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用悲苦寫成的《江城子》,給後人帶來了無比的精神震撼,也讓我們領略到了蘇軾溫柔悲涼的壹面。大概是忘不了王符,後來蘇軾娶了王符的表妹王閏之。
潤之非常賢惠,對表姐所生的蘇邁視如己出。她和蘇軾壹起走過了盛世,也走過了平淡的日子。後來蘇軾經歷了官場沈浮,先是“烏臺詩案”,再是“黃州貶謫”。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她和蘇軾壹起采野菜,赤腳犁地,想辦法給蘇軾解悶。
蘇軾“烏臺詩案”被捕入獄。王閏之嚇壞了,燒掉了蘇軾所有的詩。任何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都能理解王閏之的行為。如果給中國文化造成了損失,責任在朝廷,而不在愛蘇軾的女人這麽狼狽。?
王福的性格是“敏感而文靜”,她的表妹王閏之也許沒有王福那樣才華橫溢、學識淵博,但她溫柔賢惠。在黃州的時候,蘇軾情緒低落,孩子還在他面前哭。蘇軾生氣了,訓斥道。王閏之開導蘇軾說:“妳怎麽比小孩子還笨呢?妳為什麽不開心?”。
王閏之做了幾樣小菜,放了壹壺陳年老酒在他面前。在黃州的苦日子裏,有個好老婆,對蘇軾來說是莫大的安慰。事實上,王閏之的天賦已經被生活摧毀了。他們在壹起生活了25年,很少有幸福的時候。壹天晚上,堂前梅花盛開,月色清朗。王閏之請蘇軾邀請朋友到花叢下飲酒。
閏壹邊斟酒,壹邊說:“春月比秋月好,既悲又喜。”蘇軾說:“這麽多年,我真的不知道我老婆會寫詩。妳剛才說的真是詩人的語言。”於是蘇軾寫了《碎玉蘭花》:“在春天,在下午,我想跳舞。九條蜿蜒的回廊,翩翩的舞步,樹木中的樹木,半枯萎了,酒向梅,醇香四溢。淡淡的雲,薄薄的霧,如此春夜的月光,是年輕人在享受快樂的時候。不像秋光,我只對離開的人心碎。”?
王閏之和王夫壹樣謹慎、淳樸、賢惠,很會持家。對蘇軾的體貼和關心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她很崇拜蘇軾,但現在已經結婚,對丈夫百依百順。她為丈夫做他最愛吃的梅山菜和姜茶,在他生病時照顧他,甚至容忍他雷鳴般的鼾聲和其他古怪的習慣。
擴展數據
蘇軾壹生娶過兩個老婆,壹個紅顏知己。
第壹任妻子是梅州青神(今四川青神)進貢文人王芳的侄女王福。蘇軾步入“婚姻殿堂”時十九歲,王符今年十六歲。按蘇軾自己的說法,他是想隱居,不想嫁人,也不想做官。只是迫於家庭壓力,才不得不結婚,考進士。但當王符進入蘇家,蘇軾被他對公婆無微不至的服務所感動。
更讓蘇軾驚訝的是,王符從來沒有讀過書,只是喜歡在讀書的時候和他在壹起。王符偶爾忘東西的時候,能背出壹段段文字,讓蘇軾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
與王符的愛情,在蘇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直到熙寧七年(1075),他擔任杭州總判官時,夢到了再次與王符在壹起,但“相聚”的場景格外淒涼,於是開始寫悼詞《江申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別以為,自難忘……”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他在《獻給王俊喜的嶽父》中說:“當婚姻開始時,丈夫仍然是兒子。如果妳允許妳的美德,那將是不可能的。只有男性和女性是繼承人。”意思是蘇某先娶了妳侄女(古代稱叔侄之子為貴子),可惜年紀輕輕就死了。而妳的小女兒閏,成了蘇的妻子。
蘇軾身邊陪著壹個姓王的美女,名叫朝雲,是他在杭州宣判時住進房間的。那年朝雲十二歲,在杭州做藝妓。蘇軾《朝雲墓誌銘》說:“東坡先生的妃子叫朝雲,姓,姓王,錢塘人。敏感正直,師先生經商二十年,忠厚恭敬。”
似乎“敏感”和“義”可以概括朝雲的性格。宋代士人雖然身邊有妻,但也可以適當納妾。朝雲的“敏感”主要表現在藝術上,時不時為蘇軾唱歌是她的本分。她跟著蘇軾沒少害怕,被發配黃州,被流放惠州,都在蘇軾身邊。
少生三年(1096)七月的壹天,在徽州百無聊賴的蘇軾想聽朝雲唱歌,於是命她唱《花兒雕零的小紅杏》。朝雲似乎感覺到了什麽,流著淚說:“我最舍不得唱的是‘枝上吹柳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傷心地說:“我們被春傷,妳們被秋傷!”沒想到幾天後,朝雲在惠州去世,年僅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