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91,《求是學刊》1期開設了《求是學刊(1980-1990)公開出版十周年》專欄,刊登了熊、、張奎良等人的文章。3月21日,黑龍江大學召開《求是》雜誌暨《外文期刊》十周年紀念大會,130余人參加會議。9月,為紀念黑龍江大學建校50周年,《求是》雜誌第5期發表了葉伯權撰寫的社論文章《追求科學,探索真理》。9月,黑龍江省期刊編輯優秀文章壹等獎揭曉,《求是》雜誌4篇文章入選。李曉娟主編的《黑格爾哲學體系新探》(第3期,1990)、趙亞喬主編的《實施“兩個場體系”運作模式的構想》獲得壹等獎。周中主編的《英雄與時代》(3號,1990)和葉伯權主編的《審美文化的概念與結構》(6號,1990)獲得二等獎。11年6月,在1991年度職稱評審工作中,易晉升為教授,、趙亞喬、杜桂平晉升為編輯,晉升為編輯。1991,《求是》雜誌在全國高校文科學報23篇文摘中發表,文摘數量居全國綜合性大學之首(據《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第二期會議簡報,1992)。
《求是》雜誌1992年3月第1期開辟了“文化哲學:跨世紀的思考”專欄,發表了易的《人類精神的跨世紀走向》和冰正的《人類自我意識的歷史演變》。從此,該欄目成為《求是》雜誌的不定期重點欄目。同期還開設了歷史博士論壇,發表了葛誌毅的《宣和馮暉的《唐代開放社會》,從此成為不定期的學術專欄。同月,副主編易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7月,趙亞喬經濟學碩士畢業。65438年2月,易當選為新成立的黑龍江省期刊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65438年2月,易當選為黑龍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同年,據相關權威資料調查,《求是》學術期刊1991在86種檢索途徑中轉移到71,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二;《求是學刊》哲學版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大綱》列為中文核心期刊,被列入全國45種綜合性文科期刊行列。《求是學刊》1992在各種報紙上發表的轉載文章數在全國文科學報中排名第三(據《會議公報》1993、第9期、第10期報道)。
1993 3月,黑龍江大學副校長尚和祥卸任主編,易任主編。6月,黑龍江省第二屆期刊“優秀文章編輯獎”揭曉,《求是》雜誌有5篇文章入選:張曉曉主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與五四時期的東西方文化論爭》(第1992期)和李曉娟主編的《論人類精神生活》(第1992期)。葉伯權(1991第1號)主編的《宋詩發展的審美軌跡》、杜桂平(1991第4號)主編的《看似可愛的兩位詩人》、趙亞喬主編的《論生產力發展的跳躍規律》獲得二等獎。7月,東北三省文科學報研究會於7月21-24日召開年會,並舉行頒獎。《求是》雜誌獲得四項大獎:葉伯權、李曉娟被評為“優秀編輯”;杜桂平和張曉曉分別獲得優秀編輯成果壹等獎。7月,李曉娟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8月,張曉曉被提升為副主編。9月,易調任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兼任《求是》雜誌總編輯。楊彬被調到編輯部擔任副主編。同年,易被中國人民和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求是學術期刊1993 * * * 74篇文章被114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期刊中排名第三(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與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4)。
1994 65438+10月,易被全國期刊藝術研究會授予年度“優秀編輯”1993。同月出版的第1期(共98期)開設了“當代美學”不定期學術專欄。3月,《求是》雜誌被1993評為黑龍江省優秀社科期刊。5月,《求是學刊》第三期為“百期特刊”,刊登了100家紀念祝賀單位名單,齊等13位學者的100篇感言,熊、厲以寧等學者撰寫的18篇學術論文。8月,李曉娟的《論市場經濟對學術期刊的雙重影響》(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4/5)分別獲得全國高校文科學報青年編輯委員會評選的優秀論文“壹等獎”。1994黑龍江大學文科學報研究會評審優秀論文“壹等獎”;李曉娟的《論市場經濟與學術期刊的發展繁榮》獲1994全國高校文科學報評優論文壹等獎,杜桂平的《現代化進程中的期刊編輯意識》獲全國高校文科學報優秀論文二等獎。9月,易教授的論文《日常交往與非日常交往》獲黑龍江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6月,11,張曉曉被任命為副主編。求是學刊1994*** 77篇文章被105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三(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5)。
1995年4月,黑龍江省第三屆期刊“優秀文章編輯獎”揭曉,《求是》雜誌有5篇文章入選:李曉娟主編的《哲學的演變:從準科學到準價值》,杜桂平主編的《美妙音樂中的不和諧音符》,張曉曉主編的《創造性思維的系統結構與歷史理解》獲得壹等獎。趙亞喬的《中國如何向市場經濟轉型》和楊彬關於腐敗的要素和刑事責任原則的討論獲得了二等獎。8月,教授的專著《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獲得金學術獎。165438+10月,楊被調到編輯部。65438年2月,易教授的論文《日常交往與非日常交往》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與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求是學術期刊1995 * * *被105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期刊中排名第七(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6)。
1996年2月,李曉娟同誌被國家教委條件裝備司和全國高校文科學報評為1995級全國優秀編輯。4月,趙亞喬同誌被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局評為1994-1995優秀編輯。8月,編輯李曉娟被提升為副主編。9月,易主編當選為黑龍江大學副校長並兼任《求是》雜誌總編輯。易的專著《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的論文《論精神現象的內涵與形式》獲第七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11年6月,《求是》雜誌被評為黑龍江省優質期刊。求是學術期刊1996 * * * 92篇文章被105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期刊中排名第三(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7)。
