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包括風險測量、評估和應急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壹系列的優先化過程,讓能造成最大損失、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風險相對較低的事情推遲。
風險識別、風險預測和風險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風險辨認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壹步。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預測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選擇有效的手段應對風險。
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過程分析方法
生產過程分析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的綜合分析,逐項分析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過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枚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枚舉法是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企業的生產流程,列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是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化、序列化並制作流程圖,以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法是通過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經營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財產和責任所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通過保險調查識別風險有兩種方式:
通過險種清單,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的險種清單或專門的保險刊物選擇適合本企業的險種。這種方法只識別可保風險,對不可保風險無能為力。
委托保險人或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和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負債中存在的風險。
風險預測
實際上,風險預測就是對風險進行估計和度量。風險管理者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統計數據、風險信息和風險的性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以確定各種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強度,為選擇合適的風險處理方法提供依據。風險預測壹般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2.2.1預測風險的概率:通過數據積累和觀察,發現損失的規律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壹段時間內壹萬間房子中有十間發生火災,那麽風險發生的概率是1/1000。所以主要防範大概率的風險。
2.2.2預測風險的強度:假設風險發生,會導致企業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要重點防範容易造成直接損失、損失規模和程度較大的風險。
風險管理(風險控制)
風險管理的常用方法有:
2.3.1規避風險:被動規避風險。比如可以出售房屋避免火災,可以利用陸路交通避免航空事故。因為以下問題,壹般不使用。
可能會帶來額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轉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發生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了避免生產事故而停產,企業的利潤目標就無法實現。
2.3.2風險防範:采取措施消除或減少導致風險的因素。比如為了防止倉庫被淹,增設防洪閘門,加高防洪堤,可以大大減少洪水帶來的損失。
2.3.3自保風險:企業自擔風險。這些方法是:
小額虧損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發生虧損時由企業收益彌補。
對頻率高、強度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在發生損失時用其進行補償。問題是擠壓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
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2.3.4風險轉移:在風險發生之前,通過出售、轉移、保險等方式轉移風險。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體系。內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它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並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和完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重點是管錢管貨,嚴格程序,加強審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變得日益復雜,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的類型
內控制度重在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架構和崗位分工,實施規範的業務處理流程,崗位職責明確。根據其作用範圍,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的範圍直接關系到會計事項的各個方面,主要是指會計部門為防止侵占財產等違法行為,保護企業財產安全而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無權管理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方每月編制壹份銀行存款對帳表,這是壹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以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2.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的範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和管理的所有部門、層次和環節。其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保證經營目標和相關方針政策的實施。比如企業單位內部的人事管理、技術管理都屬於內部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