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韓笑在他的朋友中不停地抱怨:家裏的大兒子不好好上網絡課,二兒子也不好,但他總是看電視,這讓他很焦慮。
她不想上班,想回歸家庭。好處是,這樣,妳可以兼顧老大的線上課,有時間陪老二看繪本,玩遊戲。而且還可以照顧壹家人的日常生活,省下保姆的錢。
然而,如果妳回到妳的家庭。她擔心更多的陪伴會提高孩子的成績,這似乎是不確定的。另壹方面,撫養家庭、子女和妻子的重擔落在丈夫壹人身上。到時候,家庭矛盾會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產生,也是壹個不確定因素。
說起小韓,她最大的時候,婆婆照顧了她好幾年。後來生了二胎,我媽來幫我帶了兩年。現在因為婆婆年老多病,不得不由公公在老家照顧。至於我媽,我不能再來了,因為我哥的孩子出生了,我得帶孫子。事實上,韓笑仍然非常感激她的公婆和母親。畢竟我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多虧了他們的幫助!不然她和老公真的處理不了。
沒有雙方老人幫忙帶孩子,無奈之下,他和丈夫商量,決定請保姆。因為韓笑畢業後壹直在職場打拼,工資不低,也習慣了忙碌的工作。
即使他們在網上看到很多不好的保姆,他們相信還是有好保姆的。
最終,他們找到了壹個好保姆,韓笑安心地去工作了。
然而,兒子到了四年級,她發現他根本不愛讀書學習,反而自學起了網遊。
有好幾次,老師都委婉地提醒她要多關註孩子的學習。
尤其是這段時間的網絡課,小韓和老公都上班了,估計兒子在家也沒認真上課。
老師還告訴她,在網絡課堂上,她讓兒子回答了幾次問題,都沒有回應。她還說,很多同學只是把微信掛在網絡課堂上,然後打遊戲。
韓笑還嚴厲批評了他的兒子,說他不應該在網上上課的時候玩遊戲。但是,兒子當面保證不再打遊戲,認真上課。可是到了下壹次網絡課的時候,反正也沒人管,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不自覺的玩遊戲,早就忘記了對媽媽的承諾。
有時候上班,小韓就想:兒子管不住自己,愛打遊戲,導致成績不好。如果他回歸家庭,控制兒子不打遊戲,兒子的成績會提高嗎?
在同學中,關於小寒是否應該回歸家庭的討論也分成兩派。
支持韓笑回歸家庭的人認為,教育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他們分析,小寒的兒子現在上小學高年級,這個階段是孩子厭學的高發期。
如果韓笑回到他的家庭,他將有更多的時間花在他的孩子身上,包括生活和學習上。至少,在家裏,她可以管住兒子,不讓他玩遊戲。有時候,她可以教他兒子不會做的題。長此以往,兒子會逐漸戒掉網遊,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壹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兒子取得更好的成績是指日可待的。
還搬出了壹段話:
呵呵,聽起來很有道理。
反對韓笑回歸家庭的人認為,孩子的教育和父母工作與否不應該有矛盾。
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在工作。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平衡孩子的學習和工作時間。
調查顯示,如果家長願意在工作之余抽出時間,多和孩子溝通,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看到愛學習、努力工作的父母。俗話說“言傳身教”,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努力學習的好習慣。
因此,韓笑和丈夫應該培養兒子平日的良好習慣,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讓他們多讀書。
或者,讓孩子培養壹種學習之外的興趣。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或者,小韓花錢請老師父子補課,讓孩子差的科目趕上來,孩子的學習實力也上來了。
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免得像網上那些在家輔導孩子的媽媽壹樣生氣。
另外,不能為了退貨而退貨。否則就不是自願回歸,而是被迫無奈,很難達到心理平衡。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學習,甚至不利於孩子的家庭。
他們還分析說,韓笑畢業後壹直在工作,積累了經驗,有很多錢,他也習慣了繁忙的工作。如果她回歸家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沒有收入,成為全職媽媽。現在,有多少人能看到和認可全職媽媽的努力?不是說全職媽媽就是免費保姆。幹著比保姆還累的活,還沒錢。唉,雖然很悲慘。
他們也搬出去了: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裏,生活很好的全職太太羅子君和信誓旦旦說“我會養妳壹輩子”的陳,最後以離婚收場。
所以,女人不壹定要做女強人,但壹定要有壹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女人掙錢不壹定是責任,但絕對是尊嚴。
經濟獨立了,才能更有底氣去做其他的事情。
為了孩子的學習,是否回歸家庭,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壹詞,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妳支持哪壹派?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