1997年3月,副總編輯楊彬從《求是》雜誌調任馬列主義部主任。4月,黑龍江省第4期期刊“優秀文章編輯獎”揭曉,《求是》雜誌4篇文章入選:李曉娟主編的《中國哲學的失落與重建》,張曉曉主編的《中觀歷史與科舉制度研究》獲壹等獎;杜桂平的《文學史家論》和趙亞喬的《論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集體談判》獲得二等獎。5月,楊被調離《求是》雜誌。8月,杜桂平、趙亞喬升任副主編。求是學術期刊1997 * * * 84篇文章被105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期刊中排名第四(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8)。
1998年4月,康景奎被調到《求是》雜誌任法律編輯。8月,副總編輯張曉曉升任編輯。9月,總編輯易·當選《求是》雜誌社長兼總編輯。11年6月,《求是》雜誌被評為黑龍江省1997年度“壹級期刊”。65438年2月,易辭去主編職務,哲學與行政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雜誌主編。張曉曉在1997的學校技術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求是學術期刊1998 * * * 65篇文章被105渠道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期刊中排名第六(據中南財經大學檢索咨詢服務報告統計199)。
1999 65438+10月20日,李曉娟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3月,許調到《求是》雜誌任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4月,黑龍江省第5期雜誌“優秀文章編輯獎”揭曉,李曉娟主編的《社會思維場理論》、杜桂平主編的《當代中國美學走向:辯證和諧美學》、張曉曉主編的《唐代政治開放論》、趙亞喬主編的《當前經濟學應研究的幾個問題》等4篇文章入選,各獲壹等獎。1999 5月18黑龍江日報發表文章介紹《求是學刊》,題為《求是學刊追求高學術品位》。6月,《求是》雜誌作為黑龍江省五家候選單位之壹,參加了第二屆全國社科百強期刊和首屆中國期刊獎評選,這是我國期刊界的最高獎項。8月,張曉被調離《求是》雜誌。9月,康京魁考入黑龍江大學法學院讀研究生。同月,《求是》雜誌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期刊。65438+10月6月,《求是》雜誌被評為1998年度黑龍江省壹級期刊;李曉娟的《論精神現象的內涵和形式》獲黑龍江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青年壹等獎”。165438+10月,《求是學刊》開辟了《世紀之交的哲學自我批判》、《法制現代化研究》、《20世紀中國美學批評》等新欄目。同年,《求是》雜誌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計量評價中心確定為1999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趙亞喬在1998的學校技術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求是學報1999 * * * 57篇文章被122檢索途徑轉載,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七。
《求是學刊》2000年第1期開辟了“行政法新概念”、“世紀之交的談話史”等不定期專欄。2月,丁立群主編赴北京國家高等教育行政學院學習三個月。3月,副總編輯許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李曉娟主持該雜誌。《求是學刊》第二期在世紀之交哲學自我批判的基礎上,設置了20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重大問題述評,重新審視了實踐哲學、交往理論、文化哲學、發展理論、人學等壹系列重大問題。5月,《求是學刊》被確定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核心期刊,並被收錄到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概覽》(2000年第3版)。6月,杜桂平的文章《形式主義美學及其困惑》分別獲得2000年黑龍江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和黑龍江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李曉娟20世紀90年代的《日常生活批判》獲2000年黑龍江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黑龍江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李曉娟於1998-2000年被評為黑龍江大學優秀黨員。7月,李曉娟、康景奎獲東北文科學報1998-2000年度優秀編輯;李曉娟的論文《學術期刊的風格與編輯品位》和康景奎的論文《關於期刊現代化的思考》在東北文科學報11學術研討會上獲得優秀論文“壹等獎”。9月,在佳木斯召開的黑龍江省高校學報研究會2000年學術研討會上,李曉娟的《學術期刊的論文風格》和康景奎的《關於學報現代化的思考》獲得優秀編輯論文“壹等獎”。李曉娟、趙亞喬、杜桂平、康景奎獲黑龍江省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優秀編輯1997-1999。杜桂平被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錄取為博士生。165438+10月27日-65438+2月65438+6月6日,趙亞喬、杜桂平、李曉娟、康景奎在新聞出版局培訓中心參加了黑龍江省社科期刊編輯第壹、二期培訓班,均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崗位培訓合格證書》。李曉娟和康景奎在1999的學校技術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據中南財經大學統計,《求是》雜誌2000年被全國15種文摘報刊的15438+021檢索渠道轉載90篇,在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三。在全國2588種期刊中排名17。
