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深化對“找礦”內涵的理解,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水平。

深化對“找礦”內涵的理解,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水平。

叫許的。

(吉林大學)

本文通過實例闡述了“找礦”的內涵,並從“找礦”的角度說明了如何看待危機礦山問題。

關鍵詞:危機礦山找礦內涵

壹是深化對“找礦”內涵的理解

“就地找礦”是壹種辯證的找礦指導思想,已被地質界公認為有效而重要的找礦方式和方法之壹。

從哲學的角度看,“以礦為基找礦”是“找礦哲學”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在50多年的生產實踐中,“以礦找礦”的思想不斷發展。今後,在深入實施“以礦找礦”的過程中,內容將更加豐富,內涵將更加深刻,成果將更加豐碩。

“以礦找礦”與“找礦哲學”的關系十分明確,“以礦找礦”理論是“找礦哲學”理論的核心內容之壹

“以礦為基找礦”和“找礦哲學”是找礦、勘探、開發領域的哲學問題。本文從找礦、勘探、開發的整體工作出發,研究礦產勘查活動的許多問題(個性)和壹般規律(* * *)。所以“找礦哲學”也叫找礦哲學。

“找礦哲學”是反映自然與社會本質關系的科學,找礦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礦產勘查理論方法和勘查實踐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找礦論”和“找礦哲學”通過地質科學理論和綜合信息找礦方法體現在找礦實踐中,也通過找礦實踐的理論總結指導找礦和勘查實踐。

“找礦哲學”和“以礦為基找礦”理論研究的作用,不僅是認識地質找礦勘查的規律,更重要的是應用這些規律為人類尋找更多的礦產資源,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應用和開發礦產資源,為人民服務。

第二,“以礦為本找礦”的實踐豐富了“找礦哲學”的內容

“以礦為基找礦”是地質界的壹句俗語,為地質界和各界所熟知,易於推廣應用。幾十年來,廣大地質工作者將“找礦”應用於找礦實踐,實踐證明這是壹種有效的找礦方法。在廣大地質工作者找礦實踐成果的基礎上,有必要上升到“找礦哲學”的理論層面來總結和認識。現在從以下四個方面總結思考。

(a)在探礦、勘探和開發的不同階段使用“現場探礦”的經驗。

1.勘查階段應用“現場勘查”的經驗總結

首先,從檢查各種異常開始,評估已知的事件。據“銅廠”地名和縣誌記載,德興銅廠銅礦在古代就有記載。經過壹段時間的曲折,找到了銅廠,然後找到了古采礦坑,發現了銅礦露頭。對比國內外銅礦床類型,認為是細脈浸染型銅礦床。德興銅礦經過10年的普查勘探,1979年探明儲量近10萬噸的超大型銅礦床。

二是圍繞已知成礦遠景(帶)或具有工業價值的已知礦床,尋找同類型的“姊妹”新礦床。江西省地礦局在勘探德興銅廠銅礦時,派出江西銅礦地質大隊就近進行勘查。地質學家通過類比和地球化學方法,成功地在銅廠礦區東南部發現了富含鎵、鎢的大型銅礦床,在西北部發現了朱砂紅銅礦床。它們與銅廠銅礦壹起構成了銅礦田和銅礦密集區。

第三,通過追蹤老礦區已知礦體的空間延伸,擴大礦產資源前景。如德興銅廠銅礦床,50年代只控制到海拔-165米,70年代中期追求第二勘探空間,控制到海拔-650米,擴大了資源前景。

第四,在已知礦床和礦田內尋找隱伏的新礦體、新含礦層和新礦化類型。20世紀50年代,贛西北地質大隊在城門山銅礦首次發現層狀銅礦,達到中型銅礦。20世紀60年代,通過進壹步研究,發現了火成巖與碳酸鹽巖接觸帶中的矽卡巖銅礦,形成了由不同類型礦床組成的富集區,形成了大型銅礦集中區。

第五,在已知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尋找* * *產狀和伴生礦,並進行綜合評價。在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通過對伴生和* * *產狀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的綜合信息研究,經常出現伴生和* * *產狀礦床,特別是在多金屬礦床密集區和貴金屬礦床密集區。如德興銅礦密集區,除銅、鉬外,還有金、銀、硫、鎳等10種有益元素資源。結果表明,銅礦區黃金儲量為213.7噸(C2品位),平均品位為0.195克/噸,屬超大型金礦床。此外,銀、鎳、硫等礦產資源也已達到較大規模。

