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是壹門很重要的學問。以後如果學會掛號就醫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這個病怎麽了?有什麽不好?例如,我肚子疼,還會壹陣陣絞痛。

什麽時候發病,癥狀持續多久?比如我1天前肚子疼,每次疼1小時,經常反復。

有沒有在別的地方看過,怎麽看的,或者自己有沒有吃藥?比如我之前去了壹家社區醫院,做了b超沒發現什麽問題。我自己也吃了幾個抗生素,沒什麽效果。

比如我三年前也有類似情況,醫生診斷為腸梗阻。

比如告訴醫生妳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其他疾病。

患者三年前有腸梗阻,患者主訴癥狀和今天很像。這次腹痛是1天前開始的,每次疼痛1小時。它經常重復出現,並表現出壹陣陣的絞痛。在外院做過簡單的b超檢查,沒有發現明顯問題,吃抗生素效果也不好。

這樣醫生會非常清楚下壹步該怎麽做,而且,最後開藥的時候也會考慮高血壓、糖尿病等並發癥,避免藥物禁忌癥。

我是骨科的王醫生。希望妳會喜歡我的回答。記得要註意!

當妳在門診部看病時,請記住三個關鍵詞。首先是癥狀,就是我有什麽不適,比如上腹部疼痛或者腹脹或者其他不適。第二是位置,比如頭疼或者腳痛,或者我的肚子。第三是持續時間,比如兩小時前,兩天前或者兩個月前。當然,如果時間長了,我得跟醫生說清楚。我出現這個癥狀後,去過什麽醫院,做過什麽,醫院做了什麽,治療後有什麽變化。記住如果是國外醫院的輔助檢查,我壹定要帶上所有的檢查和用藥資料。只有搞清楚這些,醫生才能根據患者的病情,快速做出判斷,下壹步應該做哪些進壹步的檢查,或者對治療方案做出進壹步的調整。

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感謝提問者,因為這真的是壹門學問。

很多人來求醫問藥,說的話總是雲裏霧裏。只有通過繅絲,他們才能明白是怎麽回事。醫生根本不是在看病,而是在破案猜謎語!相信這是很多醫生出診都會遇到的情況。

在患者眼裏,醫生給的時間總是很短的!

有時候病人覺得自己只說了壹兩句話就被醫生打斷了,其他的都被噎回去了;有時候病人離開醫院,想起壹些重要的問題沒有問,壹些事情沒有說;有時候患者覺得自己說的很到位,但是為什麽醫生總是問問題...

比如壹個人頭疼了十多天,吃了各種藥還沒好。他晚上睡不好,白天也吃不好。最近五個晚上他還是失眠,晚上2點才睡得著。睡不到1小時,白天會被疼痛驚醒,沒有精神。然後他的血壓也升高,他的心開始恐慌。然後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很多病,然後去看醫生。

第壹個問題:醫生,我已經頭痛很多天了。最近失眠嚴重,血壓高,心裏還是慌慌的。我怎麽了?

第二個問題:醫生,我突然頭痛很多天了,吃止痛藥也無濟於事。最近幾天還是失眠,經常痛苦的壹夜睡不著。我的血壓還是很高,心率很快,心裏有點慌。我怎麽了?

第三個問題:醫生,我突然頭疼了10多天,最近五天失眠。每天只能睡1個小時。吃XX藥和XX藥完全沒有效果。今天我的血壓是170/95,心率是105。以前很正常,最近覺得心慌。看壹看。

第壹種說法好像用詞最少,應該也能說明問題。其實醫生最喜歡第三種說法!

因為醫生看病,需要的是病人用最少的話把最重要的關鍵點說清楚,而不是醫生需要再問壹遍的“廢話”。

比如第壹個問題,醫生要問疼了多少天,有沒有吃什麽藥,失眠和頭疼有多大關系,血壓有多高,什麽時候測的,心率多少,相當於重復了這些病人要說的話。

至於第二種說法,似乎比第壹種更具體,但基本是“扯淡”。

第三個說法,雖然看起來話比較多,都是幹貨,但是醫生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這也是醫生喜歡聽到患者溝通病情的話!

