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計劃基於M5電動車在深圳市場開發出租車。
《汽車產經》就此事咨詢了華為北京體驗中心的壹位相關人士,對方回應:“有可能只用純電動車。”
有網友對這張圖評論道:“我真想在全世界賣車。”
同樣,6月5438+10月官方宣布降價,也反映了媒體急於增加銷量。特斯拉的屠刀落下後,文傑迅速行動,成為中國電動車行業第壹個參戰的玩家。
整體降價幅度為2.88萬~ 3萬元。
近日,汽車產銷參訪團在華為銀泰中心直營店閑逛。本想假扮成Aouita 11的潛在客戶,觀察華為是怎麽賣Aouita的。結果,我們有壹段時間沒有被介紹,銷售人員把我們拉到M5的車上,敦促我們考慮M5。
雖然要求全世界賣產品無可厚非,但我感受到了賣車的緊迫性。此外,汽車工商了解到,因為“同店搶客”事件,華為也收到了奧伊塔的官方投訴。
想盡壹切辦法賣車,其實是對終端近期下滑的壹種反饋。
在官方沒落之前,有渠道人士統計了6月5438+2月該板塊品牌的進店量——相比8月~ 165438+10月,進店量下降了70~75%,平均每天只有5~6個品牌進店。
1和2月份,行業銷量環比大幅下降:
5438+10月6月銷量為4885輛,環比下降56%,降至去年3月M5剛上市時的水平。降價啟動後,其2月銷量為3505輛,環比下降55.9%。官方的下降似乎並沒有帶動全球銷量的上升。
世界的根結在哪裏?這恐怕要追溯到去年的熱賣。
編號1
[?渠道混亂,庫存過多]
季叔是長期接觸行業內經銷商的。至於行業的銷量,他分析,暴跌是遲早的事。
因為去年壓貨實力遙遙領先,高出貨量堆積庫存。
去年下半年,探究界出現了壹段“風光”時期。65438+10月8-6月,文傑品牌連續三個月銷量過萬。65438+10月6月,12018的月銷量超過了蔚來和理想,給同事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但是風光有點曇花壹現。”問批發價就糊塗了。為了給M7回籠資金,余承東讓經銷商瘋狂進貨。七八月份渠道變成什麽樣了?28.86萬的車,經銷商聊天群裏654.38+0.5萬的訂單滿天飛。手機裏經常能收到這種車源,10臺起,5臺起。余承東在摧毀自己的渠道。”季叔說。上海汽車城某經銷商拍的圖(問業內朋友)也印證了此人的說法。經銷商回憶說,從8月份開始就出了問題。?
“那時候整個汽車城的停車場都是M5,在五羊,相鄰品牌的門都是滿的。”
去年9月,媒體公布8月總銷量為10040輛,首次月銷量突破萬輛。但多家媒體指出,根據“新車強制保險”數據,問問社區M5 8月份僅投保6687輛,問問社區M7投保980輛,與問問社區公布的月銷量過萬相差甚遠。10個月又出現了同樣的戲碼。海關公布其在5438年6月+10月的交付量達到12,018,但保價車輛只有9005輛。眾所周知,投保量遠大於交車量,說明大量新車在經銷商處仍然積壓。對於發貨量的“水分”,有網友戲稱華為抄襲了賣手機的慣用手法:
“華為賣手機就這德行。前幾年累計銷量和激活量之間有上億單位的水分。行業銷量過萬,保額才7000多臺。余承東註水的方法壹模壹樣。”據姬叔分析,除了前期壓倉,門店效率低下也是全球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按照余承東當初的預期,每家店壹個月能賣30輛新車,1000家店壹個月能賣3萬輛。但實際情況是,2022年,每家店每月銷售8臺左右。“和普通的4S專賣店相比,華為專賣店的月銷售額停留在個位數,其他的都是三位數,差距巨大。甚至和每個月幾十個新勢力的門店效率相比,差距非常大。”季叔說。當然,歸根結底,銷量不理想,也可能反映了產品的真實競爭力。
第二
[?華為也有不可撼動的產品力。
G9銷售電話“詢問世界上最容易打交道的人”]
今年2月,自媒體“車迷”做了壹個調查,邀請各個品牌的銷售來談談自己產品的真正競爭對手。
小鵬的壹名銷售人員這樣說。
“常見的競品中,問天下最好對付。購物界的大多數顧客年齡都比較大。最初,他們對延長的旅程更放心。試駕後,他們明顯感覺到G9的駕駛體驗和操控性比M7好很多。”
從他的語氣來看,文傑M7仍然被認為是小鵬G9的對手,但它已經是最弱的壹個了。
其實在M5剛發布的時候,很多用戶都會覺得驚艷,因為它配備了其他“華為INSIDE”機型沒有的大殺器——獨創的“鴻蒙系統駕駛艙”:
當壹些品牌主僅僅用卡頓的接口調用語音助手來調節壹臺空調的溫度時,他們可以不休息地向語音助手發送十幾條指令並得到響應,享受流暢。根據壹線銷售的反饋,鴻蒙系統車機也是促成車主訂購的三大價值點之壹。
現在,像“鴻蒙系統駕駛艙”壹樣強大,它已經感動了世界嗎?
有專家分析,越來越多的同級別SUV出現,如Model Y長驅、理想L7等。都有不輸華為的品牌和影響力,也都有高配置。
“相比幾款熱門產品,天下的產品力確實處於劣勢。和特斯拉的降價邏輯是壹樣的——產品力覆蓋不了那個價格。特斯拉原價賣30萬的時候,毛利高達35%,M5壹模壹樣。”北京壹位奧維塔銷售人員說。
還有人說,中保研和中保研的碰撞,是品牌在國際上口碑下滑的開始——在中國消費者眼裏,產品質量是底線。當底線被突破,中國消費者必然會被震驚,而原本由華為擔保的產品也有尷尬在裏面。
中國保險研究院碰撞測試結果顯示,25%偏置碰撞後,車輛邊界處的M7擠壓了車內空間,a柱與車頂連接處疑似變形。此外,在“乘客艙上部侵入”和“車輛結構”兩項中,提問的M7僅獲得a(良好),低於壹同參與測評的理想L9和Link 09獲得的G(優秀)。?
中保研和中保研碰撞後,連競爭品牌的銷售都是這樣描述這個世界的:
“華為救不了世界的基礎差。就像整容壹樣,有些明星可能看起來很出眾,但需要有很好的基礎,因為有技術優化的空間。壹輛65438+10萬的車加上壹個平板和壹個華為電池電機賣30萬,有點過分。”
第三名
[?寫在最後]
問天下如何拯救?產品力和渠道問題都要重視。
據了解,華為終端渠道正在調整,對銷售不專業汽車的門店進行優化,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同時也是為未來更智能的選車業務做準備。?
繼塞勒斯之後,JAC和奇瑞成為下壹個與華為在智能選擇模式上合作的車企,幾乎壹錘定音。有華為內部人士也向汽車工商證實,“第三和第四(智能選車),包括第五和第六,都在路上。”
在賣車路上嘗過酸甜苦辣的華為,能否通過“多生孩子”重新掀起銷售旋風?我們會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