2.勘查階段應用“現場勘查”的經驗總結。

即總結了在礦床、礦田、礦集區勘探階段使用“現場找礦”的經驗。

找礦、勘探、再找礦、再勘探是壹個反復認識礦產資源的過程。找礦工作應自始至終進行,勘探階段不應壹次完成。這是符合探礦哲學認識論的思維。

以中國最大的黃金開采省山東省為例,探討了金礦床、礦田和金礦集中區的勘查。山東省是歷史上著名的產金區,采金、淘金歷史悠久。

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派了許多地質學家到膠東調查黃金。20世紀30年代,聶振庚、郭本榮、馮景蘭等中國資深地質學家來此考察。從1949到1956,郭、、王憲文、顏坤元也做了調查。當時的認識是以玲瓏應時脈型為主,找礦、勘探、開發的對象是應時脈型金礦。

20世紀60年代中期,膠東發現了“三山島”和“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這是壹個大型金礦床,被稱為“焦家式”金礦,擴大了金礦的找礦領域,大大增加了山東省的黃金儲量。

隨著找礦、勘探和開發的不斷深入,20世紀80年代在魯西開展了金礦勘探,在泰山群劉行組絹雲母片巖中也發現了“綠巖帶型”金礦。魯西發現奧陶系朱砂洞組層狀金礦。

在膠東中生代膠萊盆地內緣前寒武系基底之上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了壹個“雲礦”礫巖型金礦床。這給尋找金礦帶來了新的思路。

首先,提出前震旦系的裸露基底變質巖系和隱伏基底是金礦的礦源層。老基底是基底,山東金礦礦源層具有成礦特異性。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形成了不同類型的金礦床,構成了金礦床的集中區。如膠萊盆地的蝕變礫巖型金礦和膠西歸來莊金礦都屬於與隱伏基底有關的金礦。

其次,金礦以集中型金礦的形式分布,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金礦的空間分布是壹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具有“鶴立雞群”的分布形式,其中“鶴”指超大型、大型礦床。這裏的“雞群”指的是中小型金礦。從金礦床的地質演化來看,它們是由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金礦床組成的金金屬區;從金礦預測角度看,是金礦密集區信息與金異常密集區信息的轉換關系;從統計學上看,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存款是升序變量的關系;從“金礦找礦”的角度來說,首先要找勘探發現的“雞”,然後才知道雞裏面的“鶴”,“鶴”不只是壹只。

眾所周知,大型礦床外圍是尋找和勘探“姊妹”大型礦床的最佳地點。

通過對金礦的勘查和勘探,加深了對金礦控礦因素的認識。指出在中酸性巖體中找金的關系是金礦以交代巖體為主。提出了金礦集中區與構造的關系,金礦集中區壹般分布在莫霍面陡傾帶和環狀、線狀構造的交匯處。

3.礦床開發階段應用“現場勘查”的經驗總結。

(1)存款的壹般發展規律。礦業是人類為開發礦產資源而建立的企業。礦山生產的對象是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開采肯定會少。以礦床為單位的礦山,在達到壹定服務年限後,必然會老化為老礦山和危機礦山。壹般以礦床為單位的礦山由地質勘探隊負責探礦、勘探和提交儲量報告,礦產資源經審查後批準。礦山企業的設計以勘探儲量報告為依據,礦山企業可以先進行設計和建設,再進行生產。礦山企業的設計對礦山生產和礦山服務年限有規定。礦山企業按照設計、施工、生產,達到壹定服務年限後必然閉坑。我國大量礦山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部分已服役半個世紀。危機礦山和危機城市必然會出現。

