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是甘肅的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53。能考上龍洞學院嗎?可以選擇什麽專業?

我是甘肅的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53。能考上龍洞學院嗎?可以選擇什麽專業?

我覺得不太可能被錄取。妳看,最低錄取線比妳的分數高了4分。也可以考慮申請外省的學校。可以申請更好的成績。以下是我在網上找到的資料,希望能幫到妳。至於專業的選擇,壹定要跟著興趣愛好走!如果妳對某樣東西感興趣,妳可以申請這方面的專業。

錄取批次

2011-505457-360本科二批

2010-527489-205第二批本科

2009470520479-285第二批本科

2008507548 515-169本科二批

2007 516 558 525-225第二批本科

2006 512 547 521-219本科二批。

2006 512 547 521-219本科二、三批。

2005498547509-400本科第二批

編輯此段落

學校簡介

隴東學院位於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慶陽市西峰區蘭州路。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全日制本科院校,隸屬甘肅省教育廳管理。

建校30多年來,學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培養各類人才43000余人,為甘肅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學院校園環境優雅,花木扶疏。先後被授予“全國400個優秀綠化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等稱號,是桃李繁育、讀書學習的理想園地。

學校擁有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心理測試、語音學、計算機、旱作農業等16個綜合實驗室和教學中心,擁有接入互聯網和中國教育科研網的校園網、英語調頻廣播站、閉路電視系統等公共教學設施,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1160000冊,中外文期刊1200余種,中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12個。設有中國學術期刊二級檢索站(光盤版)、電子文獻庫和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學院現有教職工863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142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285人,外籍教師4人。

學校設有文學、歷史文化、外語、教育、政法、經濟與管理、數學與統計、生命科學與技術、農林科技、電氣工程、化學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機械工程、體育、美術、音樂、繼續教育等院系,有41個普通本科專業。

這就是現在的慶陽壹中校區。

學院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勤政、文明、求實、高素質”

學院在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隴東民間藝術、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與生物、應用化學、隴東歷史與社會發展等方面建立了11研究所和技術推廣中心。在語言學、敦煌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天體物理學、生物技術、作物育種、旱作農業技術、植物保護、園藝、隴東地區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323項,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189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7465438出版學術專著139部,編著教材87部。有168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省級科技部門鑒定,其中1小麥品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蘭州大學等機構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選派優秀學生到蘭州大學學習。實施“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北亞利桑那大學、洪堡州立大學、曼斯菲爾德大學等13高校建立校際合作交流關系,互派學生赴美國、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等國學習。2010我校留學生榮獲北亞利桑那大學院長獎。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院將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西部,努力發展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統籌文、理、教、農、史、工、法、管、經等學科發展,堅定不移地為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教師。

編輯此段落

學校歷史

隴東學院前身是慶陽師範學院,創建於1978,65438+2月。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隴東學院。經過多年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多層次、多模式辦學的新型本科高等學校。

編輯此段落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閻慶生,黨委副書記、校長郭維俊

黨委副書記趙連印

許黨委委員、副總裁

孫黨委委員、副總裁

黨委委員、副總裁孫明超

編輯此段落

組織結構

黨委部門

1.紀委(監察室)

2.黨委辦公室應設立秘書科檔案室。

3.組織部(黨校、黨總支)隴東學院4。宣傳部(統戰部)

管理

5.總裁辦下設行政部、秘書部、綜合檔案部、計劃生育管理部、車輛管理部。

6.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7.人事司(職後改革辦公室、退休辦)與人事司勞動處退休管理科同設。

8.教務處設辦公室,即教育科學與教育實踐教學部裝備處教材處。

9.學生事務處設有學生資助管理組。

10.招生就業處下設招生科就業指導科。

11.科技處下設科研管理處科技信息與推廣處。

12.後勤部門有壹個綜合的學校財產管理科。

13.計劃財務部設立財務部預算部核算中心,與財務部合署辦公。

14.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下設國有資產管理科和設備科。

15.基建部下設辦公室、施工管理科和工程預算科。

16.審計局

17.安全辦公室有壹個辦公室

18.監督辦公室

社團

19.工會成立了辦公室俱樂部

20.團委有辦公室。

21.婦女聯合會

教學單元

22.歷史文化學院有辦公室。

23.電氣工程學院有辦公室。

24.化學化工學院有辦公室。

25.信息工程學院有辦公室。

26.農林科技學院有辦公室。

27.文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28.教育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29.政法學院有辦公室。

