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南村退學記錄基本信息

南村退學記錄基本信息

《南村輟耕錄》又名《輟耕錄》、《南村輟耕錄》,為明道宗彜所撰,共三十卷。

本書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史料,包括奇聞軼事、法律法規、文物古跡,以及小說、戲劇、書畫、相關詩詞技巧等。

書中記載的大部分內容是真實的,為研究元朝的社會狀況和回族、維吾爾族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元末明初書籍種類繁多。1958中華書局出版標點符號。《南村輟耕錄》是壹個筆記。“凡在六合,朝野之間,與風化有關者,皆收集錄之。”這些史料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特別是上海的社會狀況,有壹定的價值。其中,黃道婆的生平及其對松江棉紡織業發展的貢獻,《松江歌謠》、《不義之詩》、《使臣歌謠》等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民歌彌足珍貴。特別是書中大量的戲曲史料,是我們研究金代元本的唯壹史料。《南村輟耕錄》是陶留下的壹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其中《氏族》壹文列舉了31種“色令”,提供了元代西北地區氏族、部落、種族的基本信息。本文將回鶻和魏吾爾並列,為區分這兩個民族提供了歷史佐證。《朝暉》壹文說“其婚禮為中國獨壹無二”,描述了元代回民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惠惠石》壹文列舉了來自惠惠地區、由惠惠人經營的五種玉器的名稱、價格和用途,說明了惠惠人在玉器業中的地位。《西域奇觀》壹文描述了當時回族醫官施行的腦外科手術。《火石刺巴度》壹文記載,惠惠生產的藥物可以治愈100多種疾病。陶(1321 ~ 1407),浙江臺州黃巖人。相傳是東晉陶淵明的後裔。父親陶喆,本名明遠,出生在小嶴山。陶童年在黃巖度過,後隨父遊歷浙北。從業者錢弼(字伯權,華亭人)。陶的教師生活對他影響很大,使他從小養成了謙虛好學、勇於進取的性格。他自幼隨叔父趙勇刻苦學習書法,領悟了書法的真諦,尤其擅長篆書。

少年時,陶非常聰明,熟讀四書五經。而龍,得到了著名儒家杜本、張謇、的指導,學習有了很大進步。第壹次參加科舉時,他還年輕,所有的親戚老師都認為,憑他的學識,名利雙收,前途不可估量。考試的結果是不及格,這不僅出乎大家的意料,而且對陶也是壹個沈重的打擊。從此,他不求仕進,專心讀書。我讀了各種古書,學了天文地理陰陽算術的壹切,成了壹個知識豐富,但又完全不同於壹般文人的大“聖人”。

元末,社會動蕩不安。此時地處江浙交界處的松江府相對穩定,四面八方的士人紛紛前往松江躲避戰亂。歷史學家和作家陶就是其中之壹。大約在元朝八年(1348),陶和他的家人去華亭躲避混亂。在松江以北,泗水以南(今泗涇鎮以南)買了build house,叫“南村草堂”。據明鄭德《松江府誌》記載,元代南村“水深林中,南浦在前”,是個清凈之地。陶隱居於此,耕田,教書育人,過著清貧的生活。陶的好友邵恒貞在《草堂略》中生動地描述了南村草堂和陶的生平:草堂“左右有書,前後多桑、麻、竹。”"在房子周圍種植數百株菊花。"“放眼四望是平的,離家遠就能看到江山的勝利。四時有養蠶釣蠶營,早晚有讀書談心之樂。”陶常常是“矮矮棕黃”,獨自唱著牧歌,他非但不苦於勞作,反而樂此不疲。“永遠休耕,在陰涼處歇息,抱膝嘆息,鼓著肚子唱歌”。工作之余,每次遇到喜慶的場合,我都會喝壹杯,唱壹首自己的詩。當我驕傲的時候,我會拍手大笑。他還經常與當時華亭名士袁凱、邵恒貞、孫等友人聚會,或談經典,互相切磋,作詩作詞。或者乘船旅遊,若徜徉於三岔九峰之間,品茶飲酒,其樂融融。其中,他和泗涇人孫最為友好。風清浪靜時,兩人在南浦泛舟,與宗彜作詞,明道倚笛而吹,極似鷗鳴。

陶·宗彜通常沈默寡言。壹旦遇到知心朋友,聊起文章和知識,他就口若懸河,妙趣橫生。“就古今人物而言,千百年來孜孜不倦。”

自從陶落榜後,他視關雎為糞土,決心終身不做官。元朝時(1354左右),浙江帥太布華、南臺時宇醜弼先後封宗彜為行人、校官,均遭拒絕。張士誠出蘇州時,曾被邀到帥府當軍師,但他不肯去。明洪武四年(1371)詔取天下文學士,六年(1373)擢升天下才人,未病。晚年被地方官員聘為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帶領學生到禮部試,被賜錢回家。

陶在泗涇南村前後隱居了幾十年,教了壹批學生,寫了大量的風土人情詩,為當地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以高尚的人格和獨特的生活方式影響了當地的文化氛圍。泗涇人民至今懷念這位傑出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為泗涇這片土地孕育了如此傑出的人物而自豪。陶宗彜壹生勤於工作。除了《南村輟耕錄》之外,他還寫了《南村詩》(4卷)、《尊國風》(1卷)、《滄浪謳歌》(1卷)、《書史會》(9卷)和《遺書》四部。他還把前人的筆記和小說匯編成《萬碩》(100卷),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