所以,看病要學會抓住“關鍵點”。這個“關鍵點”不壹定是疾病的關鍵點,也許是疾病的初期癥狀,也許是最需要醫生幫助的地方。但壹定要包括時間、價值等細節。

另外,看病的時候,要優先考慮。患者要明白自己在找什麽,想解決什麽問題。在試圖解決頭痛問題時,不要把註意力更多地放在白天精神不好、晚上失眠等方面,因為病情可以解釋清楚,說多了會誤導醫生的分析。

最後,記筆記。如果某件事很重要,又怕忘記,可以提前錄下來。比如妳現在吃的藥和這個藥有沒有可能有沖突,妳在家能不能繼續吃藥。

都說時間就是金錢,這壹點在看病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去醫院,選個科,掛號,候診,進科室,排隊等兩個小時,看病五分鐘,就是為了把妳的問題準確的解釋給醫生聽。

如何高效的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還是很有講究的。

雖然只是幾分鐘,但對於患者和醫生來說,盡可能清晰地溝通癥狀和病情是進壹步治療的關鍵。

信息越重要,診斷的偏差越小。

其實在向醫生解釋妳的問題的過程中有壹個固定的“套路”,可以總結為四點:

第壹步:告訴醫生生病時最重要的情況。

比如怎麽了?不舒服是什麽感覺?已經持續多久了?

第二步:告訴醫生目前的病情。

比如什麽情況下身體會不舒服?(飯前?晚飯後?睡覺的時候?)還有其他癥狀嗎?(頭暈耳鳴?妳去過其他醫院檢查嗎?(檢查結果如何?)

第三步:說明妳以前的主要醫療經歷或病史。

比如有沒有得過什麽重大疾病或者慢性病?妳經歷過什麽外傷或者手術?妳還在吃藥嗎?妳對藥物過敏嗎?

第四步:向醫生說明自己和家人的情況。

比如妳的婚育情況如何?妳有抽煙喝酒的壞習慣嗎?家族有遺傳病史嗎?如果妳是女性,就要說說經期的情況。準備懷孕的夫婦也可以告訴醫生他們正在準備懷孕。

在基本的四步常規之後,醫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於妳的有效信息。

1.準備好自己過去的病歷,包括病歷、影像片、各種報告單、治療藥物卡(輸液單)之類的,按時間順序整理好。內容主要是和妳這次要看的病有關,其他相關的病也可以帶在身邊,但都是分類存放的,以防醫生需要知道。

2.簡單明了地說出妳最迫切、最難受、最迫切的問題,壹定要寫明具體時間。比如“咳嗽超過1個月”遠比“咳嗽時間長”省時省力。

3.詳細說明妳的其他癥狀,準確回答醫生提出的問題,用是或否回答..

4.如果這次就診前還有其他治療,最好帶上已經服過的藥物,幫助醫生更準確地了解病情的發展。

最好是空腹去醫院。

現在各個醫院的門診量往往很大,門診工作量巨大,接診時間相對較短。作為患者,確實需要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時間,提供更詳細的信息,讓醫生快速了解病情,自己也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分析病情,更有利於樂觀看待自己的病情。

先簡單介紹壹下誰,哪裏,怎麽不舒服。

然後展開具體描述:是誰,

性別,(有些疾病男女有別,有些指標男女有別。比如血紅蛋白,比如雌激素,雄激素等等。)

年齡,(不同的年齡段,發病的原因和發展,治療和發展都不壹樣。比如乳牙的孩子和恒牙的成年人,牙齒松動是完全不同的。)

人在哪裏?(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地域病也不同。比如湖南因嚼檳榔導致的口腔癌,就比其他地區高很多。)

多難受,(是紅的嗎?腫了嗎?疼嗎?癢嗎?有膿嗎?發燒...)

第壹次發生是什麽時候?在哪裏?咳嗽發生在早上,白天和晚上,可能是不同的情況。)

是什麽引發的?它可能有助於找到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或疾病的原因。比如吃紅甘蔗引起的嘔吐。)

是怎麽發展起來的(越來越大?越來越痛?沒感覺到什麽。……)

妳在哪裏看過醫生,做過什麽?(在當地醫院看病?診斷為?妳吃什麽藥?妳做了什麽手術?……)

病情有什麽變化?吃藥好嗎?什麽都沒有改變。是越來越痛還是越來越不痛了?……)

為什麽現在要在網上咨詢醫生?(治療方案?某種治療的價格?更好的處理方式?日常生活中需要註意什麽?……)

如果是比較復雜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全身性疾病,比如腎病,心臟病,最好附上妳以前還得過什麽病?妳做了什麽?

