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到了男方家的村頭,先鳴鑼吹號,男方接待客人,出門迎接。這時,轎子正在街中央慢慢地走著。轎子賣弄精神,穩穩當當地搖著轎子,這叫壓馬路,搖轎子,踩馬路。粗細樂聲花式奏起,看熱鬧的男女老少簇擁著轎子來到男家門口。婚禮賓客先在轎子上放壹組鞭炮,或者說三炮,然後轎子面對西神的位置就定下來了。這時男方家的門是關著的,所以讓轎子在門前停壹會兒,這叫勒性、憋性、驟性。目的是讓新娘性格柔和,對婆婆百依百順。在很多地區,這個時候就要“燒轎子”或者“燒汽車”。兩個小男孩或女孩,舉著用麻桿或稈做成的火把,圍著轎子或轎子燒三圈。在臨清,轎子落地,丈母娘上前呈上用紅紙包著的織布機“剩花”,讓新娘拿著,表示丈母娘和媳婦在壹起紡紗。在德州,老人過來在轎子頂上扣壹個篩子,叫“重圍”,意思是惡鬼逃不掉,要在轎子底下潑壹盆水,叫“潑湯”。在蒙陰、費縣,男人為了慶祝幸福,考驗女人的才情,往往會在轎子下放壹些易碎的石頭,公公故意板起臉,聲稱新娘要說幾句吉祥話,才能下轎。有了那個聰明的新娘,她順口念道:“新婚夫婦壓石頭,兒孫有官做。”於是大家都高興起來,馬上有人端來兩碗舒緩茶。新娘不喝,就倒在轎子前。這時,龍口有壹種祭拜門神的儀式。門口的祭壇上放著豬頭、雞、魚,新郎的叔叔領著他到門口磕頭祭祀。只有向門獻祭之後,他才能開門。新娘下轎子前,壹般由兩個姑娘或兩個已婚婦女來掀簾子。在泰安壹帶,兩個姑娘先“遞箱子”,然後把壹袋麩皮和壹袋鹽遞到轎子鞋裏,新娘手裏拿著箱子從轎子上走下來。鄄城是指新娘下轎後,兩個孩子分別拿壹袋麩皮和壹袋鹽塞在新娘手裏。鹽和麩皮的意思是“賢惠”和“有福”。有的地方下轎子前要用鐵炭烤新娘的腳;有的地方轎子裏放壹把斧子,丈母娘要去“招財”。新娘在家裏穿上轎子鞋後,腳不準著地,直到脫鞋坐在洞房裏。所以下了轎子要走紅地毯,這叫“倒地毯”。新娘壹頭紅發,由兩個已婚婦女攙扶著,懷裏抱著瓶子和鮮花。他們有的點著火把,前面壹個挑著火盆來到大門口。門口有壹塊打布的石頭,石頭上有壹個馬鞍,馬鞍上有壹串錢。新娘從上面走過,這叫“平安前進”。第二道門放壹個火盆,新娘走過去,象征著以後的生活繁榮昌盛。膠東和魯北都有在門邊放兩束草,用少女的衣服裝扮的習俗,稱為“獅子王”和“草女”,臨淄則在門邊酬。泰安、淄博、濱州、濟寧等地區,新娘進門時,必須在門上壓壹對紅磚和筷子,有的還要由兩個屬龍虎的人擺放。據說它可以辟邪。當新娘走進院子時,壹些人撒上谷物、紙屑、草結、麩皮、栗子、棗、花生等。壹路辟邪。有的地方還同時放火燒和蛋糕,人們爭相取樂。當新娘被扶進庭院時,祭天拜地的儀式就開始了,這是婚禮成功的主要標誌。天地桌放在堂前,上面有壹個水桶和壹個升降機。裏面裝的是高粱,蓋上紅紙,桶裏插著壹桿秤。鬥前鬥內燃壹束香,鬥前立壹面銅鏡。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紅地毯上,女的在東,男的在西,跟著證婚人的喊聲,壹個拜天地,壹個拜高堂,夫妻二人互相拜完,送進洞房。