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茅山在哪裏?

茅山在哪裏?

壹、江蘇茅山

鎮江句容茅山

地理位置

茅山位於江蘇省金壇市(金壇縣/市)東40公裏處,面積50多平方公裏。1985被列為江蘇省八景之壹。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清水秀,林木蔥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在峰巒疊嶂的群山中,有華陽洞、青龍洞等溶洞,各種人工水庫星羅棋布,使茅山更加美麗,可謂“春見山、夏見山、秋見山、冬見山”。茅山也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相傳漢五年(公元前44年),陜西鹹陽茅山三兄弟來到茅山采藥煉丹,濟世救人,被稱為茅山道教創始人。齊梁隱士陶弘景創立了茅山派道教。唐宋以來,茅山被列為道教“第壹福地、第八洞”,吸引了許多人。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元帥等革命先輩在這裏與敵人展開遊擊戰,使這裏成為全國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據地之壹。茅山有“山美、道聖、洞奇”的特點。區內主要景點有茅山道觀、萬福宮、銀宮、甘源宮、華陽洞、金牛洞、新四軍紀念館等。

茅山位於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是江蘇省主要山脈之壹。茅山因山勢蜿蜒,形似“吉”字,故名衢山,又名金陵地飛山。道教說“曲曲金陵是修真之福地,成神之靈市”。西漢時期,陜西鹹陽毛氏三兄弟、毛谷、毛中來到曲山修善濟世。後來為了紀念毛的功績,曲山改為三茅山,簡稱茅山。主峰大茂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71.2平方公裏。景區內外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以茅山鎮為中心,距南京、鎮江、常州約60公裏,東距上海、南距杭州約300公裏,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8公裏。

人才聚集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茅山道教歷史悠久。相傳,早在5000年前,曲曲山(今茅山鎮陳余村)伏龍地就有高辛時代修行人的展覽。先秦時期,燕國人郭汜在陳余寺修行。秦朝時,李明在古煉丹院(今甘源觀)修行;東晉時,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樸峰修行,寫了壹本書。東晉興寧二年(364),楊、、徐等編著《上清大洞真經》,創立了獨具江南特色的茅山上清派。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著名道士,隱居茅山四十余年,是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人。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獲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和“第壹福地第八洞”的美譽。唐宋時期,茅山道教達到頂峰,道教建築300余座,宮、廟、宮等建築5000余座,道教徒數千人,被稱為“三宮五廟七十二茅庵”。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使茅山道觀遭到嚴重破壞。茅山道觀的修復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1982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壹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寺廟。俗話說“要想好運,就去福地——茅山”。小九萬福宮(丁公)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歷來是遊客進山燒香的地方。

茅山是神聖的革命聖地。茅山因其多山的地形,西鄰南京,北依長江,東臨淞滬,南接浙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1937二月初,日軍占領茅山,燒殺搶掠,野蠻蹂躪,百姓不得安寧。1938年6月,陳毅、粟裕、張鼎丞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新四軍第壹、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壹。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猶如壹把利劍插入敵人心臟,極大地牽制了敵人的重兵,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寶貴貢獻。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裏,多少英雄烈士為茅山的革命事業灑下了頭顱和熱血。他們無比自豪地強化了茅山的雄姿,他們用雄渾山河的誓言確認了茅山的不朽風華。他們將永遠留在人民心中!在此,讓我們在鐵的事實面前,再壹次回憶先烈們當年的英雄壯舉。茅山紅色之旅已成為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首選。

茅山是壹個美麗的景點。茅山自然風光清新秀麗,山區獨具特色,欣欣向榮,魅力無窮。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潭的美景。這裏的山不高但美麗優雅,這裏的水不深但清澈。春天可以去茅山看看,那裏綠樹成蔭,草木芬芳。世界的明黃色襯托著這座綠色的山,漫山遍野的野花給了這座山壹路狂野的夢。薄霧輕如紗,夕陽如畫。夏天可以去茅山,那裏綠樹成蔭,郁郁蔥蔥。妳可以在綠樹濃蔭下的九曲十八彎上揮汗如雨,試圖與群山比肩;還可以看日出,欣賞黃昏的彩雲。雨後初晴,卻見壹片薄雲縈繞在深谷幽林。這時,山上的樹木像水晶壹樣晶瑩翠綠。茅山秋遊,天高雲淡,色彩斑斕。落滿森林的楓葉,壹定會激起妳的無限遐想,看著蘆葦花在風中輕盈搖曳,聽著西科泉水的叮叮當當,在不經意的平淡中感受生命的輪回。冬天在茅山旅遊,銀裝素裹,霧靄散漫。還是和煦的陽光,漫山遍野都是蓄勢待發的理想。聽道士仙樂在沈默中,大有“花飛三千裏佛地,人在瑤池十二層”之感!

