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曾虎冰之語錄其他信息

曾虎冰之語錄其他信息

曾國藩(1811-1872),原名子承,湖南湘鄉人。1838年,中進士,國子監改庶吉士,封館後授評(官名)。曾任四川鄉試主考、國子監學士、內閣學士等職。,在禮部任右侍郎,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任侍郎。1852年,曾國藩的母親丁因回鄉而憂心忡忡。第二年年初,她奉命幫助組訓,並借機組建了新型地主武裝——湘軍。1854年,湘軍受訓,從衡州出發進攻太平軍,在湘潭、越州等地取得勝利。1854年6月,湘軍攻占武漢、九江。1860年八月,授兩江總督,督江南軍務。次年九月,湘軍攻陷安慶,6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曾國藩奉命控制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1865年,曾國藩奉命監管直隸(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撚軍起義。1866 65438+2月因分兵失敗,重回兩江總督之位。1867授予學士學位。1868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7月,調查“天津宗教案”時,受辱妥協,遭到輿論譴責。九月,調回兩江。1872年3月,病逝於兩江渡關,享年61。

胡林翼(1812-1861),左友所生,湖南益陽人。1836年,進士。他選擇了國子監的庶吉士,他被任命為江南的副考官,並捐贈給知府。1854年,東道主羅桂求率猛將前往湖北、湖南鎮壓太平天國起義。1855 1、胡林翼帶永配合曾國藩湘軍進攻江西九江、湖口。不久後調任湖北,領兵援武昌,代理湖北巡撫。1856 12、胡林翼以武昌為湖北巡撫,後以湖北為根據地,全力支持曾國藩作戰。1857年,胡林翼及湖廣總督公文,出兵援安徽廬州(今合肥),次年出兵攻安慶,入廬州。1859年初,駐黃州整理軍務。次年,大平軍在小池驛等地大敗。1861年1月移營於大湖,因太平軍陳玉成部入鄂,出兵助武昌、安慶。6月,太平軍李秀成部入侵湖北,連銅山、興國、大冶都被拿下。武昌危在旦夕,胡林翼親自領兵救援。9月30日,胡林翼在石文中武昌嘔血而亡,終年49歲。

1911年春,蔡鍔從廣西赴雲南訓練新軍。經過幾年的軍旅生活,他切身體會到所謂的“新軍”仍然是腐敗的,紀律是荒廢的。“基礎已經斷了,絕不是壹兩個人能彌補的。”面對這種情況,他覺得只有號召“多數君子同心同德,互相扶持,互相挑撥”,“勵精圖治,以死為歸宿”,才能“為同胞渡過苦海,使國家走上道路”。正好控制雲南新軍十九鎮的鐘林同委托他寫了壹本《精神講話》的教材。蔡鍔認為湘軍統帥曾國藩、胡林翼“洞知多,積弊深”,於是從他們的奏章、書信、日記中提取了大量有價值的內容,加以分類整理,命名為《曾國藩語錄》,作為滇新軍的“精神發言”。全書共分12章:第壹章:通用材料,第二章:用人,第三章:尚事,第四章:誠信,第五章:勇敢,第六章:嚴格,第七章:宣傳,第八章:善良,第九章:勤奮,第壹章。其中前十章是治軍,後兩章是用兵。

曾國藩和胡林翼是以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起家的,他們的軍事思想也是在這壹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但曾虎善於從歷史和現實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註重吸收和繼承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特別是曾虎以理學家的身份談軍事,這是他軍事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種濃厚的理學背景使曾虎從範疇到體系對中國傳統軍事學進行了重新闡釋,並由此提出了許多具有借鑒意義的命題,如治軍“以良知為前提”;“帶兵之道,以慈為善,以禮為禮”,“如父兄領子”;“關心人民是管理士兵的第壹要務”;“治軍之道,先勤政”;在用兵上,“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誌不可挫”;“打仗的方式是最忌諱的字眼”;“戰爭之事,恃強者為敗,尊戒者為勝”;“用兵之道,全軍為上策,陸地次之;破敵為上策,城次之。”“主要氣的總是文靜有禮。禮貌先盛後衰,主體精神先弱後強。所以善用兵者,主要是樂而不喜為客。”“軍事需要壹定是禁忌,但可以幫助;肯定有要放棄的,但可以完整。”這些充滿理學思想的軍事學命題深深植根於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推動了中國傳統軍事學的發展,體現了理學的博大精深。而且通過對傳統軍事學的改造,先秦以來就存在的軍事學與儒家思想的對立和緊張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推動了宋明以來軍事學與儒家思想合流的進程。胡林翼說“軍事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非壹般學者所能及”,就透露了這樣壹個信息。這對於傳統軍事學地位的提升應該說是有意義的。

《曾冰語錄》每章均附有蔡鍔的註釋。這些評論或是對本章內容的總結,或是對曾虎言論的評論,或是對蔡鍔本人思想的說明。蔡鍔非常贊賞曾虎“帶兵如父,帶子如兄”的思想,認為帶兵“取此意可放火,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可焚”;蔡鍔還推崇曾虎“以將帥之德為前提”的思想,認為這是壹種“探根之論”,將忠君道德的內容轉化為救國救民的義,從而賦予了這壹命題新的意義。蔡鍔還受曾虎“以主待客”的作戰指導思想的啟發,對西方軍事思想中的“極端進攻”進行了批判性分析,提出中國在反侵略戰爭中應采取誘敵深入的政策,體現了蔡鍔軍事思想的優越性。由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階級局限性,蔡鍔多次列舉曾虎夫婦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罪行,並稱太平軍為“粵匪”。請讀者朋友們註意識別。

《曾虎冰之語錄》寫於1911年夏。1917蔡鍔死後壹年,上海真武出版社第壹次出版,梁啟超作序。1919李根源廣州轉載。1924年,蔣介石增加了“治心”壹章,以“補充曾虎之兵語錄”的名義,將黃埔軍校作為教材印發。1943年,《八路軍軍政雜誌》刊發了《曾虎冰之語錄白話文句補》,發給部隊。解放後,由於政治原因,這本書已經絕版。近年來,由解放軍出版社和遼沈書店聯合出版的《中國軍事圖書集成》第50卷由上海真武書店影印重印,巴蜀書店也組織力量將補充版重新翻譯成白話文,警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明清軍事圖書精粹(文白比較)》也選譯了部分內容。

1996 65438+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