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已經進入管理時代。無論壹個國家還是壹個企業,都離不開科學的管理,科學的管理必須是有效的。“效率就是生命”。要實現企業管理的目標,提高管理效率至關重要。企業行政管理的效率既是壹個理論問題,也是壹個實踐問題,需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有效。
關鍵詞:行政管理,效率,崗位責任
我認為“效率就是生命”,研究行政管理本質上就是研究行政活動的效率。機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沒有效率,機構改革無異於空談。當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企業內部改革的逐步開展,有必要研究行政管理的規律,認真分析行政效率的現狀,努力提出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
壹,行政效率的基本衡量標準
1,行政效率的規定性
(1)行政效率的概念。所謂行政效率,是指在順利完成行政機關使命任務和既定目標的基礎上,投入的工作量與獲得的工作效果之比。雖然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單位、不同的人,行政管理的效率有高有低,但不能容納低水平、低效率。為了充分調動積極性,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力找出消耗的工作量和獲得的工作效率之間的比例,以便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每項工作不僅要有壹個“投入”和“產出”的數字比較和簡單的百分比,而且要作為考核和獎勵行政人員的重要依據之壹。當然,有些行政管理的效率很難用數量來描述,因為行政管理是壹種產生社會和法律後果的行為。檢驗行政管理,首先應該著眼於這壹行為是否成功地實現了預期的、對社會有益的目標。換句話說,首先要看行政工作的定性方面做得好不好,否則,無論速度多快,數量多少,都可能適得其反。此外,行政管理的效果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它是壹個綜合指標,不能簡單地看成是數量上的轉換,壹個壹個的加減。我們必須註意行政效率的質量方面。因此,行政效率應該是數量和質量的統壹,是功效和價值的統壹。談行政效率,就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方法,適應人的需求和特點,兼顧社會因素及其各種影響,充分發揮和利用人的內在潛力,以獲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2)行政效率的內容。行政效能的內容壹般分為三個管理層次:頂層屬於決策層,通常指企業行政主管部門為完成總體目標而進行的計劃、決策、安排、協調和溝通。效率的主要標誌在於企業主管部門是否根據企業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行政工作制度。這個層次追求的是組織效率。中層管理屬於管理層次,以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監督為目標,以服從上級行政部門的決定,全面解決行政組織和行政管理的問題。這個層次追求的是管理效率。高管層追求機械效率。三個層次的效率指標構成了壹個完整的行政效率體系,上、中、下三個層次的效率都達到了標準,可以稱之為整個行政系統的效率標準。
(3)行政效率的本質。行政管理的成敗最終取決於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反映了企業行政活動的方式和內容,是企業行政管理的壹項職能。它通過對企業行政制度和規章制度的管理,執行企業的決策,實現最高決策者的期望。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看,行政管理的效率是檢驗其科學與否的標準,是衡量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尺度。行政管理的效率不僅可以反映壹個企業行政管理的水平,還可以顯示壹個行政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所付出的消耗占所獲得結果的比重。但它不是行政管理本身的壹個環節或手段,而是行政管理中各種因素和手段的綜合反映。從行政效率方面來說,行政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個渠道都要綜合努力,提高行政效率。而且現代管理的高效率需要分工,因為分工本身就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協調和整合。此外,高效率還與規劃技術和管理者的素質有關。因此,必須及時適應形勢的要求,不斷探索行政管理的規律,註重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追求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2.行政效率標準化
