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把德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但是,這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那麽,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呢?

第壹,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德育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和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壹言壹行都能感染學生,所以要用嚴謹的教風和細致的工作態度去影響學生。上課時,衣著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晰易懂,邏輯性強。板書要工整規範。板書的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容,都能在無形中用美感染學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感受到美的教育。輔導“問題學生”要耐心細致,讓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如果老師在教學中陰郁、無生氣,課堂氣氛就會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壓抑感,學習潛力得不到挖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情感融入認知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第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只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抓住時機進行思想教育,德育就會貫穿知識教學。比如在復習“時、分、秒”的教學時,用課件展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士的喜慶場面。抓住這個材料,教育學生:中國申奧成功了。我們中國人期待這個夢想已經很多年了,今天我們終於實現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講授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壹個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的人,比外國數學家早了壹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追求數學的感人故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在復習六年級“讀寫”的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引入壹些當地的教育數據。還可以介紹壹下中國的地形特征,比如中國幅員遼闊,東西長約5000公裏,南北長約5500公裏,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中國有壹條舉世聞名的長江,全長6300公裏。在講授“應用題”時,通過對應用題所反映的日常生活、農業、科技、衛生等方面令人信服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教育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

第三,結合教學過程,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數學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不是少先隊的活動。它有自己的特點。它無法在全班對學生進行道德和理性的教育。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帶德育因素的字、句,壹題壹例,壹圖壹表,滲透其中。比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選擇壹些好的例子,比如做好事、節約水電、改革前後人均收入等,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又如:在講授“時、分、秒”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後,讓學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長,可以做多少事,壹節40分鐘的課有多少個65438+s。從而及時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在講授“元、角、分”時,可以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要愛護人民幣。另外,就教學方法而言,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明白了壹個道理:我們在壹起學習的時候,要對別人的學習負責,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認識到個人目標和小組目標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成功了,我們才能成功。

第四,嚴格要求,強化訓練。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壹絲不茍,在教學和訓練中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習慣主要是通過不斷的反復訓練來實現的。通過嚴格的訓練,學生可以形成對任何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的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正視錯誤並改正錯誤的勇氣。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良好品德的培養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的引導,從壹點壹滴做起,既要註重循序漸進,又要貫穿始終。比如在計算能力的訓練中,我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題邊思考:“有沒有抄錯題或者抄掉的現象?”先算什麽?又算什麽?可以簡單計算嗎?“在計算時,要求學生壹步壹步回頭看,自覺檢查,及時糾正錯誤,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耽誤,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書寫清晰,規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在題目裏。寫完作業後,要形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聯系生活實際,收集相關信息。

數學是壹門高度關聯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精選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講授“時間和分鐘”的理解時,可以這樣引入題目:演示舉世聞名的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七號”是何時發射的。最後,展示“神舟七號”成功返回地面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七號”返回的時間。通過聯系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引出話題,既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壹些外界信息,又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熱愛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又如,在教授統計知識時,他們善於聯系實際生活,如調查改革開放前後家庭擁有電視機、冰箱、摩托車的數量;或者收集歷屆奧運會獲得的金、銀、銅牌用於教學。這樣,結合現實生活,選取現實生活中與數學密切相關的新奇信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聽到經濟快速發展的聲音,又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為德育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素材,可以通過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把道德教育融入各種學科的教學中是我們的職責。

吳保建

2007年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對學生進行德育,需要老師長期滲透學生,讓學生表現出來,德育的內容相對於其他學科也是非常廣泛的。大部分老師要麽缺乏應有的耐心,要麽覺得無從下手,於是得出了壹個結論: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長,閱歷的增長,期望學生自己進行德育。事實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內容是多方面的。

第壹,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是培養學生刻苦學習態度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機會。尤其是數學課,學生學習有很多困難。更有條件培養學生的習慣,也更需要不斷培養學生努力勤奮的態度,否則學生很難學好數學。

第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比如糾正學生的“粗心、拖延、坐姿、寫字姿勢”等不良習慣,對以後的工作絕對有好處。

第三,培養學生堅強的意誌

數學課是培養意誌的好地方。學生缺乏良好的意願,很容易掌握壹點數學知識,但不會學的很透徹。

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開朗,有的沈默寡言,有的機智但膽小,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誘導,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有時甚至老師的壹句話也能改變學生的性格。《教師職業道德》這本書裏有壹段記載:壹個老師悄悄對壹個內向的學生說,‘我真希望妳是我的女兒’,從此這個孩子變得活潑、開朗、上進。

第五,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壹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尤其是後進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教育和引導孩子不斷解決難題,讓他們體驗其中的快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滲透集體主義精神、美好情感、自尊、科學人生觀、世界觀等德育內容。

那麽如何才能將德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呢?

