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本概況
南京,簡稱寧。古英語翻譯南京。
大意
南京位於長江下遊的寧鎮丘陵地帶。位於北緯31 14 ″至東經32 37″118 22″至東經119 65438。
省
江蘇省
管轄的地區
13.南京* * *管轄11市轄區2縣。
街道
全市有74個街道辦事處。
村鎮
51個鎮,857個社區居委會,832個村委會。
政府
壹座城市的唯美——南京市政府位於玄武區。市委書記朱,代市長季建業。
區域
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4844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92.77平方公裏(截止2008年)。
人類人口
全市戶籍人口617.2萬人,常住人口7413萬人,城鎮戶籍人口534.4萬人。環線以內的江南八區戶籍人口260萬(居住在由江南環線圍成的250平方公裏的下關、鼓樓、建鄴、白下、秦淮、玄武、棲霞、雨花臺八區,占南京市戶籍人口總數的40%以上)。
民族
南京* * *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白下區芝麻營、朝天宮街道回族最多。
宗教
該市有五大宗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信教群眾近3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300多人。經政府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有289處。
方言
南京官話
流行於南京大部分地區的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的淮西片,高淳縣西部和溧水縣南部部分地區的方言屬於吳語的臺高片。歷史上,南京使用吳語。金代時,中原漢族傳入的洛陽音與南京本地的吳音融合,形成了金陵音。《切韻》是中古音系的代表,是在金陵音和夏洛音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
國內生產總值
2008年,預計全市生產總值377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883元。
市花
中國李
城市樹
雪松
市徽
避邪/驅邪
城市之歌
多漂亮的茉莉花啊
另壹個名字
鄴城嶽城石鎮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業建康秦淮嵊州江州上元白下慶忌應天江寧天京龍蟠虎樓六朝十朝古都鐘山於風皇城
地理
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東部的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它位於上海以東300多公裏。東鄰江蘇省鎮江、句容市,西接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巢湖市(和縣)、馬鞍山市(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南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北接江蘇省溧陽市、安徽省儀征市。橫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向距離140公裏,東西80公裏,總面積6598平方公裏。南京市東與江蘇省儀征市、鎮江市、句容市市接壤,西與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南譙區、全椒縣接壤,北與安徽省馬鞍山市巢湖市縣、金家莊區、花山區、雨山區、當塗縣接壤。市區面積4844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92.77平方公裏。
狀態
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沿江生態宜居城市,長三角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南京的電子化工產能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二,整車制造規模排名第三,機械制造業技術和規模領先,大型家電和建材行業領先。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容量的交通網絡。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通訊系統。南京是中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之壹,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擁有壹批國內壹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被國家九部委列為中國硬投資環境“四十佳”城市之壹。先後被授予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環境保護和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南京地處長江下遊的廣闊平原,傍河而居,“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成為遠東最大的內陸港,城市發展也位於壹個濱江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南京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和2008年中國人居環境獎,最近又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躋身2009年中國最具教育幸福感、中國最具軟實力、中國最具教育發展的城市之列。
二、歷史沿革
⒈·秦楚·王琦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是吳國所在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命令越王範蠡在秦淮河上修建越城,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
公元前306年,滅嶽,取吳故裏,在石山上建城,置金陵城。遺址就在這個石頭城,也就是南京城西的草場門和清涼門之間。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改金陵為秣陵以示譴責。