泰安在香案前拜天地。香案上有供品,點上香燭,香案下鋪上紅地毯,擺上蛋糕。新郎向天地磕頭,新娘站在蛋糕上壹動不動。有些地方祭天地時,人們抓起桶裏的高粱撒在新娘頭上,稱為“撒耳”,其實是“撒特物”。在萊陽陽軍鄉,轎子到了門口,公公向前把轎子的簾子拉上。扶新娘下轎子前,要用爐子烤新娘的腳,新郎則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稱“壓炕”。把新娘扶到大門前,連叫三聲新郎的娘家姓。新郎聽到聲音,陪著新娘跨過馬鞍進入大門。拜天地前,公公在天地桌前磕頭,拜天地後,進家門,公公用秤桿摘下新娘的紅蓋頭。摘下來的紅蓋頭要馬上扔到屋頂上,越高越吉祥。在日照等地,拜天地時,管家或轎夫在新房門上掛門簾,邊掛邊念叨吉祥話:“上至八仙,下至八仙,請掛門簾。上面掛個簾子生個貴子,下面掛個簾子生個狀元。雙手合十,壹冠壹花。”儀式結束後,新郎會用壹條紅綢帶著新娘去洞房。跨過屋前滴水的屋檐時,新娘就要跨過去。據說“要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在洞房入口處,新郎用祭壇上的天平除去新娘的腮紅,然後新娘進入洞房。之所以用秤挑蓋頭,是因為舊秤每斤16兩16星。根據南鬥和北鬥七星中的六顆星,加上伏、祿、壽三顆星,* * *應為十六之數,意為“吉祥如意”。不是所有的蓋子都是門前秤挑的,有的是洞房用手揭開的。在臨沂、濟寧壹帶的壹些地方,新娘下了轎子後,壹個小姑娘提著壹塊長方形的用紅布綁著的臘肉做領舞。新娘進洞房時,把臘肉扔到房後,據說可以避邪。在臨清地區,新人進洞房後,新郎將壹口酒噴在新娘的頭上和臉上,然後給新娘端來壹碗面,讓她挑炕席下的面,俗稱“長壽面”。新娘被送進洞房後,有的摘蓋頭,喝轎子,有的開臉,加冕,重新打扮,然後在餅或石板上就寢,向著喜神的位置坐下,這叫“坐在床上”,鄒平叫“坐在床上”。這時有人拿來了栗子、紅棗、花生等。到床上讀“壹把栗子,壹把棗,明年生個大寶寶”,這叫“攤賬”。以前坐單要三天,所以新娘要在結婚前幾天節食,以免坐單時尷尬。後來改成壹天或者象征性的壹個下午。日照當地新娘進洞房後,新郎新娘會吃鄰居送來的餃子,俗稱“小米飯”,並在床下放壹些餃子給孩子吃。人們認為孩子們吃這種餃子。微山縣,新娘被送進洞房後,扶她下轎子的女人掀開臉,在臉上滾了幾個紅雞蛋,壹邊滾壹邊念吉祥話:“紅雞蛋,壹串臉,今年吃喜包子,明年吃喜蛋。”新郎白天不準進洞房。習慣上認為,白天進洞房,壹輩子怕老婆。晚上,客人走後,由壹對未婚少女護送進洞房。到了洞房,壹個姑娘改點燈,另壹個念叨吉祥話:“夕陽西下,壹對大姐點燈。床上坐著的是華夫人,英俊的相公進門。花姐姐,帥相公,壹枕兩頑童。”新娘坐在洞房裏,親戚朋友鄰居來看她,要她點壹支煙,要她要糖果點心,大吵大鬧。無棣縣此時不鬧媳婦,鬧婆婆。來看新娘的人從鍋底摸壹把黑灰,抹在婆婆臉上。她婆婆不僅不惱,反而樂了。她穿得越多,就越受歡迎。在洞房外面,新郎正忙著用酒招待客人和朋友。