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顧客——無論男女——都要問郭結婚了沒有,有的甚至要當面問,包括那些想撮合別人的。起初郭並不在意,但人多了問起,他就特別反感,後來也漸漸習慣了。
郭從小學就知道他長得帥,顏值高。上中學的時候,他是同學中的英雄,追他的女生絡繹不絕。工作八年,從壹名普通業務員晉升為某全國性公司大連分公司銷售部大客戶經理。他在大客戶經理的位置上幹了四年,非常享受這種狀態,甚至為此拒絕了壹些其他的晉升機會。
“大客戶經理比較隨便,我也喜歡見客戶,不用天天呆在辦公室。”郭告訴,“顏值確實給我帶來了自信,在工作中也更受歡迎,這將對我的表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顏值會是優勢,絕對。”
高面值獲得隱性利益,這不是秘密。
很多企業會請合作的獵頭公司幫他們挑選高顏值的候選人。壹般對女性顏值的要求比男性多,而且大多涉及直接與人打交道的崗位,如銷售、前臺、人事、媒體關系、總裁助理等。專門從事獵頭業務的北京白壹世紀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王光遠告訴Hunting.com記者..
王光遠說:這些公司非常重視應聘者的身高、體重和個人照片,有時獵頭需要與求職者視頻,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這些要求不會公之於眾。但在面試中,同等條件下,公司會選擇高顏值的人。”王光遠說,“畢竟,這些職位代表著企業的形象。顏值是候選人的附加價值,但有時候起決定作用。”
深圳某科技公司品牌總監姚遠明(化名)告訴Hunting.com記者,高燕價值不僅在招聘時優先考慮,而且在公司內部也有壹些不成文的特殊待遇..
“在科技公司,長得好看的女生特別有優勢,主要體現在同事之間的配合上。”姚遠說,“上級領導的容忍度也會放大。”
王夢雲(化名)是北京壹家咨詢公司的老板。她告訴Hunting.com,她喜歡招聘高顏值的員工,即使是能力差的員工也會優先升職加薪。
“高顏值真的是加分項,第壹印象好,看著舒服,會給人壹種訓練感。”王夢雲說。
外貌協會遍布全球,顏值不夠塑料,無法化妝。
職場高價值帶來額外優勢和回報的現象不僅在中國存在,在全世界幾乎都是普遍現象。
據《環球》雜誌報道,2013年,韓國著名就業網站Saramin對273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調查,其中84.2%的受訪者表示在選擇候選人時會受到對方外貌和著裝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在總結了許多研究報告後指出,在英美,工作收入中有10%到20%的“美貌溢價”;這種回報率在需要接觸客戶或客戶的工作中更高,在壹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最多能增加幾十萬美元的收入。
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引用1990年代的壹項研究,其中提到,長得帥的男性比長相壹般的男性多賺17%,但女性的“美貌溢價”只有12%。
對高價值的追求直接推動了美容行業的繁榮。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美容外科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總數為2300萬例,美國外科治療總數排名第壹。在整形醫生數量最多的國家中,中國排名第三。
北京壹家知名醫療美容公司的營銷經理張大勇(化名)告訴Hunting.com記者,他們的大部分客戶都是上班族。他認為,人對美的追求壹方面是我們的天性,另壹方面現代影視和媒體熱衷於包裝各種國民偶像,造成了很多人的互相追捧和模仿。
“整容是對職場新人最明顯的幫助。人和新人相處的時間不多。壹般價值觀高的人會讓人覺得更有親和力,更願意和他們交流。”張大勇說,“長得好是福氣。這是壹個看臉的時代。”
近年來,學生也成為整形隊伍中的重要力量。《南方都市報》今年7月曾報道,廣州暑期整形市場中,學生占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而且人數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
高燕值也心疼,招蜂引醋亂。
高面值讓郭驕傲,但也讓他吃了苦頭。
“客戶對妳印象最深的是妳的帥氣,而不是妳的專業。”郭說,“我要讓客戶感受到我的真誠和專業,這是贏得客戶的核心技能。”
