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空間布局結構由集聚向集聚與分散並重轉變。18世紀爆發的工業革命,將資本和人口集中到城市,開啟了現代城市化的進程。城市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規模經濟和制造業集聚為基礎,以交通技術進步為條件的集中化趨勢。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網絡將打破城市居民工作、教育、生活、購物、醫療、娛樂的時空限制,人們對辦公室、學校、購物中心、醫院、交通工具的依賴將大大減弱。壹些工業生產對資源的依賴和高度集中的生產規模也降低,削弱了集聚的動力。這大大拓寬了城市的活動空間,使城市各種功能的地理分布得以延伸,城市空間布局結構也呈現出擴散的趨勢。在擴散的大趨勢下,城市也有壹定程度的集聚。現代社會越來越復雜,需要更高質量的協調合作,這就要求城市的各種功能處於中間。
心臟區域重新團聚了。現代信息技術使城市發展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更自由地選擇其規模和空間布局結構。擴散趨勢會導致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產業和人口分散,使其部分產業功能外移,城市外圍出現壹些工業生產區的新城市群,使城市的功能結構得到凈化,空間劃分更加清晰;集聚的趨勢促進了中心區的進壹步發展和繁榮,城市中心的功能更加強大。
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的功能日益加強。壹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為信息處理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條件,為人們有序使用信息提供了便利;另壹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加速了信息的產生和傳遞。壹個城市是區域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交通、通訊、科技實力和大眾傳媒的服務水平優越,信息交流便捷,為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同時,城市中心地位的加強也要求信息產業加速發展。信息產業作為新興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必然首先在城市中興起。在新技術革命興起的今天,城市不僅是人和物流的集散地,也是創造、獲取和傳播信息的場所。信息是壹種資源和財富。信息發展和服務水平、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已成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隨著信息網絡化、信息服務社會化、信息產業產業化和信息市場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我市具備了發展信息產業的最佳環境。各級城市將逐步成為不同地區的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務中心,特別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功能將日益加強。總之,與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的發展過程相對應,城市發展史也將經歷從政治中心到經濟中心再到文化信息中心的演變過程。
有可能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城市交通問題是城市增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現象之壹。解決交通擁擠和擁堵的傳統辦法是發展集體交通系統,限制私家車的發展,增加路網密度等。,但都只是“抓靴搔癢”,“治標不治本”。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城市交通問題產生於日益增長的交通量和滯後的交通設施之間的不平衡。因為現代信息技術使人類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變了人們與外界的交流方式,城市的出行次數和次數減少了,城市的交通總量必然下降。其次,現代信息技術將大大提高現有交通設施的服務水平。通過建立ITS,解決“人車內部信息-車外可見環境信息-車外不可見環境信息”系統的信息傳遞和交換,全面動態地協調和控制城市交通流,實現城市交通的高效率。基於以上兩點——交通量的減少和交通設施服務水平的提高,輔以引導性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交通服務高效快捷。
6.讓城市建築智能化。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賦予了現代建築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壹座智能建築於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建成,現在智能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的象征。壹般來說,智能建築具有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通信自動化、消防自動化、安防監控自動化等功能。
7城市管理和監測手段更加發達。我們知道,城市是壹個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復雜系統,城市管理是壹項涉及面廣、變量多、層次多、目標多的綜合管理。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更加復雜多變的城市發展趨勢。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非常迅速地提供各種背景信息,減少因通訊手段落後、模式簡單、郵路錯誤而造成的信息失真,使決策更加科學、細致、及時。城市管理和監控手段將會更加先進和發達。借助計算機網絡,城市建設和管理才能真正擺脫“人治”,走上“法治”的軌道。
它全方位地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影響著城市的有形方面,而且對城市沒有任何影響。
形狀也有影響。信息網絡使“遠程辦公”、“遠程教學”、“網上購物、醫療和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壹部分,並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向社會表達自己的意願。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社會將進壹步走向開放和民主化。
二,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的發展就像壹把雙刃劍,壹方面給人類的未來帶來光明,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另壹方面也給人類的未來蒙上了壹層陰影,讓人擔憂和擔憂。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能會加劇人類生態環境的惡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居住標準的選擇從關註城市空間位置轉變為關註居住環境,這必然會加速城市人口向農村的疏散,使殘存的森林、荒野和珍稀動植物更快地消失。這就要求政府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管理。
2.城市人口就業壓力增大。雖然現代信息技術創造的工作崗位是否比它取代的工作崗位少還存在爭議,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社會的就業結構向智能化發展是* * *知識。所以至少現代信息技術會導致結構性失業。解決這壹問題的根本在於人們的“終身學習”,這就需要城市教育信息網絡的便利。
3使不同地區之間的信息分配不公平。信息高速公路可以縮小地區間的空間差異。但是,由於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是有順序的,它到達的地區是先有後有,這就導致地區之間的信息分配不公平,城鄉之間的差距可能會擴大。大城市的城市規劃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壹點,全面考慮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
4加劇社會孤立問題。在工業社會,人們對居住地的選擇往往取決於三個因素:交通距離、環境條件和個人收入。在信息社會,人們的居住主要取決於環境和收入,而收入主要取決於智力,這必然導致人口進壹步分化,城市空間嚴重隔離,從而破壞合理的社會結構。
人類信息環境正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在給人類帶來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的同時,也使人類的信息環境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如侵犯隱私、知識產權、信息汙染、信息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