部的領導下,開展了未來5 ~ 10年中國高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在總結過去10年經驗的基礎上,王成分析了世界信息領域的發展趨勢,提交了壹系列戰略咨詢報告。比如,1997年8月25日在“863-306”專家組會議上報告了對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趨勢的認識;2001年8月,他向科技部提交了關於構建虛擬網絡計算環境的建議。世界和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證明,王偉的觀點和實現途徑是正確的,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
1997年6月4日,國家科技領導小組召開第三次年會,正式啟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1998年7月7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專家咨詢組”成立,由19人組成。周任組長,王成為信息領域的專家顧問。王長期參與軍民兩用的" 863 "項目,雖然熟悉信息領域關鍵技術的發展,但也深感對基礎研究的現狀和國情了解不夠,不能提出方向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此,他以驚人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學風,對國內外信息領域基礎研究現狀進行了高負荷調研。2000年4月15日,在中國計算機聯合會召開的大會上,王成提出了12個關於中國計算機跨越式發展的問題。不久,他向“973”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交了壹份信息領域的戰略報告。為使我國“863”計劃、“973”計劃、專項任務以及與信息領域相關的產品研制項目有效、無縫配合,切實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方針,他向科技部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宏觀有序、整體優化”。
2001 65438+2月,中央成立國家領導小組,決定成立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政策規劃、推廣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等重大問題提供決策咨詢。在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第壹次會議上,王成為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此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國家信息化建設發展戰略的研究中。2004年6月4日,在中國工程院成立10周年大會上,王成作了《20世紀初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報告,受到與會院士的好評。
在國內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組裏,大家都覺得王很勤奮,思維敏捷,為人誠懇,處事公正,和他合作是壹件很愉快的事情。讓我們以中國工程院編輯出版的王成院士回憶錄中的壹段摘錄作為結束語。“歷史是人的群體運動在時空中留下的軌跡。所有成功人士其實都是‘團隊’的功勞,因為他們得到了老壹輩科學家的指導,得到了同代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協助,得到了後起之秀的精誠合作。公開和謙虛是凝聚力的根本。‘海納百川,氣度大,恒心強,剛性強無欲’。無私無畏,以公為根本,就會有相同的準則和目標。壹個研究項目完成後頒獎時,可能會有人被冠上‘壹把手’的頭銜,這是‘團隊成果’形式化留下的粗糙地方,妳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真的應該當‘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