茅山是壹個丘陵地區,風景優美,自然資源豐富。這裏盛產森林茶果,尤其是藥材,是天然的藥物寶庫。明代著名藥理學家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中,有380多種茅山藥材,其中以唐玄宗命名的蒼術、太保黃精為最好。1915年,茅蒼術在巴拿馬獲得金牌。

景點

茅山自1986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壹級風景名勝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1,茅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新四軍紀念館被中宣部指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茅山風景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設廳、省旅遊局聯合授予省級文明旅遊區示範點稱號。目前,茅山景區已形成以九九萬福宮、傅園萬寧宮、老子雕像、西客泉、華陽洞、仙人洞、德冠遺址、新四軍紀念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為主體的旅遊集群,每年接待香客和遊客654.38+0萬余人次。茅山以其獨特的形態享譽海內外: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前放鞭炮,空中吹響號角”的奇特現象,被稱為“世界級奇觀”,已被列為江蘇省頂級景區之壹;高99英尺,重106噸,由226塊青銅板焊接而成的老子露天雕像,已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更神奇的是,老子雕像手上的天然蜂巢直徑可達3尺多,就像老子戴的戒指,更像老子給世界灑下仙丹;好客的西客泉,獨特的三偏心,讓人流連忘返;正在開發中的華陽洞壹定會向人們展示更多的神奇...

歷經滄桑的茅山,充滿了神奇。亭臺樓閣滿是畫,山水滿是情。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有據可查的人文景觀,隨處可見的奇聞異事,神奇奇特的自然創造,撲朔迷離的道教符號,壹定會引起妳最大的興趣。

茅山道教

道教起源於道教老子、莊子、列子,晉時形成道教。道教也分南北兩派。北方道教是“左夫學派”,符和儒都是寫著神的名字的符號。北方道教認為人生病是因為有鬼,所以要帶伏、茹殺鬼,用劍驅魔。而南方道教則認為,人生病是因為陰陽不和,要想長生不老,就需要補充丹,所以南方道教被稱為“但丁派”。捉鬼者壹般是北方道士,煉丹者壹般是南方道士。

北派道教是張道陵創立的。後人說張天師不是張道陵壹個人,他的後代都叫張天師。南宗道教是由鐘懋鈞(茅穎)創立的

成立時,毛谷和毛鐘都不是領導人。無論是北方道教還是南方道教,都是靠治病救人,聚集了眾多信徒,逐漸形成教派。它建立以後,其理論體系還很不完善,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形成比較完善的思想體系。北方道教體系主要由寇充實和整理,而南方道教人才更多。經過葛洪、魯、陶弘景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完整的學派理論體系,特別是葛洪的《抱樸子》、《老子》、《莊子》、《列子》被後世稱為“四書”。

葛洪,句容人,指的是葛洪的爺爺葛軒,不是葛洪。陸,浙江人,本名丹元。[/font]陶虹靜是丹陽人。陶弘景是華陽真人,山中宰相。梁武帝曾問他為什麽要隱居茅山。陶弘景寫了壹首詩,答道:“山裏有什麽?山上白雲多,只能自鳴得意,卻又抓不住。”

南方道教的神仙譜與北方略有不同。據《真靈位圖》記載,在“道教生壹,生二,生三”時期,有三位神仙,分別是元初天公,大道之主,太極金闕皇帝。“三生”時期有四位神仙,即北方的老先生(老子)、張天師(張峰)、南方的毛君(茅穎)、北方的殷皇帝。

