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ERP系統與VRIO條件

ERP系統與VRIO條件

根據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理論模型,ERP系統能否給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問題就變成了是否滿足VRIO條件:①ERP系統能否給企業帶來價值;②ERP系統是否能擴散到競爭對手,或者ERP系統是否稀缺;③ERP系統是否不可模仿;④企業能否充分利用ERP系統,也可以說是ERP是否不可替代。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文對ERP系統的業務興趣、應用範圍、實施流程和管理技巧進行了分析。

ERP系統的2.2.2.1值

ERP作為壹種基於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活動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工作流進行整合和綜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企業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從而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APICS的統計數據顯示,ERP系統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包括減少庫存、減少延遲交貨、縮短采購提前期、降低制造成本、減少管理人員和提高生產能力。考慮到ERP在中國企業的實施,可能更多的是關於競爭地位和供應鏈管理(SCM),如表2.7所示[20]。

表2.7中國企業實施ERP系統的效益

通過ERP系統的實施,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會帶來無形的效益,比如客戶滿意度和辦公效率的提高。然而,ERP系統的無形效益是通過價值聯結、價值加速、價值重組和價值創新間接實現的,其價值不僅具有明顯的滯後效應,而且難以用直接的貨幣量來衡量,以至於許多學者對ERP的效益評價做了大量的研究,從運營效益、管理效益、戰略效益、it效益和組織效益五個方面綜合分析了ERP的商業效益。因此,ERP系統的實施價值是顯而易見和巨大的。

2.2.2.2缺乏ERP系統

正是因為ERP系統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有形和無形的價值,ERP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500強企業中有80%實施了ERP,中國有數千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ERP軟件,涉及制造業、化工、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基於1999美元的ERP投資,有西方學者預測5年後ERP投資將上升到50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100億美元,而AMR認為2002年全球ERP市場收入已經達到520億美元[21]。圖2.5和圖2.6顯示了ERP軟件在中國的增長趨勢和ERP在美國企業的應用情況。

由此看來,隨著實施ERP系統的企業越來越多,即使是能夠快速有效實施ERP系統的企業,也只能保持暫時的競爭優勢。其實很多後續企業應用ERP系統的目的是為了生存不落後,而不是為了獲得競爭優勢。他們將ERP系統視為保持競爭地位的壹種手段。可見,ERP系統很難成為企業的稀缺資源或能力。

2.2.2.3 ERP系統的模仿

作為壹個企業信息系統,ERP不僅是壹個技術系統,也是壹個社會系統。其實施過程不僅僅是計算機系統的更新,還涉及到業務流程再造(BPR)以及組織結構和企業人員的調整。針對這種復雜的實施過程,許多學者開始探索ERP實施方法體系,先後提出了壹系列方法模型,如三階段(立項階段、試行階段、正向和向上階段)、六步驟(啟動、分析、適應、驗收、習慣和推廣)、BPR+ERP模型等。每壹步的失敗都會導致整個系統實施的失敗,只有系統實施完成並與企業流程相匹配,ERP系統才能作為壹種先進的資源或能力發揮杠桿作用。

圖2.5 2003年和2005年中國ERP市場銷售,賽迪顧問市場調查報告。

圖2.6美國企業對ERP的使用:rut ner S . M .等人,2003年。集成物流系統對電子商務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影響。運輸研究E部分,39: 83 ~ 93。

實施過程的復雜程度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競爭對手的模仿。另壹方面,較晚實施ERP系統的企業會吸取前者的經驗和教訓。此外,聘請有實踐經驗積累的咨詢公司和軟件供應商,有可能更快、更有效地實施ERP系統,這將大大削弱ERP系統的“先手”優勢。值得註意的是,壹些系統供應商將ERP軟件視為“最佳商業實踐”,企業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適應自己已經設計好的流程,這樣企業永遠不會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如表2.8 [22 ~ 23]所示,列出了主要供應商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這在壹定程度上說明了ERP系統的可模仿性的難易程度。

表2.8中國與全球ERP市場供應商比較

2.2.2.4 ERP系統的組織

在實踐中,大量的ERP項目無法在預算內完成,這往往歸咎於企業管理者水平低,定制功能太多,遺留系統或數據復雜。ERP項目成功的先決條件取決於業務流程的合理重組、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和參與、供應商之間的友好合作以及項目團隊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是為什麽國內外許多學者花費大量精力對ERP實施進行調查,目的是尋找ERP實施的關鍵成功因素,其中壹些因素被公認為是業務流程的再造和企業管理者適應並學會使用新系統完成工作的技能。

另壹方面,與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相比,ERP系統的投資風險更大,風險可能來自企業的外部環境(如系統開發人員的能力、咨詢公司的聲譽、上下遊企業的管理狀況)、企業的內部因素(如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管理水平和人員技能)[24],也可能存在於軟件的二次開發或定制中。壹些西方學者在對許多實施ERP的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後認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實施ERP的風險不盡相同,即使是同壹類型的企業,其風險也不盡相同,不僅與企業本身所處的歷史時期有關,還與咨詢公司的適應性、戰略定位、合作程度等有直接關系。因此,受組織、管理、技術、政治等復雜因素影響的組織管理能力直接決定了ERP項目實施的質量,同時這種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能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