娘家來的客人都是貴客,必須請到正房坐,由相應的人陪同,其余由親戚或莊鄉招待。壹般男女是不同的座位。梁山縣中午辦喜宴,男方請人陪嫁娘家,單座,七個客人。梁山東邊有八盤八碗,俗稱“八八席”,梁山西邊有“十碗”。宴席上,新郎自己入座,安茶、安久、安凡。席間敬酒,先是新郎的哥哥,然後是新郎,最後是新郎的父親,喝三杯。過去,舉行婚禮的人經常唱快樂的歌來祝賀他們。大部分都是以乞討為生的窮人。他們聽說有人有喜事,就來湊熱鬧,混飯吃。這些人叫二郎,唱的多是悼詞,即興發揮,竹板壹打就在門前唱。他們的話是:明月照九州,
裏面掛紅燈,外面掛絲綢,
今天,黃道十二宮是幸運的,
轎子被擡到大門口。
在大門口,鋪上紅地毯,
吹喇叭和鞭打,
旗兩邊立著鑼傘扇,
新娘下了轎子,被貴胄攙扶著。
穿紅色外套和紅色襯衫,
拿著酒壺的兩邊,
貴族和新娘走在壹起,
跨過石頭和馬鞍。
進入大門,喜氣洋洋,
進入第二道門,保持安全,
我壹走到院子裏,
整個八仙表:
壹桶谷物,壹桿秤,
三支箭,壹張弓,
焚香獻祭,
敬天地之祖。
新娘來到院子裏,
叫新郎拜天地。
壹個崇拜天堂,壹個崇拜土地,
三個拜神公婆滿意了,
拜四季發財,
五福臨門,
六次崇拜,六次成功,
崇拜七星和紫色氣體,
向八仙表示祝賀,
九拜九贈大官,
十次就診後壹切順利。
.....二郎唱著快樂的歌,進門喊著“恭喜爺爺!”他跪下磕頭,把紅線織成的“錢串”扔到院子裏撒了壹地,然後起身退到門口找個地方休息,等著領賞。管事的要趕緊把“錢仔”接走,給他打賞,還要照顧他吃壹頓飯,才能打發走。壹般白天的婚禮都是晚上喝酒,俗稱交心酒、敬酒、結婚酒等等。在古代,“變戲法”是分開喝。後來兩個酒杯用紅線綁在壹起,或者分杯喝。這是夫妻第壹次面對面喝酒。平時也有發生關系的人,氣氛還挺活躍的。換杯是指新郎左手拿著杯子遞到新娘左手,新娘遞到新郎右手。夫妻二人同時喝半杯,然後交換酒杯再喝。做媒就是用紅線賺錢,壹頭壹根,放在兩個酒杯裏。夫妻二人同時喝,或者先把酒杯交上來再喝,但是錢不能從酒杯裏拔。好玩的,紅線越短越有意思。喝親密酒的時候可以做愛,這樣新郎新娘可以互相安排菜肴,甚至互相餵食。敬酒後,在威海,新娘要吃壹碗牡蠣和壹碗老魚,寓意“站起來”,“白頭偕老”。在沂蒙山區,新娘要吃雞蛋,雞蛋往往要煮到八分熟。吃飯的時候,別人故意問“妳活著嗎?”新娘溫柔地回答“壹生”,意思是生個孩子。然後還要吃栗子,棗之類的。壹人念“先吃栗子生兒子,先吃紅棗生嬌娥……”。這時,小姑子和婆婆也出現了。先是嫂子在床下放了個新尿壺,大聲念著“離開尿壺,離開尿壺,等到明年抱我小外甥。”婆婆在床下放了壹個木墩,還寫著:“砍木墩,砍木墩,等明年抱孫子。”接下來吃長壽面,在場的人為了湊熱鬧都搶著吃。有的地方夫妻喝完交心酒後,下床去扛尿壺,叫扛聚寶盆。丈母娘在洞房關上門,新娘叫門。婆婆問:“是誰,是什麽?”用“妳媳婦和妳兒子扛著聚寶盆”來回答,然後開門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