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了壹輩子兵,愛得很深很深。這份愛,不僅給了普通人,也給了身邊的親朋好友。
1909年的春天,23歲的朱德離開了家鄉,和他的同學秦坤壹起在部隊吳江堂。
兩人都超過了錄取分數線,但只有秦坤順利入校,朱德榜上無名,未能如願。
山很遠,路費都用完了。朱德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就地從軍。
當兵期間,他還渴望在正規院校學習系統的軍事理論,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繁瑣的軍事瑣事上,這叫實踐,但都是無用的。
為了不在同壹個坑裏摔倒兩次,朱德特意在考試前詢問了講武堂內部人員,有哪些規則需要註意。
其中有壹個學生提供了重要消息。
原來講武堂剛創辦不久,對錄取工作依賴較大,存在地域偏見。以雲南學生為主,其他地區學生列為考生。
壹方面,當時的軍校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各地興起,機構也不缺。姜武堂認為學生肯定不會在壹棵樹上吊死,所以他把更多學習的機會給了本地人。
其次,按照當時的慣例,如果錄取了外地考生,學校會補貼路費,數額不小。
朱德考試的時候,籍貫壹欄明確寫著她是四川儀隴縣人,她註定考不上。
知道了原因,朱德學在第二次報名的時候就聰明了。大筆壹揮,“雲南省臨安地區蒙自縣人”,成績不錯,被錄取了。
搞笑的是出生地可以隨便填,口音騙不了人。
和同學在壹起,朱德說著帶有明顯地域特色的四川話,讓校方爭論不斷。
有些老師認為應該開除,否則很難樹立威信。在緊急情況下,壹位名叫李根源的老師站起來說:不要因為籍貫而讓壹位遠道而來參加考試的考生寒心。
這番言論平息了風波,朱德沒有受到懲罰,而是把籍貫改了回來。
此外,吳江廳的壹些軍官喜歡隨意打罵侮辱士兵。朱德經常介入制止這種行為,並積極抵制。沒想到,他又得到了李根源的支持。
鑒於他的好意,朱德壹直尊重李根源,壹日為師,終身為師。
1911年,壹位新的軍事教師蔡鍔來到了吳江堂。
蔡鍔,雲貴總督信任的年輕將軍,時年27歲,只比朱德大四歲。
他超凡脫俗的演講,從容淡定的態度,教學中的大量引用,讓學員們心服口服。
朱德本善於思考,好學,問題多,想當面請教蔡鍔。
在學校當講師只是兼職。蔡鍔的職務是協調部第37協南方新軍第19鎮,但總部設在吳江廳。
有壹天,朱德半夜去拜訪,卻被誤認為是刺客。幸好蔡鍔及時制止了他,並邀請朱德到辦公室談話。
此行之前,朱德談了自己的學術,得到了蔡鍔的賞識。
短暫的相遇有點像西遊記裏的壹幕——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菩提
從此成就了猴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名聲,妖怪來了殺盡妖怪。
朱德與蔡鍔的相遇也使朱受益匪淺。
他們之間還有壹個聯系,就是都是團員。
吳江大廳裏有500名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滿足於現狀,他們成立了聯盟。朱德早在入校不久,也就是1909年的冬天就秘密入團了,和範在壹個組。
蔡鍔不與組織內的人來往,而是暗中保護大家。
畢業前,朱德因為成績優異,從C班跳到了特長生班,同時從A班和B班畢業。
10年10月11日,朱德在蔡鍔被分配到軍隊當軍官,受到蔡鍔的高度重視。
在武昌起義和援川期間,兩人配合默契,培養了牢固的革命友誼,從師生逐漸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袁世凱復辟帝制,竊取革命勝利果實,為全國人民所唾棄。
蔡鍔同意假意收買控制袁世凱,曲線救國,組織國防軍起兵討袁。
朱德響應他的號召,在蒙自發動起義。
袁世凱死後,蔡鍔的身體每況愈下,瘦如柴,臉色蒼白如紙。
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蔡鍔壹再叮囑朱德,要多關註與國家有關的大事。
1916年,蔡鍔在福岡醫院去世,朱德得知消息後非常難過。
他在瀘州專門為蔡鍔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寫了挽聯傾吐哀思:“功勛震天下,痛者不知所措。他們從海裏招魂,鬼無處不在,誰能問?”精靈跟隨太陽和月亮。如果他們到這裏來查辦鬼歌壹案,全民期待,功過是非難分。"
可以說,朱總司令之所以德行高尚,既有他自身的約束,也有這兩位老師的督促和教導。
壹個給了他是非,勇敢地說出來,不怕被權力打壓;
壹個教他什麽是正義,什麽是軍人該有的。
蔡鍔任雲南首府期間,群眾負擔很重。他下令軍官們兩次減薪,還明確規定周日不辦酒席,座位費不超過5元。任何違反規則的人都將受到懲罰。
臨終時,蔡鍔留下遺言:“若短命,民國未盡,宜薄葬。”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仍念念不忘這位人生導師和老朋友,並多次告訴部下:“在西南,蔡鍔的才華無人能及。不幸的是,中國壹位民族英雄35歲就去世了。”
他只能用實際行動來延續蔡鍔對他的影響。
十幾年來,朱德過著艱苦的生活,身無分文,與士卒患難與共。
他給老同學戴玉玲寫信借錢,因為他在抗戰前線,家裏照顧不了親生母親和養母,也沒錢送回去。他希望戴玉玲籌集200元中國硬幣來幫助他的母親度過歉收年。
只有這封信,才使朱總司令的貧困壹目了然。
蔡鍔死了,李根源還在,朱德壹直沒有忘記老師的恩情。
1950年2月20日,朱德邀請李根源來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會議。
李根源抵京後,朱德、周恩來等人熱情接待了他,並邀請他到頤和園赴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後,朱德邀請李根源到北戴河休息。
因為年事已高,李根源飽受疾病之苦。朱總司令請假慰問,親自負責住院治療,每月還抽出時間看望。
到了60年代初,朱德比較忙,每次去李家看望,還是親切地叫李偉老師。
1965年7月6日,下午1點35分,李根源逝世,朱德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安葬在嘉興寺。
他尊師如父,愛民如子。這樣的開國大將,是後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