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上海深圳學區房量價齊跌:義務教育資源不能按財富分配。

北京上海深圳學區房量價齊跌:義務教育資源不能按財富分配。

繼東城、海澱之後,北京西城區“振打學校”的靴子終於落地。

7月2日,西城區2021小學多校劃片招生意向填報工作正式啟動。德勝、月壇學區的壹些家長發現,自己買的“理想”房子對應的學校沒有多余的學位,甚至學區內很多學校都沒有學位。想讓孩子上學,只能選擇相鄰學區的學校。

遇到這種情況的家長,大多是去年7月31以後買房的。壹時間,西城區推行“真學校”的消息瞬間在家長群裏炸開了鍋。這些家長沒想到,他們花巨資買下德勝、月壇的學區房,最後卻連區內最差的小學都排不上。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30日,西城區教委發布的《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已經對多校劃片進行了說明。《意見》指出,自2020年7月31日起,在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產證的適齡兒童申請就讀小學時,均采用“多校劃片”方式在本學區或相鄰學區入學;從房產地址用於招生的當年起,6年內只提供壹個招生學位。

所謂“多校劃片”,就是在壹個小區購買房產不再對應單個學校,而是對應該區域多個學校的學位,學生通過隨機派位的方式分配附近學校的招生名額。

提出“多校劃片”五年後,北京市教委終於認真起來了。這也意味著,即使買了心儀小學的學區對應的學區房,也不能保證壹定能上小學,甚至附近的小學也不再確定。

李星西城區多校劃片,學區房不能保證就近入學。

如果說西城區集中了北京眾多優質教育資源的話,德勝和月壇兩個學區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多年來在無數家長的眼中熠熠生輝。

據悉,西城區* *共有11個學區,其中德勝、月壇、金融街是“老式牛小”和優質中學最集中的三個學區。其中,德勝、月壇由於重點小學分布相對均衡,更受“幼升小”家長歡迎。這幾年,這兩個學區房的房價在北京壹路上漲。目前均價約17萬~ 18萬元/平米,比周邊學區房高出100 ~ 3萬元/平米。

在追求學區房的家長眼裏,雖然這壹帶的學區房條件並不優質,大多是“老小”,但在這裏買房就相當於提前拿著重點大學的準考證。

“每年高考和中考成績壹出來,北京學區房的價格就會隨之波動。”壹位長期以解讀升學政策而在家長中享有盛名的專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各區每年的錄取率來看,尤其是清北、海澱、西城、東城的錄取率無疑具有很大的教育優勢。對於大多數尋求他建議的家長來說,最焦慮的不是能不能上大學,而是能不能上高中。

“從往年壹般錄取情況來看,北京中考壹般錄取率在69%左右,也就是說有30%的初中畢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其中海澱普及率最高,約97%。東西部城市在90%左右。同樣是北京地區,朝陽普遍高率不到70%,這就決定了這三個區是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三個地方。”上述專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多年來,北京市義務教育招生壹直采用“隨區入學”的模式。所謂“區內招生”,就是學生到學區劃片的學校就讀,也就是常說的“單校劃片”。由於學位緊缺,“單校劃片”報名的錄取標準是“排名”,按排名優先錄取。排名越靠後,單校錄取的幾率越小。第壹位是戶口和房產在對應的學區。這也意味著,購買學區房成為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最簡單的擇校渠道。

2016年,壹篇《北京高價學區房是誰買的》的文章壹度在社交平臺上走紅。文章指出,北京西城區文昌胡同壹個只有15平米的房間,賣到了46萬元/平米的高價。這套房子對應的學校是北京市實驗第二小學。此後,北京市教委發文,要求各區教委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學區、學校規模、交通條件等因素,“合理開展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

這是北京市教委首次提出多校劃片招生。據前文提到的專業人士介紹,雖然每年各區教委下發的文件中都提到多校劃片,但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還是以“單校劃片”為主。記者還註意到,每年臨近5月,各大社交平臺上都會出現“今年XX區真的學校多還是假學校多”等問題的討論。從回答來看,很多家長心存僥幸,認為即使進行多校劃片,也是就近入學,不會在區外進行。

正是抱著這種心態,王茜於去年6月165438+10月購買了德勝區的學區房。和大多數“7·31”政策後買房的家長壹樣,她考慮到德勝和月壇學區教育資源分布相對均衡,只買房“保底”。沒想到,連當地最差的小學也沒保住。可供選擇的六所學校,學區的房價比她當時房子的起步價少了3萬元。