(2)用“找礦”的辯證思維看礦。通過反復分析,在遼寧茂陵發現了壹個大型金礦床。對武隆和四道溝應時脈型金礦的再認識。應時脈型金礦是最容易發現的金礦類型。在應時,與脈狀金礦有關的各種類型的金礦床常被忽視。礦床往往以礦田和集中區的形式分布,在礦山地質工作和礦山企業設計中沒有這個概念。這是我國礦山地質工作中的壹個普遍問題。遼寧鴨綠江沿岸的五龍和四道溝有應時脈金礦。五龍金礦比較大,四道溝金礦比較小,勘探儲量只有1噸。四道溝金礦提交金礦勘查報告已經十多年了,但是金礦資源並不緊張,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建議進壹步研究四道溝金礦。通過研究和再認識,結果表明四道溝金礦不僅有應時脈型金礦,還有韌性剪切帶型金礦。提出了遼寧蓋縣組片巖可能是金礦礦源層的重要新認識。建議原遼寧省地質局局長、原遼寧省地質局總工程師馬對遼寧蓋縣組片巖分布範圍內的1:5萬金元素次生暈進行綜合研究。利用綜合信息理論和方法檢查金異常得到了原遼寧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齊玉興同誌的大力支持。馮壹多同誌進行了具體勘探異常的檢查。通過仔細研究,發現金礦存在於毒砂和磁黃鐵礦中。通過對磁、電、化探異常的綜合分析,發現了壹個超大型金礦床。遼寧局五隊是地礦部三大紅旗之壹。原地礦部在茂陵金礦召開全國推廣工作會議。

(2)從礦床形成、找礦、勘探、開發的不同階段,建立不同成礦系列的綜合信息找礦模型,通過研究信息之間的轉換規律,類比推廣應用。

1.“找礦哲學”的總指導原則

找礦哲學唯物主義認為,礦物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其形成、分布和變化有客觀規律。從客觀地質條件出發,確定找礦方針和方法。

找礦哲學的認識論認為,發現礦物,了解礦物的全貌,特別是礦物,需要很長的時間,必須經過各種方法和項目的檢驗。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知道礦產勘探開發運動的形成是壹個臺階式的發展。

找礦哲學辯證法認為,在找礦、勘探和開發過程中,用系統、協調、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來部署和指導找礦、勘探和開發。

找礦哲學的矛盾理論認為,要研究礦產勘查、勘探和開發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找什麽礦的矛盾;矛盾在哪裏找;如何找到矛盾關系;怎樣才能發現礦與礦之間的矛盾?找礦是貫穿找礦、勘探、開發始終必須進行的主要矛盾。

找礦哲學的主體觀認為,如何充分發揮找礦勘探開發的主體能動性,存在於找礦勘探開發過程中。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從“找礦哲學”看成礦系列的作用

(1)1979,礦床成礦系列專著出版。程院士為研究礦產預測指明了方向。陳玉川院士在程院士的領導下,廣泛開展了壹系列礦床成礦學研究,並應用這壹理論指導全國成礦規劃。發表了《中國主要成礦區帶礦產重點勘查區評價》,為中國找礦指明了方向。

(2)1972 ~ 1976年翟雨生院士、陳玉川院士、李文達老師共同組織科研項目“寧武火山巖區鐵銅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它將促進中國火山成礦作用的研究。翟雨生院士發表了壹系列關於成礦作用的專著。

(3)20世紀80年代初,兩院院士常提出“層控(或)矽卡巖型礦床”的概念。劃分了三個亞類,提出了矽卡巖成礦系列,不僅豐富了矽卡巖理論,而且取得了明顯的實際找礦效果。