壹般來說,行政效率的標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性。行政行為主要與人、財、物因素有關。高效的行政管理應該使不同素質和層次的人以最合理的方式組織起來,使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權限和責任,達到“人盡其才、財盡其用、物盡其用、事盡其成”的行政目的。
⑵行政過程的順暢。行政活動是壹個不間斷的流動過程,是幾個環節的統壹體。這個過程壹般可以分為“人流”和“信息流”兩個方面。所謂人流,指的是人的流動;所謂信息流,是指信息的產生、傳遞和處理。這兩者密切相關。如果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整個過程就會被堵塞,造成失誤,影響效率。
(3)綜合社會效應的大小。每壹項行政活動都會產生壹些綜合。
質量效應。所謂綜合公共效應,就是提供給公眾的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只要行政活動所付出的行動消耗與所獲得的效果相關,就可以知道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的綜合公共效果與綜合消耗之比也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標誌。速度與質量的統壹是保證行政部門高效率的關鍵,應該成為衡量行政管理效率的最低標準。第二,論述行政效率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全面改革的新形勢下,企業應認真分析行政效率的現狀及其低效率的原因,積極提高行政效率意義重大。1,行政效率低下的情況依然存在。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企業行政管理的效率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浮於事。現在,人浮於事不僅表現在工作人員多,還表現在領導幹部多,假崗、副職太多,導致崗位貶值,有崗無責,有崗無權。官員太多,壹方面容易助長官僚主義,不容易發出上情下情,人為阻礙政令暢通。
(2)程序冗長。少數領導人片面強調政策。對於他們職權範圍內的事情,無論決策與否,往往都是壹個非常細節的問題。通過“集體領導”和“民主評議”,形成沒完沒了開會討論的循環公式,以致經常錯失良機,耽誤工作。壹旦出現壹些失誤,就以集體的名義承擔,這不僅是害怕承擔責任的表現,也是行政部門低能低效的重要來源。此外,在執行上級決議時,往往壹波三折,壹拖再拖;開展“合妳口味”的事情,不合妳口味的就推遲。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對上級文件斷章取義,按需宣傳,各持己見;有些人甚至公然反抗和不服從。
(3)審批延遲。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對業務不熟悉,難以引導;有的是問題等等;這樣,向下級通信請示的問題只能長期解決。另外,審批程序往往要經過幾個環節,從申請到主管部門,從主管部門到負責人,再到同級有審批權的行政部門。其中,很多中間環節只是起到了傳送帶的作用,增加了發貨時間。另外,還有很多手續。解決壹個問題或做壹件事,往往需要提交報告,由上級批準,部門主辦,主辦部門起草,相關部門會簽。然後轉上級承辦部門簽收、審核、與其他部門協調溝通,再送審批、印刷、分發(部門內部起草、審核、定稿、下發環節不多)。草根想做點什麽,沒有三四個圖章是做不到的。往往,妳在火裏,他在水裏。妳急,妳慢,壹步壹步,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真的是“跑遍鞋底磨破嘴皮。”2.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復雜的。
為什麽中國的行政效率很低?原因如下:(1)舊觀念的束縛。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封建思想影響很深,因循守舊的觀念危害很大,小農思想根深蒂固,小生產、私有制觀念嚴重。這些弊端反映在行政部門就是官僚主義、“衙門作風”、“體力勞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歷史傷害在今天仍會對加強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造成障礙。
慢節奏的習慣。行政部門的壹些工作人員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邊挖井邊喝酒,邊犁地邊吃飯”,滿足於按部就班,頭腦中沒有緊迫的時間概念,造成了驚人的時間浪費。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時間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是難以彌補的。可以說,行政部門的所有弊端中,有壹個浪費時間的問題。
(3)行政管理理論研究薄弱。長期以來,企業沒有解決部門眾多、機構臃腫、層級繁雜、副職過多的問題。如何設置組織?人員配備如何?往往是在“老經驗”的基礎上做出決策,事情想當然,卻沒有用科學管理機構的原則來指導實踐。在行政管理中,人們更多的是以事定人,以事磨人,相關政策被行政長官的意誌所取代,必然導致政策經常被改變的局面。