“過去,雷聲大雨點小。沒想到這次這麽嚴。好像很嚴重。我們現在買的房子建於20世紀90年代。沒有教育屬性的加持,市場價值肯定大打折扣。房子貶值是壹回事,最大的問題是上學。當初買這裏的房子是為了方便學位和學校,現在轉的學校也就五六公裏遠。我現在最郁悶的不是房價,而是沒有早點做決定,在7.31之前買房,影響了孩子上學。”王茜懊惱地告訴記者。

“多校劃片”政策進壹步加碼,北京甚至出臺新政策給學區房降溫。

事實上,早在西城區多校劃片之前,北京市教委就在今年發布的義務教育入學文件中首次提出“以多校劃片為主”,要求各區嚴格執行已公布的多校劃片政策。

在此基礎上,“多校劃片”政策在今年各區出臺的文件中被反復提及。東城區強調,2018 12 31之後購房的家庭子女,通過電腦派位在東城區多所學校入學;朝陽區重申,2065438+2007年6月30日以後購房的家庭子女,統籌分配。西城和海澱也明確了此前規定的實行多校劃片的時間節點,如2019 1,2020年7月31。此外,部分郊區城區今年還首次加入了“多校劃片限時購房”的內容。順義區提出節點為9月1,2021。此次之後,在順義區購買房產的家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實行多校劃片。平谷區還明確規定,2022年6月5438+10月1日起,現有小區新增購房人全部實行多校劃片。

目前,北京各區多所學校的招生意向填報工作已基本完成。據記者了解,德勝、月壇等兩個學區出現第壹名跨區調劑的情況並不多見。即使在西城區的金融街地區,也只有處於較低位置的家長在舉報時遇到過這種情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德勝、月壇學區房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於最近兩年青年學生數量激增。今年西城青年學生預計在2.2萬人左右,而本區今年的畢業生只有1.28萬人,6年來招生翻了壹番。程度不夠是最重要的因素。

“壹方面,疫情導致教育回歸。壹些原本考慮送孩子出國的家長選擇了國內留學。另壹方面,德勝、月壇學區房近年來壹直是熱門選擇,尤其是去年‘7.31’政策公布後,房屋交易量激增,很多家長趕在‘7.31’前買房,今年整個學區房的名額非常緊張。”張大偉說。

消息傳出後,北京學區房市場聞風而動。西城區德勝學區多家從事房屋買賣的中介介紹,很多正在進行的房屋交易已經暫停,很多有購房計劃的家長都選擇了觀望,有的人寧願損失幾十萬元的違約金也不願放棄原來的購房計劃。由於目前不是學區房交易高峰期,只有少數持有學區房的家長詢問了價格,是否會出現學區房貶值還不確定。

“受東城、海澱實行多校劃片的影響,今年四五月份德勝、月壇的學區房非常火爆。畢竟相比海澱同壹個學區的情況,兩個學區的小學相對水平相差不大。今年每套房平均漲了30-40萬元。現在政策出來了,我覺得可能會回落,甚至更多。”壹位中介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在學區越來越熱的情況下,實施“多校劃片”就像是在這鍋開水上澆了壹盆冰水。但在壹些業內人士看來,學區房房價畸高只是顯性表現,內因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解決學區房問題,不能只靠“多校劃片”。

出臺了很多政策整治學區房,上海深圳地價都跌了。

與北京相比,上海行動更快。

今年6月5438+10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門發布《關於進壹步加強上海市中小學教師人事管理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了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優化中小學教師資源配置的關鍵信息。

根據上述指導意見,上海將完善骨幹教師流動“蓄水池”機制,重點推進農村學校和“初中強校工程實驗學校”校長教師資源統籌均衡配置。上海市教委除了保證全市每名中小學教師在10年內有規定的流動記錄外,還設置了同學學區和集團的年度教師人數,以及校際學區和集團的教師比例。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頒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實施辦法》,其核心思想是,到2022年,上海市每壹所不擇校生的初中,原則上都可以獲得市優質高中分配的名額,最大限度地保證學校之間的平等。

這意味著壹些過去不被家長看好的冷門初中,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大大增加。在“初中”的機制下,也會傳導到相關的小學選拔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機制,這樣的小學和初中,學生的素質真的提高了。後續各類學校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招生機會,自然減少了“搶好學區房”的現象,從而促進相關學區房降價。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註意到,由於上海均衡教育等政策的出臺,原本打算購買學區房的家長觀望情緒濃厚。

樓小姐就是其中之壹。今年年初,她打算賣掉上海靜安(老閘北)地區的壹套壹居室,買下黃女士的房子。沒想到,這套原價450萬元的學區房,在上海壹系列政策出來後就“不香”了,現在已經跌到400萬元以內。樓小姐覺得現在賣掉“太虧了”,於是終止了這套學區房的交易。

