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投資對生產的作用是什麽?與儲蓄相比,投資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投資可分為生產性投資和非生產性投資。
生產性投資是指生產建設等物質生產領域的投資,其最終結果是各種生產性資產。企業的生產性資產分為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對這兩者投資的直接結果是擴大生產,創造產值。非生產性投資是指投入到無形生產領域的投資,其最終結果是各種非生產性資產,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非生產性投資可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純消費性投資,無利可圖,無法收回。靠的是社會積累,比如對學校、國防安全、社會福利設施的投資;
另壹部分是可以轉化為無形商品的投資。如果有盈利,投資是可以收回的,甚至可以增值積累,比如投資劇院、電視臺、信息中心、咨詢公司等。非生產性投資雖然不直接促進生產,但它為創造適宜的生產環境提供了技術支持,為生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對生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1-2投資對收益的作用?
物質生產部門的分配形成物質生產部門人員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交換領域的國民收入再分配使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人員獲得收入。他們的收入以工資、利潤、地租和利息的形式存在。無論是工資、利潤、地租、利息,都來源於物質生產部門的分配,投資對生產的直接促進作用意味著投資與收入呈正相關關系。投資獲得收益,形成整個經濟體系的收益。(資本家的利潤是投資再生產的動力。)
1-3投資對消費的影響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消費和生產是對立統壹的。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生產也直接是消費”,“消費也直接是生產”,“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從這個角度來看,擴大生產的投資會直接導致消費水平的提高。但投資也不可避免地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投資、消費和儲蓄是處理收入的不同方式。
在收入和儲蓄不變的前提下,投資多消費少,投資少消費多。重投資輕消費的傳統思想主導著人們的行為,投資仍然在拉動經濟增長中起主導作用,甚至近年來還有投資過熱的趨勢;
與此同時,消費低迷,市場疲軟。隨著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買方市場的形成,我國市場經濟進入了需求約束的常態階段。市場機制的要求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消費引導投資為前提,以消費和投資的良性循環為基礎,通過消費和投資的互動,實現擴大內需的經濟增長方式”?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體制發生了壹些新變化,暴露出壹些新問題,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消費增長乏力等。
這給了我們壹個重要的啟示:對於壹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增長,我們認為消費和投資的增長速度越快越好,規模越大。
原因在於,消費和投資作為經濟運行系統中兩個不同的經濟變量,存在著壹定的相關性。同時,它們也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經濟運行規律,即兩個經濟變量的增長率和規模保持適當的比例。投資和消費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和消費範疇。西歐社會經濟中投資和朋克的劃分是分析社會總產品實現的前提。進壹步分析這個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必須遵循比例原則,並進壹步量化這種比例關系。
2.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什麽?
首先,從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馬克思把資本使用的數量和效率作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西方經濟增長理論將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兩類:壹是總投入,主要包括三種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和土地;二是單位投入的產出,主要包括資源配置的改善、知識進步和規模經濟。通過對影響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的。第壹,通過資本投資促進經濟增長;二是通過投資拉動的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三是通過投資促進知識存量的增加和技術進步來帶動經濟增長。從資本投資的角度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二是投資供給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根據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和承受能力,確定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在9.7%左右。中國近期的投資率應該是35%-40%,滿足潛在經濟增長水平的適當投資增長率應該是11.5%,1992-2006年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16.5%作為投資增長的上限。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壹般從產出的角度考察經濟結構,產出是國民經濟各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總產值的貢獻大小和比例關系;壹般來說,從投資的角度考察投資。投資結構是指壹定時期總投資中所包含的各種投資的構成以及在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之間的分配比例。
因此,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也決定了投資與經濟結構的關系。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是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兩個不同方面,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如果把經濟增長看成是經濟總量擴大的過程,某壹時期的經濟總量實際上等於所有結構的總和,那麽經濟增長就等於總結構的增長。
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對經濟增長的分析永遠離不開經濟結構的前提。任何增長都是壹定經濟結構條件下的增長,經濟結構會在很多方面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為了保持壹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需要發展第二產業,為了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為了實現工業化,我們需要發展第二產業。農業發展逐年減弱。雖然目前農業發展對GDP的快速增長貢獻不大(這是農業發展嚴重滯後於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但我國大部分人口在農村,農業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政治的穩定。所以不能太忽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以物質財富生產部門即第二產業的發展為基礎,不能盲目發展第三產業,否則會浪費資源,容易造成經濟波動。目前,房地產超前於經濟增長會帶來很多問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符合當前經濟形勢。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投資是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壹方面,投資是技術進步的載體。任何技術成果的應用都必須通過壹些投資活動來體現,這是技術與經濟的紐帶;另壹方面,技術本身也是壹種投資的結果。任何技術成果都是壹定人力資本和資源的產物,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都離不開投資活動。從我國投資與經濟增長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宏觀經濟存在不和諧跡象,有過熱之嫌;通過分析宏觀經濟不和諧的表面原因和深層次原因,得出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四種看法。第壹,中國宏觀調控的目標應該是降低投資和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延長經濟增長周期;第二,不能忽視改革,強調監管;第三,投資熱主要是房地產熱,過度依賴房地產會嚴重阻礙經濟結構升級。現階段房地產發展宜采取中性偏緊的政策,避免房地產過度投資束縛中國經濟;第四,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不是能源資源短缺和產能過剩,而是壹次性技術和創新能力不足。?
3.投資對經濟過程的負面影響是什麽?
壹是部分企業投資行為盲目沖動,短期逐利目的明顯,跟風現象嚴重。
壹些企業的投資行為往往受眼前利益驅動,盲目跟風。例如,20世紀80年代末的“經濟過熱”現象極大地誘發了許多經營者沖動的投資欲望,結果,壹些無節制的投資企業現在背負著沈重的投資負擔。?
二是投資結構失衡,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受短期利益驅動,很多行業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嚴重。很多生產線還沒建起來,市場形勢變化,導致銷售訂單少了,造成行業產能過剩。
第三,投資促進了生產力,人們的購買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許多人不顧社會發展和生態平衡的現實條件,盲目投資和消費,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汙染、人類發展面臨困境等壹系列全球性問題。同時,物質生活的豐富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健康充實的精神生活,反而讓人被物所奴役。?因此,在投資時,不僅要考慮自身利益,還要考慮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以促進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4.如何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中選擇合適的投資?投資周期,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周期,是壹個被動的、直接的、物質的主導因素。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過程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投資品的需求和生產供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