首先,以身作則

所謂“口頭交流”,我認為就是用文字告訴學生,用文字影響學生。有人認為在數學課中滲透德育是最糟糕的方式。其實妳最常見最感性的壹句話,比如“這道題很難,但我相信妳壹定能通過努力完成!”學生有很強的積極性,為了討好老師會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刻苦學習的精神,也會變得堅強。所謂“榜樣”,我的理解是通過老師的行為來影響學生。關宏宇先生曾說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滲透著教師的個性。課堂上的每壹個環節,如組織教學、分析講解、提問討論、黑板記筆記等。,會涉及到老師的性格,還有很多因素,比如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管理,師生關系等。,都滲透著教師自身的師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和學業的態度也會影響學生。教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會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性格、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狀況。這就需要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素質。

第二,深入挖掘教材

在數學課中滲透德育內容,要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滲透相應的德育思想。比如小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壹章,有這樣壹個題目:在長方形的周長不變的情況下,研究長寬的變化規律,可以引導學生用壓線的方式去探索,用真知的思想去滲透學生。

第三,我們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用競賽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比如學生做習題,有的同學做得快,有足夠的時間玩,有的同學做得慢,不急不慢。如果這時老師說“看看哪壹組同學做得又快又好,拿個小紅旗;哪個組慢將得到壹面小白旗。“這個時候妳要看學生的表現:快學生不停地催促慢學生,慢學生焦慮得滿頭大汗。讓他們體會到壹個人的榮辱,關系到每個人,體會到自己生活在壹個群體中,從而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有很多。我覺得不管采用什麽方法,只要能時刻想著滲透學生,影響學生,就算成功了。

吳保建

2008

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新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麽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方法。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壹門重要學科。《小學數學大綱》指出:“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這說明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更是要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德育落到實處。那麽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壹,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自身的形象和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直接的。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沒有占據明顯的位置,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將德育融入知識的分析中。在教授年、月、日時,學生可以談論壹年中有哪些主要節日,是在什麽時候?比如國慶節、兒童節、清明節、中秋節、植樹節、教師節等。,在判斷平年和運行年時,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判斷壹些有意義的年份,如1949、1997、2001、2008等。,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他們可以了解壹些國家發生的事情。在講授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由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壹個把圓周率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後六位的人。還講述了祖沖之追求數學的感人故事,既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轉化為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壹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無所畏懼、努力奮鬥、刻苦學習的奉獻精神。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再比如,《旅遊中的數學》中的租車、就餐等實踐活動,既要提高學生乘法和小數加減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合理支配、不亂花錢、營養就餐的良好習慣。數學上還有很多例子。教師只要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找到德育的素材。

第三,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比如教元、角、分、小數的時候,我問了這樣壹個問題“妳家裏有些小錢怎麽處理?”就像幾分幾毫壹樣。"有同學說,"放在存錢罐裏,等存錢罐滿了再拿出來,支持山區孩子買新書包。“我及時表揚了孩子的善良。但有壹個學生說:“有壹次,我看到壹個時髦的哥哥把零錢揉成壹團扔掉了。”“這是對的嗎?我該怎麽辦?“我借此機會詢問並及時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中國公民,我們應該珍惜人民幣。再比如:教完對稱、平移、旋轉之後,我布置了這樣壹個作業:“請用對稱、平移或旋轉的方式,從壹個妳喜歡的簡單圖案中,設計出壹個有趣而精致的圖案,並想象這個圖案在哪裏效果最好?這是壹個奇妙的想法,有人說“我的圖案可以用來做風箏”,有人說“我的圖案可以用來做毛衣”。”“我的可以做成地板磚的圖案”“我的可以做成床單的圖案”......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設計。我覺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美感和空間想象力,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是壹舉兩得。就教學方法而言,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壹個生動、積極、個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精神。這種學習方法* * *享受壹種理念:學生在壹起學習的時候,要對別人的學習和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要在有益於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學習。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和群體目標之間是壹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群體的其他成員成功了,他們才能成功。

第四,利用數學活動等形式進行德育。德育不應局限於課堂,而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壹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比如,在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回家後調查家人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數量,然後計算壹節課、壹周、壹個月、壹年使用的垃圾袋數量,最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的影響,讓學生不僅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再比如,我們學會辨別方向後,可以讓學生以操場為中心,以自己的家為中心,或者以自己家鄉的壹座宏偉建築為中心。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以我國為中心,分別說說自己的東南西北。這不僅是課後用的,也滲透著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數學家的小故事等。我相信這壹定會起到多重作用。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也要講究策略。壹定不能以主人自居,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註意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接受程度,就能達到德育和智育的雙重教育目標。

吳保建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