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普遍較低,仍然是傳統的增長模式,技術裝備、信息化水平和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雖然許多中小企業意識到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他們仍然很難進行信息化建設。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會計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信息化是推動企業工作創新升級、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有力武器。中國企業的信息化主要基於ERP。利用ERP系統,將先進的管理思想落實到具體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可以為1企業帶來組織創新、流程優化和管理變革。
據統計,目前我國系統使用ERP的企業約有上千家,主要是大型國有股份制企業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合資企業。很多企業以單機應用為主,應用水平和效率不高。雖然ERP實施成功率提高到了20%,但大部分都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數量占中國企業的99%,但只有10%左右實施了信息化,而且由於資金、技術實力、管理水平等原因,實施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1,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1.對企業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
企業信息化是1企業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服務水平、降低運營成本的手段。它是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R&D、制造、銷售和服務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管理。信息管理突破了人們原有的觀念,更新了傳統的管理方式。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業在理念、內部組織架構、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管理不規範成為企業推進信息化的瓶頸。因此,企業信息化必須改革傳統管理,否則,信息化管理將難以推進。目前,以互聯網為驅動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前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信息化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怎麽做,怎麽做好,怎麽加快進程的問題。但是有很多中小企業對此認識不足,企業領導猶豫認為信息化是1,態度也不是很積極。有的企業認為企業目前效益不錯,不急著信息化;有些企業認為自己基礎差,人才缺乏,無法信息化。有了這些認識,就缺乏推進信息化的力度和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深度。因此,改變企業管理者的觀念是企業信息化的前提。企業管理者要把實施信息化作為1非常緊急的事情,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只有實現管理信息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企業信息化的目標不明確。
信息化通過規範企業管理、加快信息傳遞、參與企業決策和協同工作,達到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很多中小企業認為,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勞動效率,替代手工勞動,提高信息輸出速度,而這些只是信息化初期的目標。如果按照這個首要目標來進行信息化,必然會造成企業資金和人力的嚴重浪費,也會影響信息化的升級和發展。每個企業都應該根據企業的業務戰略需求來確定信息化的目標。企業信息化應該有壹個長期的經營戰略。此外,在具體實施中,企業還缺乏明確的量化信息化應用目標,大部分是1的宏觀定性目標,很少有微觀的量化操作目標,如企業管理基礎問題、管理模式問題、企業庫存問題、企業生產問題、企業市場問題、企業戰略問題等。,以及用同樣的指標反映企業管理狀況的目標,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從而失去信息化。
3.企業信息化僅限於會計信息化。
目前,1中小企業已經意識到信息化的價值,紛紛購買計算機和1計算機化軟件,被認為是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其實這是壹種非常片面的觀點。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都有這樣壹個錯誤的觀點,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會計信息化當成企業信息化。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業信息系統覆蓋整個企業和所有與企業有聯系的單位。
4.企業管理落後,創新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長期處於粗放式管理狀態,不能適應先進的信息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如ERP、供應鏈、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沒有良好的管理環境,無法在企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時,企業的創新力度不夠,無法通過創新來改善企業落後的管理水平,以適應和滿足ERP等先進管理方法的應用。企業即使暫時不進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過創新提高管理水平,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缺乏創新還表現在企業領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以及中國整體的環境問題,整體環境還沒有形成足以讓企業領導下定決心改變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以適應新經濟環境下的發展。
2.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企業信息化是指在對業務流程和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重組和優化的基礎上,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對企業進行集成管理,以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和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信息化是壹個1的過程,信息化的廣度和深度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需求而不斷發展。對於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應該註意以下幾點。
1.逐步從會計信息化升級為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
根據IT168的調查結果,企業信息化應用比例為:財務管理75%,辦公自動化12%,協同管理1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端應用的普及程度較低。企業實施信息化需要壹個逐步認識和深化的過程。會計電算化是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第壹步,許多企業率先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以會計電算化為突破口,再逐步添加其他模塊,不斷拓展和升級信息化,使會計電算化成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1部分,與其他系統協同工作,幫助企業發展,達到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斷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
2.選擇適合企業的ERP軟件。
面對全球化競爭,應用ERP提升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國許多企業的共識。大量處於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需要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來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從中國企業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以ERP為代表的企業信息化應用階段。ERP作為當代企業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系統,在中國企業的整體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歷史作用。企業要選擇合適的ERP軟件,分析自身企業的特點和需求。越高級越好。先進的東西不是1,肯定會適合所有企業。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最好選擇中型的國際軟件產品,不僅在成本上有1的合理投入,而且實現難度相對較小,軟件對企業人員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產品的功能比較全面,能夠滿足企業管理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需要。此外,企業選擇的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友好開放的技術平臺,並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與軟件企業緊密合作,有良好的技術支持。
3.加強資料準備。
很多企業認為信息化就是和軟件公司談,買軟件,而忽略了基礎數據的準備。有人用“3分技術,7分管理,102分數據”來形容數據的重要性。很多企業壹開始並不認同,但在實施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因為數據不完整,不準確,只要有1的數據問題,就會影響全局。企業要做好標準化和物料編碼,這是信息化的1基礎工作,要結合國家標準和企業習慣進行編制,才能統計出1的企業,享受數據。
4.企業信息化可以請專家指導。
信息化建設和實施是1高風險項目和1系統項目。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要借助外腦幫助企業做好這個項目。因此,企業應該引入管理咨詢。在企業實施信息系統之前,1的業務領導沒有任何概念。沒有信息系統的實施,就不可能深入了解整個信息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人可以提出要求,如何做可以交給有經驗的專家或顧問來幫助。在準備階段,專家協助企業做需求分析、信息管理方案、軟件選型、計算機配置、編碼指導、人力資本投資計劃等工作。在實施階段,需要處理的問題更多。信息系統是1企業行為,要和企業文化結合起來。軟件系統買回來就不能用了。從基礎數據的建立開始,逐步推進系統的實施,異常情況的處理,都有實際應用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有經驗的專家來指導,這樣可以縮短實施周期,少走彎路,從而保證系統的成功實施。
5.搞好培訓
要求企業對全體員工進行ERP等先進管理思想的培訓,讓全體員工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觀點、新理論,進而轉化為生產力。針對不同的系統、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人員組織培訓是極其必要的。由於培訓不足,系統實施項目受阻,項目延期,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培訓要貫穿整個系統實施過程,每次實施1步驟都要進行相應的內容培訓。同時需要解決實施過程中的“生米”問題,因為隨著制度的實施,對制度的理解不斷加深,結合業務提出的新問題必須通過培訓來解決。培訓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上課培訓、開會討論、發放學習資料、組織閱讀、帶領企業相關人員走訪用戶、了解其他企業的執行情況等,都可以作為培訓的形式,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開展。同時,培訓可以納入部門考核,重點內容可以組織打分,由人事部門記錄。以上手段可以增強培訓效果。
6.信息化建設的實施要量力而行。
由於資金有限,管理水平低,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應該量力而行。有條件的可以直接接入ERP等管理信息系統。如果有困難,也可以從解決財務管理、物資管理、銷售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入手,逐步實施。企業信息化並不是壹件高不可攀、神秘深奧的事情。關鍵是要適合企業,對癥下藥。
總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信息化建設。中小企業應適應新經濟時代的挑戰,及時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主要參考文獻
[1]彭。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7): 58-61。
[2]劉謙。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5): 14-18。
[3]王馬克。中國企業應用ERP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3): 33-35。
[4]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ERP應用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