臺州興化茅山

概況

茅山古鎮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漢景帝年間,毛氏兄弟三人(茅穎、毛忠、毛谷)來到此寺,故名“三毛山”,簡稱“毛山”或“北毛山”。該鎮地處興化、東臺、姜堰交匯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東鄰中國不銹鋼之鄉戴南鎮,西接周莊鎮、陳堡鎮。省道唐剛河、興江河穿境而過,縱貫全鎮的茂谷公路東連寧靖鹽高速,西接邢臺壹級公路,與滬、寧、杭等城市的時空距離均在3小時以內。該鎮是中國戴南不銹鋼產業集群的重要生產、研發、特種物流、信息和金融中心。

全鎮面積42.7平方公裏,其中耕地3.2萬畝,總人口31081,非農業人口4256人。下轄江泰、茅山東、茅山西、集訓、茅山北、朝陽莊、楊雪、谷峰、孫旺、朱莊共10個行政村和社區居委會。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2.04億元,財政收入1229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500人,第三產業增加值7934萬元,年末存款14001萬元。已開通有線電視6000多戶。自來水普及率99%,農民人均純收入6138元。

20世紀50年代,“茅山人民公社”受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親自表彰,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茅山鎮的孫王村曾經和江陰的華西村壹樣有名。茅山號子是茅山人民勞動創造的,壹路唱到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的稱贊,並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如今,壹個嶄新的、開放的茅山鎮正以最優美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最熱忱的服務,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發展,共創茅山美好的明天。

茅山景德寺

景德寺,位於江蘇興化茅山古鎮,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在陜西鹹陽,就有毛氏三兄弟,大哥、二哥毛谷、三哥毛中,看透了紅塵,寫下了“柳綠只看春,菊黃看秋風,榮華總在三更夢,富貴依舊如九月霜”的感嘆,於是尋了壹座山寺。他們日夜兼程來到黃海之濱,乘著戴嶽的飛機,享受著壹頓愉快的大餐。他們看到壹座高山,參天成蔭,芳草香茅遍地,於是隱居起來,修身養性,采藥煉丹,拯救世界。過了很久,毛氏兄弟終於修成正果,躋身神仙階層。所以後人建了三毛道觀,稱之為三毛真人,三毛山。來山上學道求醫的人絡繹不絕。當時,瘟疫在江南句容地區流行。聽說江北茅山有三個真人,人道主義高超,醫術高超,包治百病,所以前來求醫。三個真人欣然前往衢山華陽洞。經過真人治療,數百人痊愈。三毛真君死後,人們感恩戴德,建廟造山,供奉神像祭拜。此後,瞿曲山改名為南茅山,江北的三茅山改名為北茅山,簡稱茅山。

茅山三毛道觀山前有神龕,供奉三毛真君,由道士主持。壹年四季香火不絕。唐朝末年,戰亂多,文人少,茅山道觀日漸衰落。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開山祖師德凈禪師在此懸壺濟世,改寺為廟。以皇帝的稱號叫“敬德禪寺”,以德凈禪師為住持,修復了破廟,並將三毛真君像移至山頂,在山中心建大雄寶殿。次年,進行了建設,修建了佛寺、法堂和寺廟。那時候的茅山到處都是香茅,香香的,也叫香山。元末明初,戰亂頻繁,年久失修的大雄寶殿壹度倒塌。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德居禪師來寺方丈重修大雄寶殿,雕塑三巨佛十八佛。明朝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佛教大師的不朽教理被授以令行天下,途經茅山,故改名為“景德智化禪寺”。經年延後,寺崩,故墜入中土,改“北茅山古景德寺”。清雍正三年(公元1724年),揚州杜源大師奉佛教名師慕辰之命來到寺中住持,竭力恢復寺容,弘揚聖教,開放道場。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文房大師跟隨濟生和尚方丈,立誓獨修此寺。經過七八年的努力,蓮花煥然壹新,佛像莊嚴肅穆,寺廟煥然壹新。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毛真君殿毀於火,周方丈力勸將其加高,略加修繕。同治以後,郎悅出家,在茅山倡導華嚴宗,景德寺成為近代華嚴中興的祖籍和佛教聖地。宣彤二年(公元1910年),三門頭寺再次毀於大火,住持前田四處催捐,眾信眾捐錢捐物,將原有的四座潭頭寺建成六座佛塔,分左、中、右三座半圓形大門,正門嵌有“古景德寺”字樣和石刻。民國十壹年(公元1922年),著名高僧彌海大師擔任山寺住持,主持寺務,指導佛學,闡述佛學,設立佛學院,從外地征集大量佛教經典和三寶。寺內有禪堂招待所接待十僧,為學佛、傳佛打開了大門。壹時間,茅山地區佛教興盛,壹大批佛教人才脫穎而出。如彌海法土惟芳,曾任鎮江金山寺住持、江西廬山大林寺住持、上海玉佛寺住持,解放後任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慈舟法師歷任鎮江金山方丈、句容寶華山方丈、鎮江市佛教協會會長。彌海弟子大雲大師曾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南京棲霞寺佛學院教師。彌海弟子佑澄是常熟光福寺和杭州靈隱寺的住持。宗偉,米海法弟子,泰州光孝寺方丈。茅山景德鎮寺成為江淮東部的佛教聖地。

