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郵政局審議發布《關於快遞企業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將積極爭取支持快遞企業兼並重組的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力爭五年內培育壹批年收入超百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十二五”期間,也就是2015之前,快遞行業的集中度將通過兼並重組得到顯著提高。
事實上,早在《意見》出臺之前,國內快遞行業的整合已經開始走上快車道。去年,明星快遞成功獲得阿裏巴巴投資,民營快遞公司田甜快遞正式並入海航集團,百世物流收購行業排名第六的匯通快遞...更多的快遞公司正在與包括IDG、聯想、復星、CDH、華平和余心恬在內的投資機構進行談判,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快遞並購。
價格戰加劇,重組勢在必行。
近年來,快遞服務規模迅速擴大。去年,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達到23.4億件,同比增長25.9%。快遞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45%,服務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用日益顯現。但“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產業集中度低、經營管理能力滯後、價格戰、頻繁延期、零部件丟失等問題引起了全國關註。”國家郵政局局長馬俊生主持召開第99次局長辦公會議表示,推進快遞企業兼並重組的最終目的是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快遞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有數萬家快遞企業,其中8000多家獲得了國家郵政局的快遞經營許可證。而規模上百億的郵政E M S和順豐只有兩家。第二陣營的“三通壹達”規模壹般為6543.8+0億元,第三、第四陣營的小企業很多都在1億元以下。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基本都集中在國內異地業務中低端市場,業務量接近60%,但營收不足50%。
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為24 .6元,比上年末下降1 . 2元。其中,異地快遞服務平均單價為18.8元,比上年末下降1.4元。價格戰進壹步惡化。“中國快遞業的重組勢在必行,”徐勇說。
電商或加入並購大潮
《意見》提出,國家推進快遞業兼並重組有六個重點,即鼓勵不同類型快遞企業兼並重組;鼓勵特許快遞企業兼並重組;鼓勵快遞相關行業兼並重組;鼓勵快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並購;鼓勵不同所有制快遞企業兼並重組,鼓勵優勢快遞企業跨國並購。
“橫向相關行業之間的兼並重組從去年就開始了”,徐勇說。記者了解到,去年3月29日,阿裏巴巴與陳星快遞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前者為後者投資3000萬,收購部分股份,合作電商分銷。去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與快運創始人詹氏兄弟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合資方式重組快運。在新的合資公司“HNA快運”中,海航集團持股60%,詹氏兄弟持股40%。不過最有意思的是,馬雲和郭臺銘投資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了行業排名第六的匯通快遞70%的股權。
此外,近年來新興的網購市場為快遞行業提供了新的投資動力。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帶動的包裹量超過5億件,約占快遞業年業務量的1/3。根據C N N IC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購市場研究報告》,2009年上半年網購消費總額為119.52億元,部分電商企業涉足快遞行業。
JD.COM商城董事長兼CEO劉透露,2011年,JD.COM商城將繼續加大物流投入,同時開工建設7個壹級物流中心和25個二級物流中心。最近的第三輪融資6543.8美元+0.5億也將幾乎全部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未來三年將有50-60億元投入到物流建設中。“包括JD.COM、當當、柯凡在內的自建配送電商企業,也可能成為中國快遞行業兼並重組的壹股力量。”徐勇說。
橫向收購後問題很多。
不過,徐勇認為,中國快遞業的橫向M&A面臨很大挑戰。“目前,M&A和被收購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還沒有顯現出來。無論是HNA還是百世,合並之後,很明顯加盟商如何轉型,如何開拓思路,如何在業務結構上推動戰略發展,都還沒有進入操作層面。”徐勇表示,他個人認為,這說明橫向關聯公司對進入快遞行業的認識不足。
快遞業不得不面對三大挑戰。第壹,資金投入會影響很多後續因素。其次是人才,尤其是快遞行業職業經理人的培養;最後,建立什麽樣的新商業模式。在資本、人才、技術的商業模式中,核心是資本。“那種擠牙膏式的投資模式不適合快遞公司,很難有影響。所以盲目沖動大於理性的並購是不會成功的。”
記者了解到,近日,國際快遞巨頭D H L宣布淡出國內快遞業務。據悉,公司將於7月底前以1億元的議價價格將其持有的中外運全壹快遞100%股份出售給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而D H L 2009年的收購價格為3億元。中信建投物流行業分析師認為,其退出的原因在於中國快遞行業的低價競爭和鋪設網絡的高成本與投資者的預期有很大差異。
垂直收購缺乏融資渠道。
但“最困難的是中國快遞行業的垂直M&A”,徐勇認為。
記者近日獲悉,中郵速遞易已經開始進入IPO程序。壹旦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首家快遞上市公司。此外,中國物流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港口、碼頭、航運、信息技術等領域,快遞行業沒有真正的上市公司。
“直營企業壹般上市幾率較大,但中國快遞企業直營網絡不多。”廣州壹家物流公司的老板說,據郵政總局統計,到2010年底,全國共有快遞獨立分揀中心2176個,網點6.4萬個,比去年底增長84%。但這些網點大多屬於非直營加盟網點。“他們以成本為導向,利益多元化。如果行業內新的競爭對手不會對他們造成大的沖擊,還有生存空間,壹般無法轉型成為快遞行業的職業經理人。這個基因是無法改變的。”
但天津大田之前有幾家有直營網絡的快遞公司被聯邦快遞收購,D D S倒閉。有實力上市的中國快遞公司屈指可數,比如順豐和ZJS。“沒有融資渠道,就意味著沒有資金支持並購。”
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向外企發放牌照。
2065438+2004年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決定進壹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促進國內外投資者公平有序競爭。
會議指出,要順應新技術革命潮流,推動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下大力氣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通過完善現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減輕稅收負擔、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研創新、擴大制造業投資、推動大眾創業,對傳統產業“破繭而出”,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和活力,實現質量升級、效益升級和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確定:
1.2014 1 10月以後各行業企業為R&D新購置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萬元的,允許壹次性計入當期成本,稅前扣除;超過654.38+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60%,或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方法加速折舊。
二是各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壹次性計入當期成本,稅前扣除。
3.對生物制藥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在2014+1後新購置的固定資產,允許折舊年限按規定年限縮短60%,或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擴大政策適用行業範圍。會議要求加快落實上述政策,努力用先進技術裝備武裝“中國制造”,推出附加值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的產品。
意義
擴大全方位主動開放,營造內外資企業平等相待、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中國長期堅持的重大政策導向。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向外資開放,主要城市的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分批向部分外資企業開放。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壹步開放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助於倒逼國內企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推動快遞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黑馬”,也可以推動物流業更上壹層樓,進壹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積極貢獻力量。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寄遞市場,根據批準的經營範圍和經營區域,向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頒發經營許可證。會議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業有序健康發展。壹是完善業務許可程序,加強資質審查。簡化程序,提高效率。二是推動快遞、電子商務、制造業聯動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銜接,支撐解決城市快遞車輛難等問題。確保交付的安全性。三是鼓勵快遞企業兼並重組,完善和落實外資並購重組備案和審查制度。加強對代理商和加盟商的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經營、超範圍經營、非法代理等行為。讓快遞這個朝陽產業更加繁榮,為拉動居民消費創造條件,為廣大商家和億萬民眾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