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簡要措施
如前所述,行政管理效率是壹個綜合指標,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歷史原因和現實問題;有思想根源,有傳統習慣,也有作風方法問題。總結壹下,就是機構臃腫、層級重疊而生的官僚主義。列寧早在1921就尖銳地指出:“機關壹切工作中最大的問題是官僚主義。* * *生產黨成了官僚。如果有什麽東西會毀滅我們,那就是這個。”因此,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既要考慮全面、綜合,又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就目前情況來看,需要多層面的協同努力,重點是以下幾個方面:1,觀念要更新。
隨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背景下,觀念的更新顯得尤為重要。樹立大局觀念、人才觀念、時間觀念,否則不適應行政管理快節奏的需要,也是衡量行政幹部觀念更新的重要標誌。2、組織要合理
如何才能改變工作環節多的局面,使機構設置更加合理?這要註意以下“三個肯定”:
(1)確定正確的目標。當前,要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參考歷次機構改革的經驗教訓,全面考慮行政機構的總體布局,在機構設置上進行徹底的、根本性的變革。該精簡的要精簡,該合並的要合並,該加強的要加強。共置的要共置,其他的要設置。壹切要以實際為依據,壹切要以科學為依據。
(2)確定編制依據。機構的設立和精簡不僅要有理論依據,還要有法律保障。目前,壹些部門在機構設置和精簡上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理論依據、科學依據和法律依據不足。今天拆了,明天又要恢復,給工作帶來很多傷害。要使機構的設立有依據,就要有科學的要求和法律觀念,把行政管理的研究成果逐步轉化為制定立法的實際政策,上升到理性思考去理解,從而制定合理的方案,進行認真的考證,穩步付諸實施。
(3)確定合理的比例。為了滿足機構設置合理、科學的要求,需要保持適當的比例。目前,我們應該精簡執行系統,加強監督、反饋、咨詢和監測系統。
3、指揮要統壹
(1)領導層內部必須協調壹致。現代管理學認為,領導者是實際領導的主體。領導班子和每個成員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做不利於團結的事,把自己培養和提高成為壹個既有戰略眼光又有系統觀念、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行政領導。(2)不要給下屬下多重命令。壹份工作,最好只有壹個部門主管;壹個下屬單位,最好只有壹個上級領導。反之,就很難保證行政部門的高效率。
4、制度要健全。
(1)領導責任制。只有壹切行政行為盡可能有法律依據,才能發揮各種科學管理制度的作用。按照職權範圍應該由哪壹級負責人決定的事情,不應該也不能推給集體研究討論,否則制定出來的制度就失去了意義,決策的及時性也會大打折扣。只有明確行政訴訟規則和壹級負責人辦事規則,才能統壹政令,統壹標準,集中力量,統籌規劃,控制層級,靈活指揮,取長補短,運用自如。
(2)崗位責任制。根據行政管理授權和職責分工原則,為工作人員確定任務和責任範圍,自上而下建立崗位責任制。行政部門事多,線索多。發文件的往往事務繁忙,不能及時督促,對下屬單位缺乏調查研究,不追究責任。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屢教不改。這就需要從制度上明確責任,給工作人員分配崗位、職責、權限、獎懲、定期考勤和績效考核,解決權責不清、責任不明、程序混亂、推諉扯皮等問題。
(3)分級負責制。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說,任何壹個行政組織都要解決壹個老板能管理多少下屬的問題,這個問題叫做控制範圍,也叫管理範圍。每個組織,每個層級,都有壹個管理範圍的問題。如果太寬,必然導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如果太窄,人多事少,做什麽事都沒人管,工作壓力大。因此,管理範圍過寬過窄都不利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利用,也不利於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上級機關和下級領導要明確權限和責任範圍,實行分級負責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切實解決越權指揮和越級匯報的弊端。實踐證明,只有層層強化責任制,才能做到分權制衡、分級管理、分級負責,激發民主精神,充分發揮各級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行政效率低會使企業僵化,職能錯位,監管失誤,權威降低,而行政效率高會使企業運行靈活有序,控制力強,威望高。提高行政效率事關重大,涉及面廣,需要各級行政部門的企業領導和實際工作者共同探討,以樹立正確的行政效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