30.外國語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31.數學與統計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32.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有辦公室。

33.體育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34.美術學院有辦公室。

35.音樂學院有辦公室。

36.土木工程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37.能源工程學院有壹個辦公室。

38.經濟管理學院有辦公室。

39.機械工程學院

直屬單位

繼續教育學院有壹個辦公室、壹個教學部和壹個教務部。

41.圖書館設有辦公室、文學部、建設部、信息技術部、壹個圖書借閱部和兩個圖書借閱部。

42.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辦公室與學生處合署辦公)

學位辦公室

43.高等教育學院(辦公室和教研室合署辦公)隴東學院44。科技推廣中心(辦公室與科技信息推廣科合署辦公)

45.信息中心應配備網絡技術部門的廣播電視部。

46.後勤服務公司應設立辦公餐飲服務中心、物業管理中心、學生公寓管理中心、水電供熱中心、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衛生所汙水處理廠。

47.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

48.體委有辦公室。

49.學報編輯部

編輯此段落

操柞件

學院現占地面積1.200畝,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4.5億元。普通生12606,成人生4503。現有18個教學部,包括繼續教育學院、語文、歷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法管理、體育、美術、音樂、教育、計算機科學、教育技術、農學、風景園林、生命科學和政治理論教學部,48個本科專業。下設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隴東資源與生物學、應用化學、園藝等7個科技與成果轉化推廣研究所和中心。

這所大學有完備的教學設施。目前有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心理測試、教育技術、旱作農業等7個綜合實驗室,有電化教育中心、網絡中心、計算機中心、語言教學中心和壹批校外實踐基地。建成了覆蓋全校的計算機信息網絡,並與國際互聯網、中國教育科研網等骨幹網絡相連接。教學微機1000多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00多萬元。它有壹個圖書館信息網絡,壹個用於英語教學的無線通信系統和壹個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圖書館藏書74萬冊,電子圖書42萬冊,中外文學術期刊3000余種。校園環境優雅,花木繁茂,綠草如茵,景色宜人。以甘肅為主要招生地,同時面向河北、江西、內蒙古等23個省、市(區)招生。

編輯此段落

能力

學院現有教職工863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142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285人,外籍教師8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5人。甘肅省優秀專家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333人才工程”和“555創新人才工程”5人;慶陽市科技英雄2人,慶陽市“185”人才工程5人,慶陽市領軍人才4人。

學校設有文學、歷史文化、外語、教育、政法、經濟與管理、數學與統計、生命科學與技術、農林科技、電氣工程、化學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機械工程、體育、美術、音樂、繼續教育等院系,有41個普通本科專業。全日制普通生11310,成教生3815。隴東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敬德、原創、敬業”的教風和“博學、慎思、自強”的學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17次表彰獎勵。

編輯此段落

教育水平

該學院的學術特色鮮明。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學術專著97部,主編教材69部。特別是在教育科學、農業科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生物資源、語言、天體物理學、區域經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328項,79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以上鑒定,33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7項成果獲省教育廳獎勵。其中2個小麥品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學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才為本、質量為本、科技為本”的辦學理念,逐步建成了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堅持以地方為導向,突出多學科服務導向和發展導向,堅持服務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隴東學院。形成了尊師、文明、勤奮、求實的優良校風,發展成為隴東及周邊地區的重要教師和各種應用。培養了43000多名合格的初中教師和各類應用型人才,為甘肅的基礎教育,特別是為隴東地區的科教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新世紀,新學院,新形象,新征程。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院舉起了二次創業的大旗,提出了建設綜合性隴東大學的宏偉目標,並制定了“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壹步,用四年時間通過學院合格評估驗收,設立碩士學位授予點;第二步,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省內外有壹定影響的綜合性隴東大學。