漢初,秣陵先後是楚王韓信和吳王劉濞的封地。128年前,漢武帝立其子為丹陽侯,劉緒為胡侯,為秣陵侯。
六朝古都
195年,孫策渡河,占領丹陽、江城、湖熟、秣陵四縣。208年前後,諸葛亮派使者到江東觀察南京的山川美景,並作出了“鐘盤,石虎居”的著名評論。211年,孫權聽從謀士張紅的話,從京口遷到秣陵,改名建業。229年,旭日為建都,自武昌始,為南京建都之始。烏石頭城遺址位於南京城西的草場門和清涼門之間。
280年,西晉滅吳,重建業為建業。後來為避諱晉代皇帝司馬曄,改名建康。朗通王司馬睿,南渡,以健為基。317年,司馬睿即位,為晉武帝和東晉的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為了給宋武帝和宋立國建康,劉裕稱帝。四七九年,蕭道成代表宋朝稱帝,為了齊國、齊國和杜健康。五○二年,稱帝為、梁和建康皇帝。557年,陳霸先為陳武帝、陳立果和建康稱帝。
吳、東晉、宋、齊、梁、陳並稱為六朝,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如今,南京圖書館保留了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保存了中國古代的江南文化。
3.金陵情懷
五八九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夷平建康城,以石頭鎮為江州府,楊迪帝時改為丹陽縣。
此後,隋唐統治者相繼采取抑寧策略,將揚州行署由金陵遷至廣陵,壹度取消南京國的建立。唐初,杜和傅公有起義軍占領丹陽郡,向唐朝投降,改丹陽為唐朝歸化地。杜入朝時被扣留,傅公佑造反,建立了宋政權。江南,唐平,是壹個正在崛起的國家。758年,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嵊州刺史。次年,他為五龍潭放生池立碑,遺址至今。李白晚年居嵊州,762年卒於南京西南當塗。783年,由於藩鎮之亂,唐德宗有意遷都,鎮水師韓坤重修金陵,但未果。
五代時,楊武郭利修金陵,以為是西都。937年,徐誌摩(李邊)取代吳,在南唐建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4.陪伴首都建設健康
975年,北宋滅南唐,江寧府升為州。1018年,隨趙惠子(後改名)晉封為王,不久即成為皇太子,並升任江寧府。趙真為宋仁宗即位。江寧是繁華之地,信任的大臣(如包拯)往往是江寧的知府。宋神宗、王安石兩次到江寧提督任宰相,主持變法。1120年,方臘起兵反宋,但未能從北方奪取江寧,控制江南,導致最終失敗。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鷹派李剛的建議,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金兵南下不久,皇帝南逃,到了杭州。1137年,在嶽飛等人的堅持下,宋高宗再次回到杭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修德而不擇險地”的建都名義再次逃往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是首都。
1275,元兵南下,取建康府為建康路。1329康路改建為路。
5.開明的城市
1356年,朱元璋攻克慶忌,改慶忌路為應天府。作為基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太祖。以應天府為首都南京,開封為北京和首都。1378年停北京,改南京為首都。1386年,都城城墻完工。南京是在元代慶忌路舊城的基礎上擴建的。城市由三部分組成,即老城區、皇宮區和駐軍區。後兩者是明初的延伸。圍繞這三個區域修築了壹條長33.68公裏的磚石城墻,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明城墻。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墻(其次是巴黎;在中國,其次是北京)。南京城墻墻基用條石鋪砌,墻體用約10cm×20cm×40cm的大城磚砌築,混合土。所用的磚在長江沿岸125個縣燒制,運抵南京使用,每塊磚上都印有生產官員、制陶工人和仆役的名字,其嚴格的質量責任制可想而知。沿著城墻建了十三座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1403年,明成祖建都北平。1420年底,明遷都北京,定都南京。1644年,崇禎皇帝吊死景山公園,北京被困。斧王和朱友松在南京即位。
[6]天堂的情況
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江寧設立兩江總督。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1864年,清兵攻克天京,太平天國滅亡。
曾經,博愛之都
民國建築散落南京各處(部分)1912、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為首都。
1927,北伐軍攻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9月1937日,19日,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顧下令對南京等人進行狂轟濫炸。
日軍占領上海後,南北二十萬大軍進攻南京。中國軍隊與65438+萬人民浴血奮戰,英勇抗擊侵略者。
65438+2月10拂曉,日軍向南京城下發起猛烈進攻。直到12日下午兩點,日軍首先突破中華門。13日,日軍占領南京,隨後在南京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血腥屠殺。在暴行最猖狂的六個星期裏,* * *殺害了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多婦女,南京三分之壹被放火,掠奪了無數文物和財產,史稱“南京大屠殺”。
⒏ * *和南京
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之後,南京首先是直轄市。
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至今為江蘇省省會。1990年南京被定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撤銷省會城市。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9)政府的建立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驛:公元前333年
建業:AD 211。
江寧府:公元937年。
健康房屋:公元1127
南京(應天府):AD 1368。
南京房子:AD 1912。