更讓郭尷尬的是,他的壹些已婚或未婚女客戶,有時會給他壹些或明或暗的表情,有的當場表白,有的晚上想約他。在這種情況下,郭壹般選擇不回應。他認為如果兩次都沒有回應,對方就應該放棄了。如果是那種經常被騷擾,比較極端的女顧客,他的反應也很果斷:“發生什麽事我都不負責”或者“我沒有性能力。”
郭的妻子對她的丈夫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他的表面價值和他的工作。她經常檢查郭的手機、賬戶和汽車記錄儀,這讓郭感到“很不舒服”。發現丈夫沒做錯後,妻子對他放心了,把以前的頻繁檢查變成了現在的突擊檢查。
在英國,有些人甚至因為美貌而無法在職場工作。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7月報道,擁有科學和醫學研究博士學位的33歲英國女子勞拉·費爾妮(Laura Fairnie)在自己國家的實驗室工作3年後,因美貌被迫辭職,靠年邁的父母生活。
費爾妮說,她的男同事只對她的外表感興趣,經常在她的桌子上留下壹些“浪漫的禮物”或邀請她出去,這讓費爾妮覺得“很臟”。她的女同事發現她有能力,就從嫉妒變成了嫉妒。費爾尼這樣總結自己的職業經歷:“壹切都太美了,不能毀了作品。”
能力強才是王道,顏值承受不了桂冠的重量。
“壹些特殊的職業和崗位,比如演員、形象大使,對顏值有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顏值不適合普通的就業領域。”四川大學人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偉教授告訴Hunt.com記者..
“壹般就業領域招人的時候,求職者的工作能力應該是第壹位的,因為顏值和工作職責所要求的能力無關。以此標準區分勞動者是不合理的,這是法律上的壹種外貌歧視。”他說。
高燕價值在中國文化界更受重視,這與中國文化的形式主義有關,周偉說。
“每個人都有愛美的心理,但把自己心中的這種審美偏好搬到就業崗位上,不合理,也不方便展示企業文化形象。”周偉說,“畢竟,企業最終提供產品和服務。企業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煉內功上。看外表是浪費人才。”
據周偉稱,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反歧視法律都包含禁止歧視工人外貌的條款。在美國,這類法律可以歸類為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進行審查。在韓國和臺灣省,法律明確禁止用人單位歧視勞動者的身高和外貌。
因高顏值而喜憂參半的郭告訴,他在招聘下屬時不會因為高顏值而對應聘者區別對待。他舉例說,他曾經有壹個同事,顏值不高,但是因為勤奮,也取得了和他不相上下的好成績。
王光遠在他的獵頭公司對表面價值沒有要求。他說他最看重的是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敬業精神。
認為高顏值有優勢的姚遠明也承認,顏值只是附加值。
“長得好看又不稱職的人,還是會被辭退;長得不好看但能力強的人會被重用。”姚遠說,“對於公司和管理者來說,工作表現是用人最重要的指標。”
其實很多高價值的人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都很重視提升自己的才華。
被譽為“奧黛麗·赫本第二”的以色列裔美國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憑借電影《黑天鵝》獲得2011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不僅在熒幕上很有天賦,還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學霸。34歲的波特曼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至少懂5種語言。
《廣州日報》今年4月報道了臺灣影星吳奇隆入讀北京大學光華學院首期“創業班”的消息,壹時成為輿論熱點。
對此,負責宣傳的任女士回應媒體稱:“這次肯定不是玩票,也不是和土豪交朋友社交。他就是想真的多收費。這幾年除了拍戲,他還涉足了很多領域,運營遊戲公司,制作制作人,做影視產品衍生品的貿易公司。他還需要在專業管理上更進壹步,他自己也有很強的求知欲。”
新東方創始人於2011在同濟大學演講時,談到了外貌與成功的關系。他說,如果壹個人的長相和成功有關,就不會有馬雲和阿裏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