編輯此段落

辦學特色

學院在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隴東民間藝術、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與生物、應用化學、隴東歷史與社會發展等方面建立了11研究所和技術推廣中心。在語言學、頓龍洞書院的燦爛研究、隴東文化、老區歷史、天體物理學、生物技術、作物育種、旱作農業技術、植物保護、園藝、隴東地區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323項,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189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74.65萬篇。出版學術專著139部,編審教材87部。有168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省級科技部門鑒定,其中1小麥品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後20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的表彰獎勵。先後獲得“全國綠化400強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獎”、“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編輯此段落

人員培訓

隴東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立足隴東、面向全省, 學院輻射周邊、服務西部,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統籌文、理、教、農、史、工、法、管、經等學科發展,堅定不移地服務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培養合格教師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類應用型人才。

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漢語言文學(師範)050101

歷史(普通班)060101

人文教育(師範類、地理、歷史方向)040107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類)030404

法律030101

經濟學020101

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方向)110302

英語(普通)050201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070101

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物理(師範類)070201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型計算機及接口、C程序設計、應用軟件、Fortran程序設計等。

應用電子技術教育(教師)040318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080601

電子信息工程080603

化學(普通)070301

應用化學070302

化學工程與工藝081101

理科教育(師範類)040108

生物科學(師範)070401

生物技術0704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080605隴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0605

教育技術(師範)040104

初等教育(普通)040105

袁遺090202

食品科學與工程081401

農業090101

農業資源與環境090403

土木工程080703

項目管理110104

音樂學(師範類)050401

舞蹈科學050409

美術(師範)050406

藝術設計050408

體育(師範)040201

編輯此段落

未來的發展

學校將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社會,堅持“教學、應用、地方”的辦學定位,以教師教育為優勢,以能源化工為特色,以生物農業為亮點,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隴東學院

校園變化

整體搬遷後的新校區。

新校園地圖

最新的百度地圖

隴東學院新校區位於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蘭州路,占地1100畝。現有學生12606余人,教職工863人,包括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園藝、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中心等研究機構。

新校區於2002年4月開始建設,現已竣工,其中教學用房面積26.8萬平方米,學生活動場所、道路、鍋爐房、給排水系統、電視、電話系統、網絡系統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完成。青羊體育場新校區【1】主要分為教學科研區、學生生活區、體育活動區、後勤服務區、集中綠化區、科技產業區六大功能模塊。我校興建的慶陽體育場,位於學院新校區西北角,用地面積84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20160座位。

史明名人

顏慶生

主要從事隴東地方史和陜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 * *發表各類論文近40篇,其中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農村經濟研究發表在《近代史研究》(2001.3),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農業貸款發表在《抗日戰爭研究》(1999.4)。合著專著《陜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1937—1945)》運用計量經濟學研究方法研究邊區經濟史,數據全面詳實,結論準確可靠,學術價值較高,是近年來陜甘寧邊區歷史研究的壹大成果。該成果獲甘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至1999。另壹部合著專著《慶陽簡史》,是慶陽地方史研究領域的第壹部歷史專著,也是了解隴東歷史的重要參考書。該書獲甘肅省第六屆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999。

郭維俊

男,漢族,1957年4月出生,甘肅省定西縣人,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82 1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機專業。曾任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機械研究與應用》雜誌編委。1999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被任命為隴東學院院長。

1982以來,主要從事工程力學和農業機械的教學、科研和教務管理工作。先後承擔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農業力學的教學任務。主持和參與教學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壹等獎1項,二等獎2項,教育部教學成果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農業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5篇;主要參與者編輯了2本教科書。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力學和農業機械振動。

簡玉峰

男,漢族,1957 11月出生,陜西蒲城人,黨員,研究員。1982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學士學位。1997—1998,就讀於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研究生班。現任隴東學院科學技術部主任,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中心主任,農學系研究員。兼任省農業學會理事,《甘肅農村科技》編委,《隴東學院》編委,慶陽市專家顧問團成員。