直系親屬怎麽了?

有哪些傳染病?

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嗎?

而且網上問醫生的話,建議不要發語音。有時發音含糊不清,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後果。比如“煤油過敏”可能會被醫生解釋為“不過敏”。

最近壹直在培養學生舉報好案例。其實我的部分內容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壹般患者就醫都是為了和醫生說說話。

醫生診斷病人的疾病,壹般根據三個方面:

1,患者的病史,也就是患者就醫的主要癥狀,比如腹痛。壹般需要說明主要癥狀的原因,持續時間,任何伴隨癥狀,最近休息和排便情況。其次,還有妳平時得了什麽病,經歷了什麽治療,效果如何。比如妳有高血壓,有多少年了,血壓多少,吃什麽,吃藥控制。

2,身體哪裏不舒服要有明確的描述,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檢,重點是有癥狀的部位。

3、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壹般在近期或幾天後進行,包括血尿和便血,以及其他心電圖、彩超、CT等。

壹般這三個方面符合壹種病,就基本可以確診了。

那麽如果妳是壹個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病情描述給醫生聽,會怎麽樣呢?

然後要描述主醫的癥狀持續時間,有沒有誘因,有什麽病,有沒有慢性病,怎麽治療,效果如何,最近做了什麽檢查帶去看醫生。

把以上情況整理成文字,3分鐘完成,等醫生提問。

如果妳是這樣的病人,每個醫生都會很開心。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

時代在發展,生活節奏在加快!另外,人們的生活在改善,他們更加珍惜生命。如果他們覺得有點不舒服,他們會去醫院。如果他們或者基層醫院懷疑妳可能得了很復雜的病,加上交通方便,很多病人(包括農民)都會跑到大城市去看病。壹般醫院都不放心。要找壹家頂級醫院,以Xi安為例。西京醫院、交大壹附院、二附院等醫院每天的病人比大超市的人還多。大廳和過道裏到處都擠滿了病人或他們的家屬。門診的醫生壹上午往往要看40到50個病人(專家除外,但很難掛號),平均需要看壹個病人4到6分鐘,這樣醫生有很短的時間了解病人的病情,互相溝通。他們經常問幾個問題,處方或者各種功能輔助檢查單就從電腦打印機裏吐了出來。妳還是想問醫生壹些問題。他已經叫了下壹個病人,意思是讓妳走。這也是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所以,為了節省雙方的時間,患者在就診前要做好以下準備。

首先,找對部門。現在,醫院分工很細。內科壹科分為消化內科、肝膽內科、神經內科、心腦血管內科等。部門錯了。妳跟醫生多聊幾句都不行,他就說妳去某個科室看了。妳錯過了幾個小時的等待!

第二,如果妳是新確診的,或者在其他地方做過壹些檢查,妳可以告訴醫生其他地方的嫌疑人是什麽。醫生壹般會在其他地方看各種檢查單,然後自動詢問目前的情況,簡單告知,醫生會再次建議那些功能性輔助檢查,等報告出來或者確診或者有了進展之後再談治療。時間不長,但是患者可能會很滿意!

如果在其他地方沒見過,那才是真正的第壹次看病。在看病之前,感覺生病的主要矛盾是什麽?就疼痛而言,要說清楚位置和時間。比如上腹部疼痛在左側,是純疼痛,時輕時重,已經持續壹個月了。這是醫生要的“主訴”。等妳做完了,醫生會主動問壹些簡短的問題,甚至會摸摸妳的肝區,妳做過什麽樣的檢查和治療,然後會給妳開壹個功能檢查單,沒有廢話,醫生的考慮更集中。如果醫生估計問題不嚴重,也會開處方,這樣醫患溝通時間不會很長,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長的時間。

很簡單,就是有什麽不舒服就說,不要跟醫生說,我相信他沒有時間,妳的時間很寶貴。醫生是專業人士,很快就能做出判斷。如果病情復雜,需要考慮住院治療。反正壹句話,醫患相互理解信任,會有好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