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石雕的基本信息

石雕的基本信息

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漢代大多數無名民間藝人在墓、棺、墓、墓上,以石為地,以刀為鬼雕刻而成的石雕藝術。

中國的畫像石分布很廣,主要有四個分布中心:南陽和湖北、山東、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四川、陜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此外,在河南新密、永城、北京豐臺、浙江杭州、陜西獻縣也有零星發現。前三個地區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陜北和晉西北是東漢舜帝之前北方重要的邊疆地區,其中心綏德位於向西的商路上。據資料顯示,漢代已發現的畫像石約有壹萬塊,數量驚人。

畫像石的內容豐富多彩,大致可分為三類。

壹個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如迎送、騎行、迎賓、餐飲、舞蹈、雜技、玩編鐘遊戲、追獵、射戰、飛劍跳丸、馴象造蛇、鋪龍騰龍、吞刀吐火、漁獵、亭臺、護衛等。廣泛反映了墓主生前所擁有的各種財富和資產,從山川湖海到大宅高樓等等。,而這些內容都可以形成壹張完整的莊園經濟地圖,這也是墓主人所想到的生活方式的物質基礎。同樣,作為壹種崇尚財富的觀念,也被移植到了人們想象中的仙境。

二是傳授後世的歷史故事。

漢朝的祖先善於思考和崇拜。雖然皇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社會上理學占主導地位的同時,道家思想和民間宗教也十分活躍。人們被君臣父子忠君孝的倫理道德所束縛,同時對為國捐軀的賢能君主、大臣、武將、貞潔烈士、刺客表示敬意。同時,他們也充滿了成仙的激情,對天、地、山、河等自然之神也是敬而遠之。他們相信壹切都是萬物有靈,對從天上到地下的所有神都非常尊敬。在漢畫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包羅萬象。難怪魯迅先生不得不贊嘆漢畫藝術的“博大精深”。

三是瑰麗的仙界。

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相交)。有壹個傳說中的人,造人,煉石補天,創造了天地人的始祖女媧。有伏羲女媧相交,有搗藥玉兔,有守鼎獸,有西王母和董,有隨車九人。富有想象力的祖先為了實現死後長生不老,用龍、虎、鹿等神奇動物作為長生不老的騎行工具。這些內容的畫像,表達了墓主人死後想長生不老,享受仙境生活的強烈願望,而這種仙境生活,其實是墓主人生前現實生活的延伸和延續。

總之,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用途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狀況、風俗習慣、法律法規、宗教信仰等。它們不僅是古代石刻的精美作品,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畫像石所描繪的撲朔迷離的宇宙浩瀚無垠,具有極大的震撼力。這種深沈豪邁的藝術精神是時代的產物。偉大的時代才能產生偉大的藝術,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強大統壹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廣闊歷史舞臺上,各種生機勃勃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上演了壹幕幕慷慨壯闊、足以令後人扼腕嘆息的歷史劇。漢畫像石是從這片英雄時代的沃土上生長出來的壹朵奇葩。作為壹種典型的喪葬藝術,其主題是祭祀生者和悼念死者這壹永恒的悲劇主題。但在藝術表現上,漢代畫像石並沒有把死亡描繪得淒苦悲涼,而是充滿了對未來和生命的樂觀和向往。在這方面,漢代畫像石堪稱古典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典範。壹方面,作為喪葬藝術,必須正視和尊重社會禮儀和習俗,對當時祭祖的場景進行提煉和加工,盡可能準確、真實、細致地描繪出來;另壹方面,它試圖表現人們對生命戰勝死亡的渴望。在宇宙的永恒變化中表現自己的生死,是壹個偉大的藝術命題。用古老的神話來描繪宇宙,不僅使漢畫像石具有神秘的魅力,而且賦予了古拙的力量。

從畫像石的思想內容來看,人世與鬼神混雜,精華與糟粕混雜。既然是各種大小統治者的殯葬建築裝飾畫,當然有封建思想糟粕;但因為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其中必然有反抗和不公。雖然民間雕刻藝人試圖細致準確地描繪“祠堂祭祀”、“孔子見老子”等歷史故事畫像和吉祥圖畫,但冰冷的感情卻通過刻刀凝固在畫像上。從早到晚,這類形象的構圖永遠是壹個圖案,各種吉祥的形象像靜物壹樣死氣沈沈地擺在銀幕上,人物的姿態和神態永遠是壹樣的,缺少變化,沒有動作,仿佛永遠只是單純的模仿和復制。顯然,他們並不關心這類內容。但這些民間雕塑家,畢竟熱愛生活。壹進入他們所熟悉的現實生活題材,手中的刻刀就立刻為他們的作品註入了生命和活力。歡快的音樂舞蹈表演,忙碌的廚房操作,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是氣勢磅礴的車馬行旅圖,以準確簡潔的線條,將奔馬之神、騎官之張力、主角之風姿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作品中,民間雕塑家雖然懷著惶恐和崇敬的心情雕刻出了神的可怕形象,卻讓他們的主人公拋棄了祈禱和哀嘆,大膽而熱情地飛到了西王母和董昆侖山仙境,就在神和神的眼皮底下。這是人民對上天和現實人類社會統治者的大膽背叛!以西王母和董為代表的昆侖山仙境的出現,是當時群眾性遊仙運動中浪漫主義思想最耀眼的光輝。這壹主題被收入畫像石後,極大地提高了漢畫像石的藝術感染力,成為漢畫像石中最豐富、最有趣的浪漫作品。

從考古發現來看,漢代畫像石是發現最多、數量最多、畫像內容最豐富的。在其200多年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漢畫像石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不僅使其達到了漢代以前中國古典藝術發展的頂峰,而且對漢代以後的藝術發展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漢畫像石為主體的漢代繪畫藝術原則,為漢代以後的墓葬壁畫,尤其是中國畫所繼承和發展。其中,遠上近下的散點透視構圖法成為中國畫的標準透視構圖模式;留白也成為中國中古繪畫的主要構圖原則。魏晉以後,隨著犍陀羅佛教造型藝術的傳入,中國的石雕藝術走向了新的發展方向。從中國藝術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作用來看,漢代畫像石將永遠是壹座巍峨的藝術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