主要研究方向:作物育種與栽培、旱地農業、宏觀農業等專業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示範項目20余項,取得成果18項,獲獎16項(次)。其中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級高校1項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壹等獎3項(次),二等獎5項(次),三等獎5項(次)。* * *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34篇,獲獎論文4篇。目前有3個研究項目。

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入選甘肅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03年入選隴東學院首任學術帶頭人。

劉建寧

男,漢族,教授,1963 11出生於甘肅合水。1995 7月,西北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7月受聘為隴東學院化學系教授。現任隴東學院教務處副主任,隴東學院體委副主任。1995年7月至今,先後三次獲得甘肅省教委科技進步獎、甘肅省教委青年教師成就獎、隴東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主持甘肅省教委科研項目:含硫席夫堿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金屬配合物的直接電化學合成、新型腙試劑的合成及其在熒光分析中的應用等。曾在《中國化學會誌》、《土耳其化學雜誌》、《稀有金屬》、《分析化學》、《無機化學雜誌》、《化學雜誌》、《應用化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中國衛生檢驗》、《蘭州大學學報》、《分析測試與化學試劑雜誌》發表論文。

編輯此段落

馬驍

男,漢族,1966出生,甘肅省西和人,黨員,博士,教授,隴東學院學科帶頭人。現任隴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隴東大學隴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甘肅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慶陽市範仲淹研究會副會長,慶陽市南梁革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04年、2006年先後被評為隴東學院第三屆、第四屆中青年骨幹教師。2007年當選隴東學院首屆“我最喜歡的老師”。2010獲首屆“慶陽市領軍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西北區域史、民族史和邊疆史。在《中國邊疆史地》、《安徽史》、《蘭州大學學報》、《西藏研究》、《搜索》、《新疆大學學報》、《寧夏大學學報》、《西域研究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青海民族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專著《左·甘肅唐宗》,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參加《中國西北通史》清代卷,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0版,擔任副主編;《慶陽通史》主編,商務印書館,2065438年4月+01;主編校對(國家古籍整理工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版。

瞿濤

曲濤(1960.6—),男,山西省運城市人,1976+0參加工作,黨員,1982西北師範大學政治系6月畢業,學士學位。曾任政法系主任、教授、龍東。主要從事隴東老區研究工作,撰寫出版了《隴東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走出困境——隴東老區現代農村經濟研究》、《隴東老區政權史》、《隴東老區紅軍史》、《隴東老區大事回顧》等學術著作,在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部分學術成果獲1995甘肅省優秀教材二等獎,1998甘肅省社會科學三等獎,2002年甘肅省第八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江·

姜,男,1963年2月20日出生,現任隴東學院生命科學系教授、副主任,隴東資源與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動物生物學系主任。1987畢業後被分配到隴東學院生命科學系任教。04年獲得碩士學位。從事專業課教學20年,先後承擔生命科學系“普通動物學”和“普通生物學”的教學。2001獲第二屆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獎。2004年普通生物學課程獲得隴東學院精品課程獎,2006年普通動物學課程獲得甘肅省精品課程獎。主持和參與省、市級科研項目6項。有4項科研項目通過省級鑒定,其中1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4項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1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獲慶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Acta昆蟲學》、《動物學》、《Acta蛛形綱》、《林業科學研究》、《生態學雜誌》等國家級期刊23篇。碩士論文《子午嶺林區步甲科(鞘翅目:步甲科)物種多樣性及生境選擇性研究》獲西北A&F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並被列入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

編輯此段落

大學學報

隴東學院學報創辦於1985,其前身是慶陽師範學院學報。《隴東學院學報》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隴東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刊物。《隴東學院學報》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繼承先進思想、繁榮科學文化”為宗旨,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嚴謹學風和寫作風格。《隴東學院學報》發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和具有學術原創性和理論深度的學術論文,探討社會熱點問題。

為了適應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擴大本刊與作者之間知識和信息的交流渠道,本刊由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網出版。如果作者不同意文章的收錄,請在投稿時向本刊陳述。

《隴東學院學報》是雙月刊,16頁。6月5日出版雙月刊,1,3,4,6為社科版,2,5為自然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