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人:把希望寄托在電話上。
心理咨詢師不是神,不可能壹個電話就解決求助者的所有心理問題。打電話希望也反映了求助者潛意識裏不想面對自己,回避問題的心理模式。也許他只是想找個情緒化的“垃圾桶”說說,讓自己放松壹會兒,而不是真正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有些來訪者覺得咨詢師在電話裏三言兩語就給出了“解決方案”,效果好了再來。這種情況不尊重咨詢師的工作,還有壹個弊端就是安全原因。比如有壹次,壹個中年男人打電話說他十幾歲的女兒得了抑郁癥。問怎麽辦?我問是什麽時候在哪個機構確診的?男的說:還沒確診。我看著和電視上的書壹樣的行為。肯定是!妳應該先在電話裏告訴我什麽?我只能實話實說:在見到來訪者本人之前,我無法做出任何判斷。容易犯錯!
第二種人:壹開口就問輔導員:妳能為我解決什麽問題?!
心理咨詢是來訪者和咨詢師在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真誠溝通的過程。在咨詢中,心理咨詢師通過多次專業的心理和技術咨詢,逐步讓當事人改變自己,成長,擺脫痛苦。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是求助者要積極配合,信任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是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他們解決問題。
臨床會診和臨床醫學有相似之處,醫院沒有辦法保證手術百分之百成功。這是客觀事實。所以心理咨詢師並不是完全解決妳的問題,而是在克服焦慮、不安、恐懼、懷疑、創傷的過程中陪伴妳,幫助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來訪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來訪者會問,如果咨詢不能解決事情,那還有什麽意義?幫助學生緩解焦慮,提高高考成績不是很有意義嗎?幫助來訪者提高婚姻幸福感,挽救婚姻,難道沒有意義嗎?幫助抑郁癥患者找回生活有意義嗎?幫助壹個家庭促進關系和諧有意義嗎?
三類人:在QQ上和咨詢師聊天。
QQ聊天容易陷入不正規的心理咨詢。如果沒有支付,因為沒有權利和責任的劃分和限制,雙方都比較隨意,大部分逐漸變成閑聊,耽誤了對方的時間,效果也不好,對求助者的隱私保護也不利。尤其是在QQ裏,訪客會拋出壹個很籠統的問題,比如:最近很煩躁怎麽辦?然後讓心理咨詢師來回答,那麽這種問題和不說是壹樣的,因為心理咨詢師關心的是問題背後發生的事情,比如“煩惱”和什麽有關?什麽時候開始的?煩是什麽感覺?有什麽例外嗎?這可能與幾十個因素有關。所以在QQ裏和咨詢師聊天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第四類:能不能少交點?
咨詢師的收費是根據自身資質、能力、學習投入成本、市場需求等綜合因素。心理咨詢師考慮到老師和醫生的雙重角色,求助者的討價還價行為是不尊重對方的勞動成果,更不要說自己的表現,這也反映了他們潛意識裏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輕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好了。如果個別求助者確實經濟困難,可以向咨詢中心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先支付壹部分輔導費,其余部分按照承諾的還款計劃分期支付。壹個人要敢於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真正成熟。
有些來訪者仍然把心理咨詢等同於交談和聊天。關於這個技術問題,這裏就不贅述了。再來說說顧問的費用。顧問必須首先獲得國家咨詢。費用從4000到1000不等,時間成本至少兩年。(獲得三級後晉升二級)。取得二級證書後,需要接受1~3年的監督,這個費用從2萬到8W不等。監管時可以接受壹些心理案例。小時數應超過100~200小時。壹天8小時案件是否滿,好的情況是壹天1~2起,壹般情況是幾天受理1起。總時間成本1~2年,學習期間工資只能按基本生活標準領取。壹個基本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需要三到五年的投入,幾十萬的學習費用(華中地區標準),才能獨立工作。(雇傭後購買場地、廣告、人力、硬件投入等費用另計)。即使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師仍然需要長期的心理督導和定期的學習(會產生費用)。有人說有的咨詢師收費只有80~120小時,而淘寶的心理咨詢師60元收費只有80 ~ 120小時。那我只能說:我不確定妳找的是不是心理咨詢師。謹慎是最好的。所以,請來訪者尊重每壹位為這個事業付出心血的專職心理咨詢師。
五類人:我在別處咨詢過,但是不好,花了錢。可以先咨詢我再付款嗎?
咨詢效果和很多因素有關,咨詢效果不明顯不完全是咨詢者的責任。如果求助者對試壹試持懷疑態度,必然導致咨詢效果打折扣。人的心理是微妙的,復雜的,不可預測的,心理咨詢本身就很有挑戰性。對於求助者來說,這無疑是壹次心理冒險。除了對金錢損失的恐懼,對人際交往的信任,還有可能遇到壹個合適的心理咨詢師,開始壹場改變自己,成長心智的運動。心理咨詢費的支付本身就是心理咨詢的壹部分,反映的是求助者是否有決心改變自己的開始。這恰恰說明了來訪者對心理咨詢的理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妳不能去餐館給妳要壹桌菜,吃完再付錢。
六類人:從不預約的人
咨詢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聘任制。如果不提前預約就上門咨詢,可能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壹是找不到合適的咨詢師,因為咨詢師壹般不會不預約就在咨詢室等客戶,而且大多是心理咨詢中心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第二,也有可能是心理咨詢師忙於個案咨詢,無法同時幫到妳。還有壹種情況是,第壹次來的來訪者故意不預約,理由是想看看咨詢師在做什麽。這種關系的建立首先是基於不信任。其次,也影響了咨詢和走訪的關系。
七類人:約好了不準時來,或者臨時爽約不提前告知的人。
咨詢師壹天的有效工作時間是有限的。因為工作性質是壹對壹咨詢,時間相對固定。如果咨詢師來晚了,會因為咨詢時間不夠而影響效果。如果延長時間,就會占用下壹個幫手預留的時間。所以求助者和咨詢者盡量提前10分鐘在咨詢室準備。對於咨詢者來說,臨時沒有提前告知已經付出了時間成本,所以雙方的責任和權利會在正式的課程咨詢中約定,違約者要為自己的遲到或沒有告知承擔壹定的經濟賠償。有壹次壹個來訪者白天要上班,約了咨詢師晚上20: 00在咨詢室見面。事實上,顧問通常只工作到18: 00 pm。誰希望這個訪客臨時爽約,不提前告訴他呢?給咨詢師造成的困擾可想而知。對咨詢者最直接的傷害還包括:如果咨詢者預約了某壹天之後的來訪者,那麽在預定時間(2小時)內將無法接待其他來訪者。如果來訪者未能赴約,咨詢師約好的兩小時工作的好處就受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