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專業布局和優秀的師資隊伍結構,形成了“以經濟管理為主,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學科和專業布局,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公共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學前教育、廣告學、音樂、舞蹈等。建立了適合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吸引和接納了壹大批省內外優質教師,建立了壹支700多人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其中博士、碩士比例為39.2%,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比例為36.1%。教師結構體現出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和開放性、雙師型的特點。教授學者有“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是對學院教學和管理方案進行論證、咨詢、信息反饋和檢查監督的專門機構,直接參與學院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和教學大綱的制定,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指導,從而保證學院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管理規範改革創新學院內部組織機構精簡,管理方案設計完善,職能分配科學合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全面認證,各項管理制度和規範性文件建立健全,逐步實現了學院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和民主化。學院堅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發展的生命線,建立了科學、嚴格、可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價激勵機制。實施分層培養、分類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以政治家、行業精英、名人為主體,以“商學院論壇”、“成功人士素質論壇”等系列講座為載體,成功啟動“百名專家進校工程”。近年來,商學院的教學管理措施落實到位,表現突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及格分數逐步接近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 *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連續幾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壹批優秀畢業生被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湖北工業大學、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重點高校錄取。在雲南省有關部門組織的兩次獨立學院質量評估中名列前茅。註重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近年來,全院教職工發表論文900余篇,承擔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項,科室科研項目50余項,發表論文7篇,教師承擔並完成多項科研項目。
註重實踐和培養技能,建立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室及其管理制度和規章制度;形成了集專業見習、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為壹體的實踐教學組織體系;建立了相對穩定、規模較大的實訓實習基地;搭建了與知名企業的合作交流平臺,為學生的實習、實習、就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素質培養全面發展堅持以實現學生全面成長為目標,以學生自主為手段,以輔導員制度為保障,強化責任意識,突出理念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完善學生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創新設計學生課外素質培養機制,進壹步推進學生非專業素質培養的課程化、系統化、全過程化;實現了學生自治、嚴格管理、思想教育和心理成長咨詢的有機結合,2007年被評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建立了40多個學生社團,種類繁多,社團活動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載體和有效組織形式;初步形成了“嚴格、自由、民主、活潑”的學生工作特色。
嚴格的畢業標準和完善的就業服務制定了嚴格的畢業標準,即修滿規定學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獲得綜合素質培養合格證書,達到專業技能標準,通過9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符合上述條件者,由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授予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符合本科學位授予條件者,由雲南師範大學授予學士學位。明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把就業作為檢驗學院質量和管理績效的重要標尺,創新就業制度,逐步完善就業管理體系的制度設計和模式建設,實現就業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推進“職前”“訂單教育”,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的課程化、系統化、個性化建設,從職業規劃、職業素質培養、個人營銷策略、求職技巧與方法、政策咨詢等多方面、多角度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學院把“訂單教育”作為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舉措。如2006年,學院與雲南鴻翔藥業集團簽訂了長期校企聯合培養協議,舉辦了首屆“CBE”(醫藥連鎖職業經理人)培訓班。* * * 70多名2007屆畢業生在畢業前成為了公司的實習經理。截止到65438+2006年2月,連續三年多屆院前急救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到95%以上。
面向東南亞推進國際化,堅持以東南亞為前沿,積極穩妥推進學院國際化進程,先後與泰國清邁大學、東方大學、易三倉大學等國外高校及相關教育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啟動聯合培養、學術交流、教師享受等實質性合作項目,全面推進學院國際化進程。截至2006年底,學院* * *共接收200多名外國留學生進行語言文化學習交流,* * *共派出300多名師生出國深造、實習、就業。為高校師生創造了優質穩定的海外留學、深造和就業條件。
在新時代,學院將致力於打造最具競爭優勢和社會責任感的新型院校大學品牌形象,也將為廣大學生的成功人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