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關註青年教師成長

如何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關註青年教師成長

1,學校每學期為青年教師安排至少1-2次課堂教學講座。授課老師先講課,備課團隊對他們進行打磨,找出他們的優缺點,讓年輕教師樹立自信心,通過提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最後通過期末的成績展示對工作進行總結。此外,學校還對青年教師進行專題培訓講座,如“如何寫教案”、“課堂板書指導”、“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寫試卷”等。

2.安排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鼓勵他們創造性地工作。使他們理解學生,熱愛學生,掌握學習情況,在班級管理中快速成長。由於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年齡差異較小,更容易將民主思想融入班級管理,為教學實踐創造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於工作能力不足的青年教師,要認真調整工作,與下壹輪青年教師壹起培養,防止挫傷工作積極性,造成心理障礙。爭取三年周期才能勝任。

3.采取同級聽課、全校聽課、公開課等多種聽課評課方式。通過主觀聽評課活動,以“壹堂課多學”“壹堂課異類”的形式,把教研氛圍搞得如火如荼。這樣的活動對所有老師都是壹種收獲,對講師也是壹種提高。在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是壹種民主的、建設性的、對話的夥伴關系,相互交流,各抒己見,令人* * *振奮。只有當活動中的每壹個參與者都有所收獲和啟發,這個活動才更有意義,才能推動我們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聽課評課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把握專業內容的精髓,提高教師的專業意識,幫助教師形成專業特長。

第三,教研活動民主化,激發靈感提高。

1,學校教研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進步為目標,以教師在學校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具體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讓青年教師直接從教學經驗中學習和體會工作經驗,是青年教師獲得教學感悟的最佳途徑。

2.學校要求年輕教師積極參與。他們不僅要做活動中的觀察者和學習者,更要勇敢地做參與者和領導者,在觀點上與大家碰撞,深化思考,激發靈感。青年教師通過這種長期的磨煉,壹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新老教師在教研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2、集體備課,資源* * *。學校教研室提供教師學習活動室、教育教學用書和電子備課設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收集教學資源和信息,備課團隊收集、整合、吸收精華,因地制宜地創新制作各種教學課件,將網絡資源直接引入課堂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享受。為教師個人業務發展提供了便利。

第四,“名師”與“藍”結對,精心引導成長。

1,為加快青年教師成長,學校實施骨幹教師幫扶青年教師“結對”活動,特別針對近兩年剛分配的新教師。通過骨幹教師的帶動、指導和幫助,通過共同學習、相互聽課、評課等活動,* * *討論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

2.以市、區發起的“大師工作室”為契機,啟動學校“大師工程”,持續推進“藍色工程”。建立了四個學科的首批名師工作室。師徒13對,學校擁有市、區名師工作室成員和區級首席名師。我們互相促進,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組織市、區、校級公開課、研討會、競賽、教研周、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成效顯著。通過新老教師結對,從改善和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初衷,到逐步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加速了教師的成長,全面快速地提高了新教師的綜合素質,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註入了活力。

4.培養青年骨幹教師,進壹步加快青年教師發展。學校選派青年教師“走出去”學習聽課,學習外地先進教學經驗,“請進來”聘請名師、教研員有針對性地指導課堂教學,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更好的服務。

5.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大力開展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提高青年教師的教研水平,不斷探索高效課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發展。

第五,教師踏足書海,博覽群書。

學校的教研活動增加了集體閱讀的環節,鼓勵老師多讀書,把讀書變成壹種自覺的習慣。教師借閱圖書的數量明顯增加。學校每學期給每個老師報銷壹本書,督促每個老師多讀書。教師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得心應手,教學得心應手。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是壹個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過程。從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到合格的成熟的教育專家,他們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並涉足書籍的海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胸有萬江,筆有千言”,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妙語連珠。閱讀不僅是教師教育智慧和營養的源泉,也是情感和意誌的撞擊和交流。讀書會讓我們的老師更善於思考,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老師更富有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美好。

第六,培養青年教師健康的人格和責任感。

1,用人格的力量影響孩子。教師的人格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引導教師盡力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響孩子,成為為人師表的“老師”。所謂“為人師”,是壹種教育行為,教人如何做人。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步入社會的青年教師來說,這既是壹個難題,也是壹個必須完成的課題。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促進青年教師形成良好的師德,朝著“為人師”的目標努力。

2.強化群體意識,建立良好的校風。壹個人在壹個群體裏,大家都希望群體喜歡她,接受她,而不是討厭她,排斥她。所以學校指導青年教師的言行壹定要符合整個群體氛圍,為群體爭光、創業績。在管理上,要註意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團隊群體。良好的群體氛圍能給青年教師的成長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使他們經常處於壹種強烈的推動和感染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其教育和同化。

3.培養青年教師的自信心和獨立性。青年教師自尊心強,看問題容易片面。出發點好但效果差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能從他們處理問題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心理,就能理解他們。多說話,多鼓勵。註重青年教師心理承受力的培養。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是青年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壹個人如果沒有壹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好老師。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大,對困難和挫折的抵抗力就越強,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必須重視青年教師心理承受力的培養。

4.加強青年教師責任感的培養。責任是壹種負責任的態度。有了這個態度,就保證完成任務,做好工作。升學壓力和考試制度都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責任感。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老師,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老師,能夠有意識地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不斷創造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有些年輕老師能力並不差,但上課質量不高,也達不到效果。關鍵在於有沒有有責任心的人,有上進心,有覺悟,對事情和人有認真負責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是事業成功的基礎。責任感是可以培養的。用優秀教師的成功事跡打動青年教師,幫助他們實現對事業的熱愛和對工作的責任感。責任是他們事業進步的根本保證。有責任心的人不怕付出,反而會為事業做出貢獻。當然,付出和得到是在同壹起跑線上的。要有壹個大家都能兢兢業業盡職盡責、自覺工作的氛圍,在學校樹立壹個責任心強、有成績的模範教師,讓青年教師學會以身作則。引導青年教師成為人格高尚、言行端正、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好老師。

總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計劃的建立,有助於教師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有助於教師正確評價和反思自己,有助於教師形成敬業和主動的整體氛圍,有助於教師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有助於學校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