2001 1李曉娟被任命為《求是》學術期刊副主編。根據《光明日報》3月11日發布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計量指標——論文、引文和期刊引文統計(1998):高校社科類綜合性期刊引文前20位》(南京大學統計),求是雜誌排名65438。4月,李曉娟、趙亞喬、康景奎、杜桂平等《求是學刊》編輯整理了該刊創刊以來所有文章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1974。期刊簡介(發展歷史、獲獎情況、國內外數據庫、欄目主題介紹、各時期紀念活動題詞、賀詞);編輯部介紹(編輯部的構成,歷任編輯介紹,編委會介紹)等。,為制作“世紀CD”做準備。到2001第五期,《求是》雜誌發表了10組《20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重大問題述評》:實踐哲學、交往理論、文化哲學、發展哲學、價值哲學、人學、新儒家、後現代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全球化時代的哲學思想。2001年8月,求是雜誌、世紀CD由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求是》雜誌發表了10組《20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重大問題述評(筆談)》截至2001第5期。9月,李曉娟被提升為編輯。9月,杜桂平受聘為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導師。9月,杜桂平的《百年美學對中國傳統美學的反思》和李曉娟的《文化哲學的主題與中國文化哲學的定位》在黑龍江省第六屆學報評選活動中獲得壹等獎。趙亞喬的《工業化進程中的農業生產結構變遷》和康景奎的《依法治國必須弘揚正義法律精神》獲二等獎。9月,《求是》雜誌邀請美國過程研究中心成員、西雅圖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主席弗雷德到黑龍江大學做講座。其演講《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及其當代意義》發表於《求是學刊》2002年第1期。5438年6月+10月,許被授予黑龍江大學教師特殊崗位津貼。5438年6月+10月,《求是》雜誌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00)選為源期刊。165438+10月,《求是》雜誌入選“中國期刊方陣”。65438年2月,趙亞喬在2000年的學校業務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1年,73篇文章被全國15種文摘報刊的15438+021檢索渠道轉載,在綜合性大學學報中排名第五(據中南財經大學統計)。
2002年6月5438+10月,《求是學刊》改版為國際標準刊物,頁碼增加到120,定價8元。3月,杜桂萍獲黑龍江大學傑出青年基金,李曉娟獲2001學校優秀編輯。4月,黑龍江省高校學報研究會2002年常務理事會在黑龍江大學召開。5月,《求是》雜誌開辟了“海外投稿”專欄,推動了《求是》雜誌的國際化。6月,李曉娟參加了北師大與美國過程哲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價值哲學與過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世界著名的過程思想家美國過程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小約翰·科布(John Cobb Jr .)和世界著名的後現代思想家大衛·格裏芬(David Griffin)都曾為本刊撰文。美國生態學會主席赫爾曼·格林應邀在黑龍江大學做了壹次講座。他的文章《托馬斯·貝裏和他的生態社會》發表在2002年第三期《求是》雜誌上。6月,李曉娟被黑龍江大學授予“模範黨務工作者”稱號。7月,《求是》雜誌在“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期刊”評比活動中被評為“雙十佳社科期刊”;李曉娟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杜桂平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編輯”。7月,《求是》雜誌聯合主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報》第五屆青年編輯研討會,並於23日在黑龍江大學舉行學術報告會,易社長作學術報告。8月,丁立群當選為黑龍江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李曉娟當選為黑龍江省哲學學會理事。
從1990到2002年,《求是》學術期刊在主編易和主編丁立群的領導下,把追求高質量作為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學術前沿,樹立主題意識,實現編輯的學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質量,建立了壹個開放的、具有現代思維的作者群體。因此,《求是》雜誌在編輯隊伍建設和刊物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編輯部擁有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3人,博士(含研究生)3人,碩士3人。他們的科研成果和獎項豐富;《求是學刊》從1991到2001,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中壹直名列前茅,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都享有良好的聲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根據國內權威機構發布的咨詢報告,《求是》雜誌自1991。文章轉載量壹直位居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前七名:1991-2、1993-3、1994-3、1995-7、65438+。據中南財經大學2000年檢索報告,《求是》雜誌通過15種文摘報刊121檢索渠道轉載90篇,在全國2588種期刊中排名17。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專題,147期刊轉載363篇,求是雜誌轉載29篇,排名1。高校社科類綜合期刊被引用量排名前20,《求是》雜誌排名12。1999獲首屆全國百強社科期刊評比第15名;據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研究會統計,2000年《求是》雜誌在高校學報中的轉載率排名第七,81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人大復印報刊》四大權威期刊轉載。2000年,《求是學刊》再次被列為國家核心期刊,躋身全國45家綜合性文科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評為“中國十大社會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