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自己遠離癌癥,那就是保持堿性或者弱酸性。這在任何醫療機構都可以找到。多吃水果蔬菜,多吃粗糧,多運動,多喝水,早睡早起,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以下是專業人士的看法:
根據目前的病因學研究結果,癌癥與遺傳有關,但癌癥不是直接遺傳的。不同的腫瘤可能有不同的遺傳傳遞方式,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中的作用是對致癌物的易感性或傾向性。所謂癌癥遺傳易感性,是指在相同的生活條件下,某些個體更容易患癌的傾向。在壹定遺傳特征的基礎上,是否形成癌癥取決於精神因素、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生活習慣等諸多後天因素,以及外界致癌物的綜合作用。
所以有癌癥家族史的人不壹定會得癌癥,易感人群和高癌癥家族成員對任何癌癥都不易感。對於癌癥家屬來說,不必恐慌,也不必背負沈重的思想包袱。從預防的角度來說,及早發現這些具有遺傳因素的易感患者,並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必將有助於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只要去腫瘤醫院定期體檢,就能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合理飲食,註意有針對性地選擇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選擇適當的運動和體育鍛煉方式,調動體內積極的抗癌因子,不斷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無論是癌癥易患人群還是癌癥高發家庭成員,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癌癥的發生。
癌癥會遺傳嗎?
患癌癥的人都很緊張,認為癌癥很難治愈,患了癌癥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但是現代科學已經找到了治療癌癥的方法,存活率也很高。關於這個話題已經有很多作品了。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治愈,而是癌癥會不會遺傳。至此,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給出了初步答案。
要搞清楚癌癥是否會遺傳,首先要知道癌癥的病因。癌癥是怎麽引起的?它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的。癌細胞的分裂就像壹匹脫韁的野馬,難以控制。當人體細胞中的癌細胞數量超過654.38+0萬時,就會出現壹些癌癥的癥狀。那麽正常細胞是如何變異成癌細胞的呢?比如病毒、射線、化學物質作用於細胞內的DNA,使其結構或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代謝發生變化,細胞增殖發生變化成為癌細胞。DNA是遺傳的基本物質。DNA壹旦發生變化,就會遺傳給下壹代。從這個意義上說,癌癥與遺傳有關。
有沒有可能得出癌癥與遺傳有關的結論:癌癥患者的下壹代會得癌癥?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麽?因為人體細胞分為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如肌肉細胞、骨骼細胞和神經細胞,所以上壹代和下壹代沒有直接聯系。只有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傳遞遺傳信息的細胞。當父母和母親的生殖細胞中的DNA發生癌變時,他們孩子體內的所有細胞都獲得了這種改變的遺傳信息,癌癥就可能發生,這是壹種“遺傳”
體細胞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死亡。所以局部體細胞(比如某個器官或某個組織的細胞)的DNA在後天環境中發生了變化,變成了癌細胞,那麽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仍然是癌細胞,不會影響生殖細胞中DNA的癌變,所以這個癌細胞不會遺傳給後代,這是壹種“非遺傳性”的癌癥。
癌癥的“遺傳型”和“非遺傳型”的分界線主要在於細胞內的DNA是否發生了變化,是否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習得的?那麽同壹種癌癥有壹些遺傳性的癌癥,也有壹些非遺傳性的癌癥。這種情況怎麽分?壹般遺傳性癌癥有家族史,發病早,兩個器官都有癌(如乳腺和腎臟),且癌數不止壹個;相反,非遺傳性癌癥無家族史,發病晚,單側,腫瘤少。
癌癥的幾種研究方法;
首先,調查家族史方法。比如在江蘇、河南、山西,有家族史的食管癌、肝癌比例很大。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家庭患乳腺癌,每壹代都有患者,有的甚至是男性患乳腺癌,比如壹個三男四女患乳腺癌的家庭。有的兄弟倆都得了乳腺癌,女兒也得了乳腺癌。