“她看中我家的時候,是過年前。這對新婚夫婦想換壹個更大的房間。價格已經商定,623萬,定金20萬。她以前很放心,手裏的壹居室學區房隨便賣。”黃女士7月8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因為她毀約,我怕影響我買房,所以第二次降價到61.4萬元。因為我也看中了別的房子,正在等錢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房價堅挺的深圳,最近學區房的價格和成交量也呈下降趨勢。

“就連福田的頂級學區房都是‘住不下’(粵語裏是‘住不下’的意思)。我該不該扔掉?”壹位來自深圳南山區的賣家告訴記者,賣房最直接的原因是學區房積分規則的變化。他所在的深圳灣科技園生態園學區分數從40分降到了20分,孩子申請到心儀學校的概率明顯下降。所以可以考慮去其他地區換房,換取優質的教育資源。

龍崗區和寶安區的賣家也給出了類似的理由。

“學區劃分新規出臺後,我們家所在的學區不再屬於‘壹對壹優先錄取’的專屬學區,而是多對多的* * *學區。”寶安區萊蒙水榭春天小區的壹位賣家告訴記者。

另壹位來自龍崗區的賣家表示,自從龍崗區實施大學區制度新規後,他所在學區的樓盤積分優勢下降,使得總積分從壹類“降級”為三類。考慮到缺乏市場競爭力,報價有所下調。

據了解,今年以來,深圳加快了實施大學區制度的步伐。2021年2月,深圳市龍崗區建立了鄰裏大學區制度,即第壹個公益誌願者選擇學區對應的學校,其他公益誌願者的範圍可以擴展到整個大學區的公辦學校。其他區的學區改革思路大同小異,壹定程度上弱化了學區業主在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目前降價幅度較大的學區房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基本分布在壹季度受學區房新規影響較大的小區。這不是壹個普遍現象。不過,我更擔心的是成交量,而不是價格。”壹位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學區房中介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他只簽出了兩個學區房,而去年是四個。今年壹季度以來,由於深圳學區房改革進度和具體實施標準不同,選錯學區房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上學或被分流的風險,使得購房者對學區房更加謹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近幾個月來,石家莊、南京、成都等地對當地房地產中介機構進行了專項檢查和約談,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以學區房名義推銷房源、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等問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學區房市場而言,部分城市的學區房確實降溫了。從後續改革的方向來看,既要重視市場監管,又要推進長期的市場規劃。短期內二手房的價格監管還會繼續,價格引導的政策有助於促進這類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從中長期來看,大城市應該積極增加教育設施,進而形成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學位供給。

遏制學區房炒作的關鍵是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無論是多校劃片,還是改革高中招生分配名額,目的只有壹個,就是壹定程度上給學區降溫,防止義務教育資源與“財富”掛鉤,保證教育公平。

在張大偉看來,這次跨區調整並不意味著學區房時代的結束。西城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即使是排名靠後的學區,教學水平也比郊縣高。西城前三的學區未來會延續這種趨勢,凸顯了其他學區的性價比優勢。預計未來這些學區的房屋交易會逐漸增加。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隨著學區房價格的上漲,“只有買得起學區房的人才能進牛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無疑背離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質。

2014《教育與經濟》期刊發表了壹篇題為《擇校、教育服務資本化與居住區劃分》的論文。文章指出,“就近入學”政策下的優質教育機會分配,由過去的按能力分配,轉變為買房擇校。

本文作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2014年,東城區的學校口碑排名每壹級,學區房均價都會上漲6.8%。海澱排名的提升對價格的刺激更加明顯,達到13.2%。

“在就近入學的原則下,學區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尤其是那些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區。要改變學區房的屬性,以學區房的名義炒作房價,關鍵是要彌合教育資源的差距,改變目前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前文提到的專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如果不解決這種現象,在目前應試教育仍是主要指揮棒的形勢下,家長們還是會想盡辦法通過單獨投票的方式紮堆進牛校。只有當牛校和壹般學校的升學率差距沒有現在這麽明顯的時候,才有可能弱化學區房的概念。”

央視新聞近日發表的評論文章也指出,學區房之所以能成為每壹輪樓市的領頭羊,是因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這壹輪對學區房的定向調控已經發出了非常明顯的信號。在采取諸多措施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也要對學區房的炒作保持高壓態勢。讓教育和住房回歸各自的本位,房住不投機,教育均衡,學區房“冷”,教育“熱”。

“歸根結底,我們應該強調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如果住房不再附加太多屬性,就要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辦好每壹所學校,讓每壹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央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