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泄負面情緒?
有壹首流行歌曲說“人生如麻團”,很有道理。現代社會的人們在充分享受時代進步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深深地被生活固有的煩惱和時代變遷帶來的困惑所困擾。生病、失去追求、感情受傷、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的壓力等。導致抑郁、憤怒、悲傷、怨恨等負面情緒,常常無情地啃噬著人們的心靈,阻礙人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既然心靈不可能是永遠平靜的湖泊,那麽需要的就是濁浪湧動時的正確引導和宣泄。說話。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會有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會聚在壹起,奢侈地喝杯茶,喝杯咖啡,喝兩杯淡酒,談談事實,聽聽朋友的意見,以遵紀守法、寬以待人的嚴格態度重新審視事實,明辨是非,或者避而不談不愉快的事件,在廣闊的天空裏互相聊聊天。美國壹份官方研究報告稱,“壹個人如果有壹個朋友圈,可以活20年”。是否真的如此尚無定論,但這說明朋友對每個人的生活都很重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類似的“小群體”絕不在少數。人們依靠它來擺脫心靈的沈重壓力,驅散不良情緒。某市十幾個廠長經理都是曾經插隊下鄉落戶的“知識分子”。現在都肩負著企業的重擔。相同的人生經歷和現實使命將他們聯系在壹起。起初,他們經常臨時聚在壹起,形成壹個自發的“老廠長老經理沙龍”。他們的自我感覺是:“每次在壹起都會回憶過去,緬懷過去。年輕人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和自己的心上人約個時間,在晚上,花前花後竊竊私語,既解除了無聊,又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愛情大概是年輕人克服不良情緒的壹劑無與倫比的良藥。唱歌和喊叫來發泄妳的煩惱。唱歌壹直是緩解緊張和憤怒的有效手段。民間有句話叫“晚上在墓地唱歌——給自己勇氣”是唱歌可以緩解緊張的最好註解;面對破產、失敗和失望的威脅,王其明在《北京人在紐約》中唱道:“太陽最紅...“壹邊開車,壹邊尋求暫時的放松;現代生活中心情不好的時候,粗魯的人可以在大街上喊幾句不協調的話“姐姐,大膽地往前走”,回家精致地關上門,打開音響哼幾句:“好人壹生平安!“有壹個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卡拉ok廳,在那裏妳可以唱“暴風雨中的這種痛苦是什麽?擦幹眼淚,別問了,至少我們還有壹個夢想”當眾,或者唱《與牛共跑》,真的仿佛浸潤了未來和過去的壹切,壹曲解千愁。當然,人們會選擇壹種更激烈的方式來發泄情緒——大喊大叫。不如對給妳帶來不快的對手大喊大叫,挑起激烈的爭吵;妳可以對壹個能理解和承受自己過激行為的好朋友大喊大叫;也可以對老婆孩子大吼大叫,但事後壹定要仔細解釋;如果所有這些呵斥方法都不起作用,還有壹個絕妙搞笑的發泄方式:有壹個笑話是這樣說的,“壹個公司員工暴跳如雷地沖進經濟辦公室,拍桌子,指責經理處理事務不公,要求加薪。有人問他:“經理不在,妳要給誰看?”店員笑著說:“我在學習!”“憤怒已經平息了。生氣,大叫,發火都不好。但是,把胸中的委屈用吼的方式表達出來,總比憤憤不平好。沈默和沈默也是壹種宣泄。以安靜優雅的姿態平復憤怒,緩解重度抑郁,往往是知識型社會成員的選擇。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不大喊大叫,不唱歌,也不和任何人說話。他們只是默默地種花,割草,或者操縱郵票,或者寫書畫畫,或者逗逗鳥兒和魚兒...他們采取這種獨特的發泄方式,是因為即使在走路的時候,他們也能體會到很多生活的道理。壹位“準散文家”曾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歷說:“每當我情緒波動時,我就去陽臺看星星和月亮。夜空在閃爍的星星後面顯得特別深邃。那時候我會覺得我個人的成敗榮辱在宇宙面前真的不值得擔心;遇見壹顆流星;這給了我驚喜和靈感...“對於普通人來說,人生哲學不是那麽簡單就能實現的,他們很煩,很無聊。如果不想告訴任何人,他們選擇更獨特的發泄方式,比如近年來流行的“t恤文化”,就是在胸前或後背鮮明地印上醒目的漢字,比如:“別理我,煩。“別愛我,我沒錢!”諸如此類,壹言以蔽之,我不想被別人打擾,我的芥蒂都印在t恤上,我的憤怒和怨恨也在人們不尋常的目光中漸漸消失。不過,這主要是年輕人的專利。有更好的發泄渠道。有效地消除人們的不良情緒,讓每個人都能輕松地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受到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關註。為了幫助人們順利地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現在,社會有關部門已經努力為人們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提供更好的選擇:大量的電臺或心理咨詢機構開通了咨詢熱線,展示了美麗而耐人尋味的節目名稱或稱為“午夜心橋”或“今夜無防”,等等。心情不好的人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撥壹個美妙的號碼,然後吐槽自己的心聲。妳可以毫無顧慮地把事情原委講給最親密的朋友聽,或者聽著接線員悅耳的聲音,好好談談人生哲理,然後松壹口氣,這無疑是壹種極好的解脫。《信息報告》稱,“天津有全國首家情緒宣泄中心,全心全意幫助每壹個求助者‘泄’壞情緒,讓人該哭就哭,該笑就笑,該說就說,該喊就喊,清理內心積累的壓抑,讓神經和靜脈通暢,讓精神障礙者得到平衡。當我們看著許多充滿焦慮、迷茫、抑郁、痛苦的心理障礙者帶著微笑、邁著輕盈的腳步、信心滿滿地走出這個中心時,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是壹個充滿希望和誘惑的職業。科學地疏通和消除人的心理障礙,早已是世界心理學界的重要課題,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情緒宣泄方法。在中國的東鄰日本,鑒於勞資糾紛和沖突不斷,很多企業為員工設立勸阻場所,甚至在裏面設立經理和廠長的雕像,這種做法可能不可取,但其理念值得借鑒。我們有開展思想工作的悠久傳統,幹群交心,直接交流感情,成功地調和了幹群關系,消除了人們心中的各種不良情緒。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價值觀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人們習以為常的許多事情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各種不良情緒明顯增多。有必要用更新的科學手段來幫助人們擺脫它。但遺憾的是,對於社會科學和心理科學來說,這種懲罰還處於探索階段。只有幫助人們有效地擺脫心中的汙垢和沈澱物,人們在現代社會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更加輕松瀟灑,才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