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這麽多,相信大家應該都猜到了,她就是很受粉絲歡迎的何卓佳。出生於1998的賈加,由於打法特殊,早期模仿福原愛,現在模仿伊藤美成,默默奉獻陪練多年。
何卓佳對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有著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她說:“雖然我不是站在比賽場上的那個人,但我在訓練中給主力隊員制造困難,幫助他們提高打顆粒膠的能力,看著他們贏。我覺得我為球隊和國家做了貢獻,我的變打法的價值得到了體現。”
接下來第六人就帶妳認識這位甘願做綠葉的好陪練:她的技術打法和風格有哪些獨到之處?取得了哪些成績?如何解讀?她為什麽能成為伊藤美誠的克星?有什麽啟示?未來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上?
何卓佳在郭萍主要扮演陪練的角色,但她從不敷衍,而是認真對待每壹次訓練和比賽。雖然打法特殊,打法穩猛,但她在場上的氛圍很濃,獲勝後的吶喊慶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遊戲的具體特征總結如下:
1,屬於正手反膠和反手半長膠的少數特殊打法。
早期的何卓佳玩過壹段時間的生膠,和現在的伊藤美誠有些相似。後來,為了模仿福原愛,賈加將她的反手改為半長膠。
2.站在靠近舞臺的地方,善用正手和反手擊球技術。
受限於她的身高和特殊的球風,賈加站得離球臺很近,幾乎把球擊回球臺。她習慣於壹拿到球就擊球。她反手攔網、擊球技術嫻熟,正手經常使用拍擊甚至扣殺,給對手很強的壓迫感。第六人認為采用這樣的站位和擊球技術主要是利用速度優勢牽制對手。
結合案例分析:在與隊友王曼昱的比賽中,何卓佳準確地發了對方的回球。先是反手猛打斜線,接著側身正手扣籃得分直線。我不得不說賈加的日程也很滿。
3、優秀的線路和落點控制意識。
何卓佳非常註重落點的轉移,對直線、斜線、中路等線路控制得心應手。在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她有壹個由猛變直的技術,成為她主要的得分手段。
結合案例分析:在與伊藤美誠的比賽中,佳佳利用落點甩開對手,斜線和直線眼花繚亂,讓伊藤站不住腳,最後壹局鎖定直線直接得分。
4、以武力為主,並有很強的相持力。
何卓佳打球的絕對實力不算太大,站得離舞臺近的特點也決定了她無法大範圍拉球(攻球)。正是這種發力十足的打法,讓她回球的穩定性很高,不必要的失誤相對較少,而且看起來持球能力很強。第六個人覺得這也是佳佳和伊藤美成的壹大區別,他們更喜歡壹件壹件的做事,不擅長僵持。
整體來說,何卓佳打球很頑強,能扛,能咬,能打,關鍵時候能抽身。雖然球風穩猛,也是顆粒膠著打法,但何卓佳喜歡在無休止的膠著中尋找拳手。
眾所周知,乒乓球主力球員都是雙面反膠,以強大的弧圈球技術保駕護航。坦率地說,賈加很難在隊內競爭中占據優勢。反而她的缺點被隊友利用大做文章。
作為壹個小眾打法,何卓佳在承擔主要陪練任務的同時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在對外戰爭中的成績當之無愧。下面我們還是結合壹些數據來解讀:
第壹,飆升的世界排名
根據ITTF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何卓佳以8255分排名18。其最高世界排名(第13號)出現在2019年9月。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佳佳的排名波動較大,尤其是在2017賽季和2018賽季,排名跌至低谷。2018之後,世界排名再次飆升,逐漸趨於穩定。
數據解釋:
何卓佳近期排名下滑,已經跌出TOP16,這也意味著打公開賽要從資格賽開始。所以,對於未來的賈加來說,還是要定壹個小目標,努力成為種子選手。壹方面,隨著賈加頻繁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她的演奏風格也逐漸為對手所熟悉。本來是吃遍天下的絕招,現在有點奇怪了。另壹方面,她和乒乓球主力交手並不占優勢,很難突破。
另外,何卓佳的世界排名圖波動較大,主要是之前擔任陪練的太多,很少出來打比賽,得分自然較低。後來,隨著她能力的提高,郭萍的教練組開始讓她頻繁參賽。結果,賈加不負眾望,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甚至在壹些比賽中,她為郭萍最終贏得冠軍掃清了道路。作為陪練,她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這幾年的勝負關系。
從ITTF統計的勝負關系來看,何卓佳受打法限制,主要肩負單打任務。雙打方面,他只在2019出場過幾次。單打方面,2018,他打了31次,贏了25次,勝率81%,2019,他打了43次,贏了32次,勝率74%。2020年四次出場,贏了1次,勝率25%。
數據解釋:
從數據上看,何卓佳單打勝率有所下降,說明她的打法已經逐漸被對手適應,反手生膠特長確實突出,但局限性也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佳佳的反手空間遇到天花板,很難有大的突破。可以說她在技術上遇到了壹些瓶頸,未來需要重新定位,尋求突破。
第三,主要對手的戰績
何卓佳是名副其實的“抗日攻略”。自出道以來,她在與日本選手的對抗中表現得相當自信,可謂戰績輝煌,成績斐然。整體勝率關系為18勝2負,勝率高達90%!輸掉兩場比賽的對手是同壹個人:石川佳純!其中伊藤保持了全勝記錄,因此得名:伊藤美誠的克星。
事實上,她在與石川佳純和米語·平野的鬥爭中也占了上風。用粉絲們的話說,賈加這個內戰外行,對外戰卻很內行。
首先,賈加能在對陣日本選手時保持如此高的勝率,是有* * *原因的:粒子膠皮打法極其不適合對手,半長膠皮輪換讓她很困惑。
下面重點說壹下:佳佳為什麽能成為伊藤美誠的克星?
