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音樂課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

音樂課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已成為當前重要的音樂教學模式,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還能開闊教學視野,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是壹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教學手段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強大的學習工具。”因此,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對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音樂課堂中,信息技術被用作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可以為音樂教學服務。

首先,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和應用,從互聯網上方便快捷地瀏覽和下載相關信息和資源,已經成為音樂課堂教學獲取教育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專題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探索、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中,培養他們獲取、組織、分析、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比如我們給學生定了壹個要求——收集世界各地的生日歌,了解他們的創作特色、歷史、風土人情,傳播當地文化,感受不同生日歌中的快樂,讓* * *共同發展,讓* * *共同提高。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壹個人很難收集到這樣的歌曲。只有依靠群體的作用,共同努力,相互溝通,才能完成任務。

最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好信息技術,自己去尋找,進行個性化或協作式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最後,師生可以共同進行學習評價,讓課堂內容豐富而優質!

第二,發揮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音樂信息分析能力。

音樂審美能力是音樂活動主體的基礎。學生在獲取音樂信息時,要依靠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對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篩選、識別和分類。

例如,學生將他們喜歡的文本或詩歌與背景音樂相匹配。首先學生要了解劇情,然後收集表達不同情緒的音樂,最後分類——歡快的、悲傷的、莊嚴的、雄壯的等等。學生發揮音樂審美能力,分析音樂信息。

第三,更好地創設情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有人說,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和成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以圖片、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註意力和教學內容達到最佳結合。

比如在鑒賞教學中,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思考;同時為歌曲的寫作背景和情感表達提供相關的圖文聲像,讓學生在興奮和好奇中學習和思考。比如《雷電波爾卡》欣賞教學中,播放自制課件導入。背景音樂中,歌詞在深沈的黑色背景中緩緩拉起,老師們隨著音樂動情地背誦著歌詞。壹開始同學們覺得很震驚,後來很多同學跟我小聲說,然後全班都加入進來。這樣,學生原本覺得枯燥的鑒賞課壹開始就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第四,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開闊師生視野。

在傳統教育技術條件下,制作音樂、錄制和展示教學信息是非常費力和費時的。如果把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就會變得容易。比如用電腦軟件做音樂,用錄音軟件錄音,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真的可以堅持雙手,隨心所欲。它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比如《彩華》的教學,涉及的地理歷史知識面廣,傳統的說教可能會引起反感。而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大量感性的歷史圖片、視頻等資料,再現作者的生活時代和近代屈辱歷史,學生的民族感情和愛國主義情緒被迅速激發,讓學生在聆聽和欣賞中自然融入作品的情感,從而達到欣賞課的教學目的。

第五,可以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現代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於轉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不平等地位,營造平等、民主、公平的和諧環境,而且有利於學生以信息技術為認知工具和創新平臺進行探索、創新和實踐。然而,在壹支粉筆壹塊黑板的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渠道少,能力弱。

在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壹種認知工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教學要求,利用計算機及其網絡收集和處理相關信息;另壹方面,如果部分學生正在學習音樂專業技能和特長,可以使用樂理學習軟件《音樂實踐》、音樂欣賞軟件《震撼》、視唱練耳軟件等進行輔助教學或自學。在學習中,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難度和調整學習進程,還可以靈活配置練習項目,並能在隨機練習中得到及時的評價;同時,這些軟件提供了大量的在線幫助,每節課都有相關的理論背景、互動教程以及使用方法。在這種互動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第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快樂而善於學習。

誰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學生的思維,還可以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從而使教學寓教於樂。比如《背江南》是壹首抒情歌曲,音樂語言凝練,表達詩意,按照通常的教學方法很難活。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學生可以和歌中的少年壹起去“江南水鄉”。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讓他們看到江南小橋、古鎮的迷人畫面,仿佛就在附近。這怎麽能不引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呢?他們怎麽會不樂意學習呢?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於靜態刺激,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材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還原其生動的面貌,成為生動直觀的形象。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有圖有像,自然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雖然有很多優勢,但也不能完全放棄傳統教學的優勢。傳統教學在學習知識上更有針對性,能更靈活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傳統教學和信息技術各有利弊。只有在實踐中把它們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與音樂課堂教學的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的主導課程學習模式,也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