二、雙生子調查法有人分析了52例白血病患者及其雙胞胎兄弟姐妹。在這52對雙胞胎中,有22對是同卵雙胞胎。結果52例雙生子中有5例白血病,均為同卵雙生子。這些數據中有兩點值得註意。壹個是雙胞胎發病年齡比普通孩子早,壹個是雙胞胎發病時間相隔不遠。
第三,比較遺傳易感性,具體來說,具有某些遺傳特征的人更容易患某些癌癥。比如先天愚型患者容易得白血病,在睪丸女性化綜合征中,患性腺細胞癌的人更多。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遺傳性和非遺傳性癌癥都是由細胞癌變引起的。現代研究表明,壹個突變不足以使正常細胞癌變,需要兩個突變才能使它們癌變。“二次突變”理論認為,如果第壹次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或受精卵中,那麽這個個體的所有體細胞都會帶來壹次突變,這是癌變的必要條件,但不是癌變的充分條件;無論哪個細胞在未來發生第二次突變,該細胞都變成了癌細胞。
因為細胞癌變至少需要兩個突變,所以孩子只能從父母那裏遺傳壹個突變。所以需要壹定的條件才能實現二次突變,讓癌癥成為可能。比如有些家族有很多結腸息肉病的人,但只有壹部分人在壹定條件下可以轉為結腸癌。因此,重視環境保護,減少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會減少人們對致癌物質的接觸,從而減少癌癥的發生。
中國搜索醫藥搜索網_癌癥會遺傳嗎?
通常,壹些患者會問醫生腫瘤是否可以遺傳,是否可以預防。
很難對這個問題下壹個簡單的結論。大量醫學實踐發現,遺傳因素確實在癌癥的發生中起壹定作用。最密切相關的癌癥是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患者的兄弟姐妹中有壹半往往是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據研究,乳腺癌、胃癌、食道癌也與遺傳有關。
那麽,癌癥的家族遺傳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目前認為這可能是染色體畸變引起的。壹個正常人體的每個細胞有46條染色體,各種致癌物質會引起染色體畸變,使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與正常細胞不同。這種染色體畸變有時會遺傳給後代,使下壹代有患癌的可能。有得癌癥可能性的人,其實並沒有得癌癥,只是比普通人得癌癥的幾率更大。比如吸煙者很多,但只有少部分人得肺癌,這不僅與吸煙時間長短有關,還與個人體質和癌癥的其他因素有關。即癌癥的發生取決於內外因素,癌癥體質只有部分內因。如果加上外界致癌因素,如輻射、吸煙等,就會發生癌癥。
總之,癌癥確實和遺傳有壹定的關系。壹方面,有癌癥家族史的人要認識到,雖然他們可能由於遺傳而具有癌癥素質,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實際上患有癌癥,應避免不必要的恐懼。另壹方面,要更加重視癌癥預防,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腫瘤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與遺傳密切相關的腫瘤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完全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遺傳性腫瘤;另壹類是沒有遺傳物質基礎,但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癥,即有所謂“癌質”遺傳的癌癥。遺傳性腫瘤很少,常見於壹些兒童腫瘤,如腎母細胞瘤(兒童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都是遺傳病,是由異常基因決定的。基因異常的人會患這種癌癥,80%-90%。另壹類具有遺傳傾向的腫瘤是由遺傳性發育障礙引起的,如家族性結腸息肉、遺傳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這些癌前病變有遺傳性,但都發展成癌,但有發展成癌的危險。家族性結腸息肉,如果不治療,很容易發展成結腸癌;遺傳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患白血病、淋巴肉瘤等淋巴網狀腫瘤。還有壹些癌癥,雖然尚未發現癌基因、染色體等確切的遺傳證據,但其發病率有時表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即壹個家族中的許多成員具有“癌質”,壹個家族中的許多人幾代或幾代人都患有同壹種癌癥,如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癌、肝癌、肺癌等。胃癌患者的壹級親屬(即父母和兄弟姐妹)患病風險比壹般人群高3倍。乳腺癌、子宮癌、肝癌、食道癌也有很高的遺傳性。因此,有癌癥家族史的患者更要註意癌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