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馬快樂中的媒體報道

馬快樂中的媒體報道

選自《第壹財經周刊》。作者:吳陽應暉

原標題:給我的醫生打電話

林虎是北京望京醫院的創傷科醫生。他平均每天要接診40多位患者,其中超過壹半的人提出了壹個有些尷尬的要求:需要壹個電話號碼,以便進行診後咨詢。

“在工作中,我接電話不尊重面前的病人,不接電話也不尊重打電話的人。”林虎告訴《第壹財經日報》。

他嘗試用電話以外的方式與患者溝通,比如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由於微信官方賬號的後臺操作很多都必須在電腦上進行,他無法利用工作中的碎片化時間回復患者。而且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的設計更適合大範圍推送信息,壹對壹的交流不太方便。

林虎和其他醫生的麻煩讓快樂的馬看到了機會。2065438+2004年7月,創辦“壹呼醫生”,壹個患者和醫生之間的社交平臺。

加入醫生後,醫生會得到壹張二維碼名片。每壹個看過病的患者,都將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通過微信與醫生建立聯系,隨時在線咨詢醫生,在線支付相應的咨詢費用。並且醫生可以使用醫生的App對患者進行批量管理。

決定從萬達電商辭職的時候,開心馬花了1個月做市場調研。和很多創業者壹樣,他也選擇了互聯網領域。他發現這個領域主要有兩個趨勢:壹個是和傳統行業的結合,壹個是O2O。這兩種趨勢本質上是壹回事——用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的落後和低效。其中教育、金融、醫療領域的機會更大。“這三個行業都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化改革,抑制了很多市場需求。”開心馬對《第壹財經日報》說。

作為百度前品牌營銷總監,開心馬在醫療行業積累了不少資源。民營醫院壹直熱衷於用百度搜索有競爭力的排名進行推廣,所以開心馬跟很多民營醫院的領導都有過接觸。在中國的醫療領域,他們的思維更加市場化。開心馬和其中壹些人聊天後覺得,診後隨訪是壹個比較空白的市場,但是很值得探索。

醫生和患者都有強烈的診斷後溝通需求。比如病人做完手術,有時候傷口會癢。如果他去找其他醫生治療,醫生因為不知道手術的具體情況,不敢輕易做出判斷。但如果他能找到外科醫生詢問,他可以很快得到診斷。醫生也有意願長期跟蹤患者,檢驗其治療是否有效。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診斷後的隨訪是醫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而在國內,醫患之間還缺乏合適的隨訪工具。如果患者想再看病,只能去醫院掛同壹個醫生的號。但是,很多時候,他的需求只是問幾個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小問題,但排隊掛號可能要花很長時間。

這是壹個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真實的市場痛點。然而,當馬真正想解決這個問題時,他遇到了許多問題。

借助百度、萬達等前公司的資源,開心馬迅速組建了壹支超過10人的技術和運營團隊。他還需要招聘兩到三個專業的醫生,來管理患者和平臺上其他醫生的需求。但是他發現找不到願意來的醫生。

“妳們互聯網人哪裏知道醫療?”“可以在手機上做手術嗎?”這是快樂馬接觸的壹些醫生聽到“互聯網”這個詞時總會提出的疑問。“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隱形的,在醫生和網民之間互相看不起。”馬高興的說道。他開始找壹些可能對移動醫療更感興趣的醫生,告訴他們,用互聯網改造醫療,不僅僅是改造手術,還包括改變醫療流程和效率低下,填補缺失的環節,比如診斷後的隨訪。最終,三個醫生被他成功說服加入了壹個醫生。

團隊組建後,馬開始開發產品。他先采訪了上百名醫生,得到了壹個關鍵信息:雖然治療不是壹個絕對標準化的流程,但醫患之間的平臺要盡量減少低水平的重復操作,降低雙方的溝通成本。

這也成為了醫生的壹大職能。例如,如果患者患有病毒性感冒,醫生可以在App中為他貼上“病毒性感冒”的標簽。這個標簽會智能調動醫生預設的針對性提醒,推送給患者:“今晚記得吃藥,多喝水,早點睡覺。”“妳的感冒已經到第三天了,可以不用退燒藥了。”“今天是第七天,妳的感冒應該已經痊愈了。註意飲食規律,多運動。”增加這樣的提醒,只是醫生多加了壹個標簽的時間,而患者得到的是更貼心、更個性化的就醫體驗。

經過三個月的研發,壹花醫生第壹版上線。開心的馬找到壹家知名醫院的院長,讓他從上到下推動醫院所有醫生的使用。

盡管院長對這款免費的診後隨訪App表現出了興趣,並承諾將推動醫生使用它,但開心馬再次低估了互聯網行業和醫療行業的“區別”。

在我國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院長批準後,需要經過醫院醫務處和信息處的批準。這兩個部門認為,對於這個產品,不容易確定壹個企業,需要公開招標。但是來參加招標會的有十幾家公司,每家公司演講20分鐘。會議結束後,醫院沒有公布招標結果,過了幾個月,再無消息。

同時,開心馬還和壹些藥企合作,利用他們的上千名醫藥代表,向醫生推廣這款app。他認為,這些醫藥代表接觸醫生時間長,數量龐大,應該會有很好的推廣效果。但由於“思維方式不同”,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最終,開心馬把精力放在了自己的推團隊上。他招聘了30多名專職人員和近100名兼職人員,在醫生的空閑時間進行壹對壹的上門推廣。正是這個愚蠢的方法奏效了。經過兩個月的地面推廣,北京使用壹號通醫生的醫生人數已經超過1萬。

在線問診費,壹呼醫生的建議定價分為49元、69元、99元三檔,問診費完全歸醫生自己。“我們就是要醫生收費,而且是高收費。目前在國內的醫院,主治醫生的掛號費是5元,但醫生只能拿到1元。這是對醫生工作的不尊重,所以醫生要在醫學上賺錢。”馬高興的說道。事實上,許多醫生選擇定制更低的價格,甚至免除咨詢費,以更好地維護與患者的關系。例如,林虎壹直采用自由的方式。

胡藝醫生並未透露其具體用戶數量,其在京醫生用戶數量已達數萬人。林虎說,每個月,平臺上他的病人數量至少會增加400到500人。

2065438+2005年5月,胡藝博士獲得由華創資本領投的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07萬元)A輪融資。馬剛決定創業的時候,拿到了幾百萬元的天使融資。從今年春節開始,胡藝醫生已經準備向京外其他城市擴張。

相比賺錢,開心馬認為,壹個醫生更重要的是先把市場做起來,黏住用戶。在這之後,自然會有很多盈利的模式。此前,移動醫療大多集中在預診市場,但實際上,患者離開醫院是康復的開始,而不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