(4)將成礦系列理論與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理論相結合,提出成礦系列理論,旨在通過信息之間的轉化規律預測隱伏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包括:①變質巖發育區、變質成礦系列、變質成礦系列研究。變質巖發育區主要指太古代和元谷峪的區域變質巖系。變質巖系和混合巖廣泛發育。壹般來說,在礦化系列的前提下,變質巖的比重大於沈積巖、火山巖和侵入巖。變質巖系以富鐵和富鐵巖系為標誌,壹般以重力剩余異常和磁異常為特征,富含Ni、Cr、Co、V、Ti等區域異常。因此,綜合信息可以推斷變質巖系的原始層理分布趨勢方向為近東西向。目前變質巖系的地質體分布是被基底構造切割的磁體。目前看到的變質巖系是變質巖系的露頭,需要利用重磁和地球化學信息來推斷其隱伏基底及其分布規律。前震旦紀變質巖系基底具有成礦特異性,裸露基底和隱伏基底的空間分布結合謝院士的地球化學模型,證實了基底成礦特異性的壹個新的理論問題。如山東前震旦紀基底是含金的,隨著成礦作用的演化,形成了壹系列不同時代、不同成因的金礦床。又如遼寧、吉林前震旦紀基底含硼形成變質硼礦、沈積硼礦、矽卡巖硼礦。②侵入巖發育區、巖漿成礦系列、巖漿成礦系列研究。壹般情況下,由於圍巖和巖體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信息存在差異,通過信息的轉換可以推斷出隱伏巖體和隱伏接觸帶。巖體由超基性橄欖巖、基性輝長巖、中閃長巖和酸性花崗巖組成。磁性有規律地降低;比重有規律地降低;放射性會有規律地上升。綜合信息可用於推斷隱伏巖體及其接觸帶。不同成分的巖石具有地球化學信息的成礦特異性,通過信息的轉換可以推斷出隱伏巖石及其接觸帶。目前地質圖中反映的巖體是裸露巖體的露頭,而不是隱伏巖體。只有在隱伏巖體推斷後,特別是信息導巖構造重磁環和線性構造推斷後,才能反映全貌,這對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的分布規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壹個需要在全國範圍內探索和研究的巖體問題。③火山巖發育區、火山成礦系列、火山成礦系列研究。陳玉川院士在研究寧武鐵礦的基礎上,發展了壹系列火山成礦模式。利用綜合信息進壹步認識火山成礦系列。火山巖區的磁場特征非常典型,是火山跳躍磁場。壹般低於基底變質巖系,為重力負剩余異常。根據磁場和重力場的特征,可以推斷出隱伏的火山盆地。因此,綜合信息可以通過四維(時間和三維空間稱為四維)來研究火山盆地。地質信息反映的火山盆地是出露的火山盆地,重磁推斷是隱伏的火山盆地,這樣就可以了解全貌了。與侵入巖壹樣,從基性火山巖到酸性火山巖的躍變場強度有規律地降低。不同巖性的成礦特異性與侵入巖體相同。火山成礦系列主要研究次火山巖的分布規律。壹般來說,大型和超大型多金屬礦床、礦田和礦床密集區都與同壹火山巖密切相關。這裏特別強調,前震旦紀基底構造格架控制著火山盆地的分布,特別是重力和航磁,是環狀構造和線狀構造的交匯點,控制著火山盆地的分布。火山盆地的空間分布與地球化學塊體有關,地球化學塊體是控制礦產資源總體分布的關鍵環節。基底礦化特異性和火山礦化特異性之間存在繼承關系。④沈積巖發育區、沈積成礦系列、沈積成礦系列研究。沈積巖發育區沈積礦床系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層、古地理環境和巖相的控礦作用,以及不同礦物和不同類型礦床的分布規律。層狀礦床和層狀礦床具有地球化學成礦專屬性和地球物理場特征。研究其礦化系列的分布規律和基底礦化特殊性對沈積礦化系列的影響。基底構造控制著沈積盆地的分布,如山東木易斷裂以東的盆地主要為北東向,而斷裂以西的盆地主要為北西向。沈積成礦系列與基底成礦特異性有繼承關系。

(3)從礦床分布規律、礦田、礦床密集區總結辯證唯物主義的經驗。

朱遜先生認為,探礦哲學的認識論有以下五點:

1.找礦是壹個認識客觀礦產的過程。

從礦體到礦床,從礦床到礦田,從礦田到礦床密集區,從礦床密集區到礦帶。

2.目標礦產(資源體)是可以識別的。

目前新的理論和技術在不斷發展,這完全可以理解。

建立了礦體、礦床、礦田、礦帶的組合異常,建立了綜合信息找礦模型及其信息轉換。根據轉化規律,礦產資源體是完全可以識別的。

3.認識礦產資源要以科學思維為指導。

如程、陳玉川、翟雨生、、李,趙的地質異常理論,謝的地球化學塊體理論,屠光熾的大型和超大型礦床理論,裴的大型和超大型礦床理論。

4.認識礦物(礦產資源)需要壹個反復實踐和認識的過程。

朱遜先生在江西尋找德興銅礦的實踐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5.認知運動的主要形式是逐步發展的。

找礦、勘探、開發的實踐表明,認識壹個礦體、礦床、礦田、礦床密集區、礦帶的過程不是線性上升的,而是逐步發展的。礦產勘查壹般分為普查、詳查、勘探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野外工作、室內整理和綜合信息分析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綜合分析研究都是認知的升華和提高,作為壹個認知過程,逐步上升和發展。