茅山號子

茅山號子作為壹種民歌,廣泛流傳於蘇北何麗霞地區。歷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茅山的民謠歌手經常去外省和華東參加民謠比賽。當年,歌手朱祥林隨省歌舞團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1 95 6年,茅山歌手進京參加全國音樂周,在中南海演唱《茅山號子》,受到毛主席等老壹輩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茅山號子曲調優美,歌詞豐富多彩,是當地農民在田間勞動時表達感情的壹種娛樂形式。

茅山船會

茅山、古莊、溱潼,清明節撐船賽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起源於南宋。茅山人在茅山鎖頭湖幫助山東益民打敗金軍,這是真實的歷史。

南宋建言三年(公元1129年),山東抗金運動的領袖張榮、賈虎聚集山東千余人,帶著漁船200至300艘,與梁山泊的金人壹起南下作戰。企圖打通運河沿岸諸郡,懶惰精銳之師金建軍自山東而來,攻克成楚(今淮安市),攻陷泰州。起義軍趁隙出擊,取得了許多勝利。榮譽是臺州,繼承了楚的內政,臺州會壹直繼承楚。所以我決定先回臺州。在溱潼寨前溱潼湖對敵作戰,舟攻佯敗,退守茅山與顧莊之間的縮湖。撻懶以為叛軍船小,人少,沒有鬥誌。他想消滅它,所以他跟著。索頭湖在山旁,山土風化,湖床擡高,會值旱澇,敵艦被泥堵,無法前進。將軍隊壹分為二,壹半乘船,壹半登陸。起義軍在茅山和古莊村民的引導下,包圍了敵艦,用弓箭向他們射擊。敵艦無法行駛,於是忍不住用四艘融冰攻擊。敵兵只能跳船上岸,手忙腳亂。他們經常淹死在水裏或者陷在泥裏,無數人因此死去。撻懶的爬出船艙,由健卒背上河堤,指揮健卒與義軍短兵相接,殺出壹條血路,就走掉了。撻懶收集殘兵敗將,第二天逃到了滁州。榮軍恢復了他們的部門,並檢查了5000多名囚犯。正義的人們遭受了許多傷亡。

將此事奏於天下,晁被尊為泰州知府,令榮到縮頭湖畔祭奠山東戰死的義士。容止茅山選擇在萎縮的湖口高地設壇,邀請茅山僧人上壇念經。後來,人們把這個地方叫做祭酒口。口在茅山顧莊中部的唐剛河畔(現為火葬場)。在設壇祭酒之前,茅山和古莊的人們已經埋葬了死去的義人。明朝嘉靖年間,日本侵略者入侵揚州何麗霞地區。為了保家衛國,溱潼、茅山、顧莊壹帶的人們組織會議船隊,幫助官兵殺敵,後來演變成壹年壹度的清明節會議船的起因。另外,供養船的寓意是,溱潼、茅山、顧莊等地的人們祭奠山東抗金戰爭中犧牲的義士的無名墳,以寄思念之情。

二、廣東茅山

廣東茅山

茅山(Máoshān)位於廣州西北郊,京廣鐵路西側。屬於白雲區江高鎮。該村建於明朝末年,因村旁山上覆蓋茅草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