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地藏王廟的經典建築
地藏寺經典建築,因建於地藏寺而得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有效保護這壹國寶級文物,昆明博物館在建設之初,專門在景樓原址設計建造了古建築展廳,有效保護了地藏寺景樓。經典建築地藏寺建於大歷(宋)年間(公元1096-1253),由大歷議會秘書袁鬥光為紀念當時昆明最高軍政長官高而建。該建築由五段紅砂巖雕刻而成,高6.5米。建築呈寶塔形,七層八面,層間有檐。整個建築清晰地雕刻著300多尊佛教密宗佛、菩薩、天王、力士、鬼奴等塑像。大象約1米高,大象不到3厘米。其造型生動美觀,線條流暢,比例協調。此外,樓體上還刻有漢字和梵文,如《建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拜大太陽》、《許願四宏》、《大羅經》等。在全國經典建築中,地藏寺經典建築的造像和人物都是名列前茅的,其造像之精美更是首屈壹指。因此,國內外專家稱贊他“刀痕渾厚,準備精巧”,“滇中藝術之極品”,“中國獨壹無二的傑作”。
滇池地區青銅文化展
雲南青銅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青銅文明中的壹朵奇葩,以其獨特的風格著稱。這種文化始於商代晚期(公元前12世紀),止於西漢晚期(公元1世紀),戰國時期達到頂峰。根據出土文物的特征,學術界將雲南青銅文化分為滇池、洱海、滇西北、滇南四種類型。滇池地區青銅文化分布在滇池及其周邊地區,以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貢田字廟、官渡楊府等大型墓地為代表。典型的器物有銅鼓、貝殼、傘架、銅枕、銅扣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古代昆明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冶煉技術。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的是晉寧石寨山71號皇家墓葬出土的青銅文物、呈貢田字廟墓葬和呈貢石背村墓葬。
恐龍化石展
恐龍是中生代爬行動物的代表,生活在距今2.55億年至6500萬年之間,是這壹時期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雲南是恐龍的故鄉。1938年,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壹種大型早期蜥腳類恐龍,他們以發現地命名為“祿豐恐龍”。在1987、1993年晉寧縣日落鄉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中華雙冠龍”化石和大量恐龍骨骼及腳印。其中“中國梁龍”化石為歐亞大陸首次發現,鄭足跡和楊足跡也發現14屬20余種,為世界罕見。日落以其豐富的埋藏成為雲南又壹個“恐龍之鄉”。
本次展覽* * *展示了中國雙脊龍、巨碩雲南龍、祿豐龍三種恐龍化石,石幹四川龍、天府峨眉龍兩種恐龍模型,以及主要來自晉寧日落鄉的60多具恐龍骨骼化石和近30個足跡化石。
扇韻與芬芳——清代雲南名家精品扇面展
扇是中國傳統書畫的重要形式之壹,也是壹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扇面形作品不僅直接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審美時尚、價值取向和時代風格;也是士大夫思想、藝術、性格、修養的集中體現。“扇韻帶香——清代雲南著名扇面展”集中體現了雲南在與中原文化長期融合對接中逐步形成和構建的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色,更加集中地彰顯了古代雲南書畫藝術的輝煌。
雲中藍韻——明代民窯青花瓷收藏
青花瓷燒制起源於唐代,元代趨於成熟,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青花瓷是素描,鈷是彩色的,釉下彩像水墨畫壹樣清晰飄逸。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純凈、自然、古樸、深邃。它們以樸實無華的造型、清新自然的線條和多變的紋飾著稱,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明代民窯青花瓷藏品包括建水窯、玉溪窯等雲南地方民窯青花瓷,以及隨軍民村落帶入的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展示了不同地域民窯青花瓷的發展、傳承和融合過程。
昆明飛虎隊博物館
壹句好話可以幫助很多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線許多國家和人民的大力援助。
1941 8月1日,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和中國政府的招募下,美國誌願軍第壹旅成立,投入中印緬戰區抗日。壹年後,美國空軍特遣部隊和第14航空隊相繼進駐中國。
由於這三支空軍部隊均由美國人克萊爾·李·陳納德指揮,因其英勇無畏、能征善戰、在天空中的驕人戰績而被稱為“飛虎隊”,並以“飛虎隊”圖案作為隊徽。
飛虎隊的四年歷史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與負責駝峰空運的美國航空運輸兵團中印聯隊和負責對日本本土進行遠程轟炸的美國第58重型轟炸機聯隊、杜利特轟炸機大隊壹起英勇作戰,獻出了生命。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