(4)從礦產資源的技術經濟評價角度,我們逐漸認識到礦產是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但人類對礦產資源的認識是無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礦產資源的領域將不斷擴大,找礦、勘探和開發的前景無限光明。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在《全社會都應關註“四礦”問題》壹書的序言中指出:“礦業是礦業城市發展的本源。人類選擇他們的居住地。從經濟角度看,他們要麽選擇靠近市場主幹道,要麽選擇靠近資源。所謂‘山和水’,基本上就是這個道理。”“談采礦不能不談地質工作。中國地質勘探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發現大慶油田是對地質工作的巨大貢獻。地質工作在未來將更加重要。中國大陸和海域有多少資源?誰會發現?通過地質勘探。"

以雲南個舊錫礦為例談思路。

個舊是世界上最早的錫礦區之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投入地質勘查資金654.38+0.75億元,投入產出比為654.38+0: 8。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200多年的開采主要是脈狀礦床和矽卡巖接觸帶礦床。地表留下了很多礦區。根據1992土地詳查計算,露天開采遺留采空區數萬畝。由於礦冶長期生產“三廢”汙染嚴重,帶來了森林、植被、水源、生態、環境等問題,需要綜合治理。

近年來,對“找礦哲學”在雲南錫礦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研究尋找、勘探和開發錫礦。

第壹,雲南省的氣候條件容易形成大面積的風化殼,最大可達200米。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地理環境。

其次,含錫礦的花崗巖體分布廣泛。巖體中有錫石和磁鐵礦礦物,巖體構造帶中有鎢礦和錫脈,巖體與矽卡巖錫礦床接觸,也形成風化殼。

第三,鈮、鉭、鉍脈產於壹些花崗巖構造帶中,它們也形成風化殼。

由於上述三種自然地理地質條件,人工砂礦床是采用巖體露天開采的采礦方法形成的。采用重選、磁選、化學選礦等綜合選礦方法,選出具有工業價值的錫礦、鎢礦、鈮礦、鉍礦和鐵礦。尾礦可以用作建築材料。

保護好腐殖土,可以在收獲後恢復肥沃的土地。雲南保山已形成典型的找礦、勘探、開采實驗基地。

第三,從“找礦”的角度觀察危機礦山

“四礦”(礦、礦、礦工、礦業城市)研究對礦業城市轉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2年,朱訓在政協會議上發言時指出,要像重視“三農”問題壹樣重視“四礦”問題。10年以來,由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特別是2007年《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8號)為礦業城市轉型提供了方針、政策,積累了經驗。

朱訓先生總結了以下六條關於礦業城市轉型的經驗。

1.概念創新原則

探礦、勘探和開發壹體化可以延長礦山壽命。礦產調查、評估、勘探和開發之間的脫節是礦山危機的原因之壹。

地質人員完成普查、詳查、勘探,提交勘探報告就算圓滿完成任務;礦山設計院已順利完成礦山企業設計;礦山企業按礦山企業設計開發,按年產量生產,按服務年限開采。該礦服務期滿後將被關閉。通過改變這壹流程,礦產普查、詳查、勘探、開發壹體化將形成新的流程改革。創新之處在於:①礦山企業與地質勘探隊伍緊密結合,邊采邊探,不會出現壹點點開采的現狀,礦山的礦產資源會不斷擴大。勘探隊的成果也可以得到進壹步驗證,提高找礦水平,培養人才。(2)礦山企業對礦山的勘探深度是有限的,在勘探隊的配合下進壹步進行深部找礦,使勘探隊充分了解礦山的地質條件,是非常有利的。

2.總體規劃的原則

礦山企業的地質、采礦、選礦、冶金專家都是研究礦產資源的同壹對象,利用礦產資源為國民經濟服務。他們的研究結果通過綜合信息研究進行分析。

要對礦床的產狀和共生關系以及不同礦種的礦產資源利用提出科學依據,必然形成壹礦變多礦的作用。

3.量身定制的原則

礦產資源有不同層次,如礦體、礦床、礦田、礦床密集區和礦帶。

礦山企業不僅要研究礦體和礦床,還要研究礦田、礦床密集區和礦帶,從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出發,拓展礦山企業的研究對象和作用。

4.項目推廣原則

危機礦的建立是形成良好局面的原因。葉天柱先生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並將繼續立項。

5.大力發展的原則

2007年至2010年,甘肅省白銀市引進投資項目500余個,完成效益申報1189億元。

6.采取預防措施。

大慶石油是“壹業主導”,以石油為基礎,石化為主導,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為支柱產業,“多元化”轉型。

我國礦業城市轉型取得了經驗,但仍是初步的、階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