如果說贏壹兩次是偶然,那麽贏五次就值得探究了。第六個人認為贏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兩者都是顆粒橡膠,賈加是半長膠,伊藤是生膠。後者速度優勢更明顯。不過賈加以前是打生膠的,所以何卓佳對伊藤美成的套路很清楚,能跟上並適應她的速度,這是伊藤美成占不了多少便宜的。
其次,何卓佳反手半長膠回球有點重飄,伊藤美成有點格格不入,不擅長借力。體現在比賽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失誤,也就是說佳佳“失手”更多。其實伊藤美誠並不適應佳佳的輪換和節奏變化。
第三,他們的風格有些相似。佳佳擅長打相持,尤其能扛能咬,意誌品質非常頑強。另壹方面,伊藤則以“我比妳多了壹個棋盤”來試圖通過壹場暴風雨般的閃電戰迅速結束這場戰鬥。換句話說,在伊藤的矛面前,賈加的盾是如此之厚,以至於妳無法刺穿它!
第四,何卓佳破伊藤美成的發球技術,這是取勝的關鍵。伊藤的殺手鐧之壹就是發球和進攻。賈加的半長膠幾乎不吃對方的發球局,所以伊藤的實力壹落千丈。
第五,國家乒乓球隊對伊藤的研究和定位已初見成效,也為賈加提供了戰略思路。在緊跟對手速度的同時,從正反手兩大角度果斷調動她,盡量不讓她把妳拍在桌子上,而是盡量讓她跑位擊球,降低命中率。
第六,伊藤美成把研究重點放在乒乓球主層上,對何卓佳有所疏忽。要知道,女乒主力都是防膠主流打法,而且每種打法都有不同的特點,足夠伊藤喝壹壺了。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如何應對防粘彈系統上。
所以從打法上來看,何卓佳並不懼怕對手。相反伊藤美成的近臺發球和反手生膠在何卓佳面前都不好用。另外她對同樣玩顆粒膠的佳佳研究很少,島國類似的陪練也不多。輸了也不奇怪。賈加對伊藤真的有點“敵在明處,我在暗處”的感覺。
壹些啟示:
1,在大球時代,郭萍仍需加大對粒子橡膠打法的研究。雖然這個戲比較稀缺,但是我們曾經是生膠戲的祖師爺,比如前世界冠軍王濤。可惜這幾年被日本人搶了風頭。俗話說:創新無止境!
2.伊藤美誠的三板斧很厲害,但是我們乒乓球隊找到了壹些對付她的辦法。比如如何限制她的發球和反手技術,將是比賽勝負的關鍵。把她鋪在線上,打好落點,很重要。
3.女乒能培養出像伊藤美誠壹樣優秀的顆粒膠打法主力嗎?這種打法壹定是小眾打法嗎?第六個人認為這將成為壹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和方向。
如上所述,何卓佳的特長非常明顯,利用反手半長膠的旋轉和節奏變化來牽制對手。然而,這種特殊技能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當對手熟悉並適應了這種打法,它的威力就會下降很多。因此,賈加需要保持這壹特長,但也要在其他方面尋求突破,具體來說:
有意識地增加戰鬥和冷盤意識,尤其是在發球和硬攻方面,可以向伊藤美成學習。
作為壹種特殊的打法,需要的是奇襲。預料膠著狀態下很難和防膠弧圈球抗衡,必須細化壹兩套高質量的發球,為進攻創造條件。搏擊球的作用是以點帶面突破對手,可以起到擾亂對手節奏的重要作用。
技術上要向男子氣概靠攏:提高正手的利用率和殺板能力,主動側身進攻
加強體能訓練,提高爆發力,打擊正手進攻能力,將決定賈加的能力上限。具體來說,反手多盤相持中適當加大側身進攻尤為重要,重點是要敢於用正手解決戰鬥。
總的來說,為了適應大球時代的常規要求,賈加在保持速度和變化優勢的基礎上註重力量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在正反手快速銜接和攻防轉換的過程中,經常用正手打壹些冷盤球,反手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正手。
坦率地說,賈加可能很難從球隊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因為她自己的打球特點。作為壹名優秀的女乒陪練,她多年努力,默默付出,成為全國乒乓球冠軍路上的幕後英雄。如今,反膠風格越來越主流。何卓佳為了球隊的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堅持特殊的打法,在國外比賽中也有不少貢獻。
未來,我們期待何卓佳突破瓶頸,在顆粒膠的遊戲中為郭萍尋求新的突破和創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