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AD 1927。
南京:公元1930。
南京(直轄市):1949 5月10。
南京(江蘇省轄市):1953 65438+10月。
南京(副省級城市):公元1995
三。環境資源
1.氣候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年極端氣溫最高39.7℃,最低-13.1℃,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天氣晴朗;雨季,又是陰雨連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幹燥涼爽;冬天又冷又幹燥。南京春秋短,冬長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季各有特色,適合旅遊。故有“春遊牛頭煙蘭”“夏賞鐘府青雲”“秋觀棲霞山景區”“冬觀石城吉雪”之說。
“夏熱冬冷”是南京與江南其他城市相比的顯著氣候特征。通常65438+2月雪機會最多。如果妳恰好在南京遇到大雪,那也是迷人的,江南雪景更是迷人。
4.地形學
南京的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呈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裏,中部東西寬50 ~ 70公裏,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裏。南部是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湖濱平原和沿江河流組成的地貌綜合體。
地貌區為寧、鎮、陽山的壹部分,低山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約95km龍;南有秦淮河,北有滁河,是長江在南京的兩條主要支流,其河谷平原是重要的農業區。水面占全市總面積的11.4%,平原和窪地占24.08%。
南京有三種類型的平原:河谷平原、湖濱平原、濱海平原和江心洲。河谷平原主要包括沿秦淮河的秦淮河河谷平原,大部分海拔7 ~ 10米;鼓樓以北沿金川河分布著金川河河谷平原,大部分海拔6 ~ 10米;江北滁河中下遊壹帶滁河河谷有平原,大部分海拔5 ~ 10米。高淳東部為徐希河谷平原,南部為石臼湖和固城湖的湖濱地帶,大部分地面海拔5 ~ 7米。沿江用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橋、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江寧方盈鄉壹帶。江心洲有十多個江心洲,包括八卦洲、江心洲、辛集洲和興隆。大部分海拔4 ~ 7米。
3.群山。
市郊六合區北部有東平山、野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巖為主的方山、靈巖山;從東北到西南有浦口嶗山;郊區和江寧區是寧鎮山西段的分布區。第壹列沿河分布著棲霞山、南香山、幕府山(即中山北支),第二列分布著靈山、紫金山(即中山中支),第三列分布著湯山、方山、牛首山(即中山南支)。溧水縣和高淳縣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壹部分。除了這些名山,還有很多無名的小山。其實紫金山、九華山等山都是句容茅山的遺跡。
南京市區參差不齊。紫金山中支殘存的礦脈向西延伸,太平門旁的傅貴山、小九華山、北極閣入城,向西繼續與古長江堆積的夏樹黃土崗相連,將南京壹分為二,形成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系的天然分水嶺。城北有銹球公園附近的獅子山(又名呂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獅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群山環繞,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臺山、嶗山、靈巖山、茅山等。此外,傅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梁青山、獅子山和雞籠山散布在城市中,形成許多山、水和丘陵。
4.河
南京的主要河流是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起於江寧銅井鎮以南,止於江寧方盈鎮以東,長約95公裏。秦淮河長103公裏;南京武定門外有兩家分店。壹條支流是幹流,叫外秦淮河,流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繞城壹周,從三岔河流入長江。另壹條河叫內秦淮河,從通濟門東水關進城,在懷清橋分成兩條支流。南支為“十裏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主流匯合。北支為古杜雲,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入主流。
南京北部有滁河,全長110公裏,河道彎曲,匯水面積7900平方公裏。南部有春裏渠和天生橋河。
5.湖
南京有玄武湖、琵琶湖、夏紫湖和莫愁湖,湖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裏和0.37平方公裏。城南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裏和24.3平方公裏。
生物
位於北亞熱帶的南京,屬於中國現代植物資源最豐富、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有山有河有湖,氣候溫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多樣,其動物種類足以代表長江下遊。
南京在江蘇省植物分布區劃上屬於長江南北平原丘陵區,是落葉闊葉林逐漸向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過渡的地區。主要分布樹種有馬尾松、麻櫟、栓皮櫟、楓香、香椿、青岡、苦櫧、冬青、石楠等。還有壹些外來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和廣玉蘭。有麻櫟、栓皮櫟、楓香、香椿、紫椴等落葉闊葉林近50種,青岡、苦櫧、冬青等常綠闊葉樹種。有何首烏等40種野生藥用植物。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棲息繁殖的國家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鰭豚、揚子鱷、江鹿、江豚、鴛鴦、長耳魚鷹、短耳魚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