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上海徐匯區師範學院校史

上海徐匯區師範學院校史

6月1960,師紅學院更名為師紅學院。

1976 65438+二月學院遷至天鑰橋路93號,更名為徐匯區師範學院。

1994,我院遷至中山南二路800號,與分院合並。

經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快速發展,學院的各項工作都得到了實踐的檢驗,制度越來越完善,功能定位越來越清晰。多功能教育母機在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師水平、提供教育服務方面的作用進壹步體現。

進入新世紀,學院迎來了黃金發展期,意義深遠,難能可貴。

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國務院於6月1999批準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適時設計了“跨世紀園丁工程”。為保證“跨世紀園丁工程”的順利實施,教育部於6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1999。會後,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條例》。我區教師教育的重點已從學歷教育轉向繼續教育。1999以來,研培壹體化率先起步,形成了教師教育新模式。2000年3月,我院停止使用徐匯區教育學院名稱,恢復使用成立前的上海徐匯區師範學院名稱,使教師教育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十五”期間,我院推廣校本教師培訓模式,打通教師教育渠道。2004年6月5438+10月,學院成立教師培訓部,負責全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組織、規劃、實施、管理、指導、培訓和服務。教師培訓部通過實踐和積累,形成了引領學校教師成長的特色項目和品牌活動。如:國際國內繼續教育合作網絡和基地;學術節;人才“金字塔”工程;教育指導組;大師工作室等。

1999《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開啟了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此時,上海已啟動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1999的小學英語科目和2000的小學音樂科目率先在全區推進課改,成為該領域課改的領頭羊。我院教研工作采取“聚焦課改,決戰課堂”和“聚焦人才,成就教師”的策略,完成了從單壹的教研到研修壹體化的轉變,形成了教研與教學培訓相結合的“研修壹體化”新機制和區片校上下聯動的教研工作新模式。2005年,我區成為第壹個全面推進“二期課改”的實驗區。新課改以“解讀工程”、“百課工程”、“百題工程”、“範式工程”、“反思工程”有序推進,新課程得到有效實施。按照素質教育和“二期課改”的理念,教研員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人的發展規律,追求有效教學,加強質量監控,改進教學管理,使我區課程實施水平、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師專業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4月,上海市教育督導室和教委教研室組織100多名領導和專家對我區進行了為期壹周的全面檢查(督導),受到了高度評價。市督導室向全市發布《徐匯區推進輕職優質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顯著》通報,並報送教育部。

新世紀的教育改革浪潮推動了教育研究的快速發展。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建立了研究與培訓相結合、全員參與的教育教學實證研究模式。建立了以大項目為主導,教育行政領導、專業研究者和小學骨幹教師共同推動的區域教育改革實驗區運行機制,強化了區域教育研究對小學實踐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我區先後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PEID”、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重大項目“區域教育現代化”、五部委“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部“社區教育”的實驗區。2003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PEID第九屆年會在徐匯區召開。區域內形成了“科技教育”、“現代基礎教育體系建設”、“百題工程”、“教材整合”等專題研究項目,並取得豐碩成果。

新世紀的道德教育進壹步加強。2004年2月,* * *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我院德育室全面開展“主體性德育”實踐研究,確立了“學生參與過程,形式要被學生接受,效果要被學生認可”的德育原則,形成了具有徐匯特色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校為本位”。

2002年9月,原教育黨校與師專培訓部合並,實行壹套人員、兩塊牌子,使幹部培訓更加完善,形成了“政治理論素養、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科技人文綜合素質”三大品牌課程。

9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興起,電教站也開始研究,並在九五全員後續培訓中,率先開設相關培訓課程,幫助學校從多媒體輔助教學入手。2000年9月,為更好地在全區普及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實現資源共享,電化教育站改組為現代教育技術資源中心,成為我區教育系統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培訓、服務、資源和技術支持中心。21世紀,徐匯區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很快,我區通過科學規劃,建成了上海市唯壹具有自主產權的教育城域網,利用光纜將所有地方機關和中小孩子以千兆或百兆連接起來,為教育信息化工程奠定了堅實高效的網絡基礎。2004年初,學院將圖書館中心、計算機教育中心和現代教育技術資源中心合並,形成壹個教育信息中心,全面提供網絡化、數字化、無邊界、虛擬化、休閑化的教育信息環境。近年來,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了資源整合支撐系統,完善了“資源庫”,增設了“信息窗口”,構建了“資源-信息鏈”,實現了三網融合。開通了教育管理、視頻點播、視頻會議、學科資源申請等功能模塊,開通了徐匯教育網、徐匯教師網、徐匯學前教育網等網站。建成了壹批具有學科特色的網站和壹所信息實驗學校。開展了在線培訓、在線培訓管理、在線教研、在線教育教學論壇等活動。

2004年4月,學院成立了教育國際交流中心辦公室,建立健全了國際交流的長效機制,定期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美國、泰國等國家及臺灣省、香港地區的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建立了聯系,完善了校長、教師海外培訓基地和姐妹學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