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泉州南翼新城城市規劃

泉州南翼新城城市規劃

形成“壹心兩帶三群”

泉州南翼新城(安平區)的城市發展定位是:泉州南翼副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泉州現代加工業制造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性裝備制造基地;構築夏泉與泉臺合作平臺的戰略前沿。

在空間結構上,形成“壹心、兩帶、三群”,基本呈現“北部工業物流、中部綜合服務、南部港口服務”的空間格局。

“壹心”是指以安海、水頭為基礎的綜合服務中心。規劃以安海、水頭為依托,加強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南翼新城核心,為南翼新城(安平區)提供商業金融服務、信息咨詢、會展會議、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

“兩帶”是指安海灣-大營溪-石壁水庫生態景觀帶和南部沿海特色景觀帶。安海灣-大營溪-石壁水庫生態景觀帶通過水系和兩岸綠地形成連接山海的生態景觀帶。該景觀帶內有石壁水庫景區、安平橋旅遊景區、水上運動中心、鄭成功文化旅遊區等景點。同時,充分利用南部海岸線,打造濱海特色景觀帶,提升整個南翼新城(安平區)乃至泉州城市形象。

“三組團”是指北部的工業物流組團、南部的東石副中心組團、石井臨港組團。

濱海將成為未來城市公共活動的舞臺。

泉州南翼新城(安平區)總體城市設施規劃原則是:向大海要空間,城市主體形象向濱海壹側開放,濱海地區是未來城市公共活動的舞臺,根據情況自然開放廊道,打通面向港灣的山體通道。從內灣到外海和海岸的視覺軸線延伸到城市空間發展的軸線。結合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圍繞海灣設置五大主題功能區,定義濱海空間的節奏和變化。環灣道路和跨海通道與濱水功能組團相連,主題功能區與港口、產業、居住等組團錯位發展,推動環灣城市功能壹體化進程。

在城市整體功能布局上呈現為:壹灣(環安海灣開發區)、兩中心(體育休閑中心、文化商業中心)、三中心(行政核心區、東石新城核心區、商貿物流核心區)、五組團(安平大橋歷史生態示範組團、歷史文化名城展示組團、港口新興產業基地組團、濱水高尚住宅社區組團、深水港物流綜合組團)。總體設計理念是:以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背景為基礎,不同的城市組團以水為設計元素,打造以水為舞臺的城市新區。

在概念性城市設計中,規劃單位對行政核心區、東石新城核心區、商業物流中心區等重點區域進行了城市設計。

——行政核心區主要建築軸線為南北向,北部視覺中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南部軸線與東石新城遙相呼應,以東石新城標誌性建築為視覺中心,再望浩瀚大海和與泉州隔海相望的寶島臺灣省。該區域所在地周邊綠色景觀資源極其豐富,以安平大橋為核心的城市公園、河流構成的水系環繞核心區。

——在東石新城核心區,通過綠化廊道將水景和綠化引入市中心,使綠色與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充分滲透,打造綠色宜居的濱水新城。東石新城與石井鎮隔河相望。規劃以“縫合城市,打通脈絡”為理念,強調兩岸新城在空間結構上的呼應關系。

——在商貿物流中心區核心地段規劃海景五星級酒店,打造區域標誌性建築。規劃充分整合了商業物流港區的遠期和近期發展。近期主要以填海造地為主,建設區域性重要港口物流。規劃機場立交以西區域主要提供商務、居住、辦公等服務,以滿足未來城市的遠期發展需求,提升區域整體濱海形象。為適應城市空間結構,南翼新城的路網結構也采用組團式布局結構,以綜合服務中心和與三個組團相連的快速路作為城市交通主幹道的主骨架,各組團以此組織主、次、支路,采用“環形+網格”的布局形式,形成組團間主幹道連接便捷、組團內自成體系的路網格局。

按照大城市的標準,城市道路分為四類:快速路、幹道、次幹道和支路。

區域高速公路紅線寬度為80-100m;其他城市高速公路紅線寬度為40-45米;主幹道紅線寬度40-50米;次幹道紅線寬度30-45米;支路紅線寬度為18-25m。

綠地規劃

規劃建設“兩帶九廊多點”基本格局。

“兩帶”:指安海灣-大營溪-石壁水庫生態景觀帶和南部沿海特色景觀帶;

“九廊”:充分利用自然條件,規劃確定九條生態廊道縱橫交錯,與兩條生態綠帶相連,形成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骨架。

“多點”是指城市公園,主要包括綜合公園、特色公園、居住區公園、郊野公園和濱江帶公園。規劃在大盈河兩岸,特別是安平橋地區,要盡可能多的保留濕地,形成城市的綠肺,在其他溪流兩岸留有足夠的綠地,形成生態廊道。在面海方面,要結合安海灣的自然形態特征,形成面海壹體、海城壹體的城市景觀。濱水與濱海建築在尺度、單體建築界面長度、外墻設計上要相互配合,以層次高度的形式發展,形成層次感和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