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型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壹般有建交國的使領館,也有特殊關系國的辦事處。常設外交機構的數量從100到180不等。
除外交機構外,許多城市還建立了許多友好城市,在執行國家外交政策和促進城市間友好交流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比如被稱為“歐洲之都”的布魯塞爾,位於歐洲中部,與44個外國城市建立了姐妹城市。
2.國際組織。
壹個城市的國際組織和有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的數量與其國際影響力密切相關。在國際交流中心城市中,巴黎的國際組織數量最多,達到200多個。壹般來說,國際機構主要集中在歐美。
3.國際商業機構。
國際商業機構通常是指知名跨國集團的總部和辦事處、代表處、經營機構。例如,倫敦有700多家外國機構和480家外國銀行。紐約有300多家外資銀行;東京有近300家外國金融機構,這三個城市是公認的世界金融中心。1.外交訪問和友好交流。
壹般來說,紐約、華盛頓、布魯塞爾、日內瓦等壹些國際交流中心城市,在國際交流舞臺上總是占據著中心和重要的位置。這些城市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外交訪問和友好交流非常頻繁,而且相對穩定。
2.大型國際會議。
大型國際會議的數量是城市對外交往頻率的重要標誌,是國際公認的現代國際交往的重要渠道和高級形式。統計顯示,巴黎每年舉辦200 ~ 300場大型國際會議,居世界第壹。在亞洲國家中,新加坡平均每年舉辦的大型國際會議數量約為130個,在10個中名列前茅。據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1997統計,國際會議在各大洲召開的比例為:歐洲57%,亞洲19%,北美9%,大洋洲和中美洲6%,非洲3%。從國際會議的數量和世界排名可以看出,那些重要的國際會議城市不壹定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城市,但它們確實是最重要的國際交流中心城市。20世紀末,國際展覽作為壹種特殊的國際會議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1.接收的人口數量。跨國人員的流動性是國際通信中心最基本的特征。按照國際慣例,國際交流活動壹般都有旅遊內容,所以國際旅遊的發展間接反映了城市的國際交流水平。巴黎、倫敦、曼谷的境外旅遊人數達到500-10萬,境外旅遊人數超過本市居民的壹半。北京每年接待海外遊客達250萬人次,已達到80年代國際發達城市的接待水平。
2.永久外國人的數量。
壹個城市的外來人口數量及其占城市總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市國際人口構成和城市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在這些城市中,北美的紐約和歐洲的莫斯科有多達200萬的外國居民;外來居民比例在20%以上,最高達到29%。亞洲城市的外國居民仍然很少。東京的外來人口已經達到26萬,首爾超過50萬,還沒有達到歐美城市10%的較低水平。北京的外來人口有5萬,只占0.2%,差距非常明顯。1.城市形象。
國際交流中心通常有獨特的城市形象,這些標誌性的形象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的外在表現可以對國際交流中心的建立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2.國際景點的影響力。
許多國際交流中心城市旅遊資源豐富,這些世界著名的景點直接構成了國際交流的核心要素,對全世界人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1)城市史;②文化遺產、自然風光、主題公園、特色旅遊項目等主要景點的質量。
3.固定節日。
國際交流中心通常會舉辦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定期舉辦大型國際節慶活動也很受歡迎。比如狂歡節,電影節,音樂節,藝術節。1.大型通信設施。
國際交流中心城市通常擁有許多大型國際交流設施,特別是大型會議和展覽設施,其規模和水平反映了城市舉辦國際活動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城市著力加強大型會展設施建設,成為會展業的“航母”。
2.國際交流中心區。
國際交換中心的通信設施規模遠大於普通城市,有集中發展的趨勢。這些設施的集中布局壹方面便於規劃建設,另壹方面也使國際交流活動更容易組織,效率更高。因此,許多國際交往中心城市規劃建設相對集中的國際交往中心區。比如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新宿、巴黎的樂峰都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商業中心(CBD)。華盛頓、莫斯科和柏林都有會議和展覽中心。
3.現代化的機場。
城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是城市國際交通最重要的指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全球排名第49位,說明機場的航空運輸能力還是比較低的。
4.城市識別系統。
為了方便外國人交流,國際交流中心城市壹般都有規範的標識系統,交通系統、旅遊服務設施系統、警示系統、公共服務系統都有雙語(通常是母語和英語)標識。1.專業化服務機構。
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壹般都有完善的專門接待服務體系,通常由政府服務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組成。
政府服務機構是指專門從事涉外管理的部門。許多城市設立了專門機構來管理和促進國際交流,許多城市政府設立了外國人信息服務中心,可以用幾種國家語言提供天氣、醫療急救、旅遊購物、住宿、旅遊、法律等詢問和咨詢服務。
社會服務機構。壹些城市有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可以為外國人提供工作、生活、交流等方面的中介和直接服務。
2.信息服務系統。
現代通信系統是國際通信城市最基本的條件,由衛星和光纜組成的國際通信系統已經非常普及。許多城市正在大力建設“信息高速公路”,這將對國際交流產生巨大影響。
3.涉外酒店。
涉外飯店的規模和檔次是反映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如表9所示,亞洲城市東京的酒店在規模和水平上都達到了世界壹流。北京是亞洲新興的酒店中心,擁有300多家涉外酒店和7萬多間標準客房。星級酒店的硬件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外同級別的標準。
4.外語人才。
擁有大量的外語人才對於國際交流中心城市來說非常重要。壹般來說,國際語言普及率要求占城市人口的25%以上,城區50%以上。由於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普及,公民素質普遍較高,而且有很多英語國家,參加國際交流活動非常方便。亞洲國家會說外語的人相對較少。東京、首爾、曼谷等城市采取了許多措施培養外語人才。
5.相關法律和政策。
國際交流中心城市要求出入境手續便捷。世界上很多國家實行有限免簽和落地簽證制度。比如《歐洲申報協定》規定協定簽署國互免簽證,亞洲的新加坡、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都有七天免簽和落地簽證的規定。中國只有上海和深圳特區有入境48小時內免簽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