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西北民族大學,簡稱“西北民族大學”,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是國家民委直屬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它是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設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辦的第壹所國立學院。是少數民族骨幹計劃、首批國家農林優秀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
學校始於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野戰軍在蘭州開辦藏學班和藏校。1950 65438+10月改建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三部。1950年8月,西北民族大學正式成立。2003年4月,西北民族大學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
部門專業
截至2021,11,學校有22個教學單位,其中20個二級學院。2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育科技學院、體育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美術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預科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幹部培訓我國語言文學系和醫學系共有72個本科專業,學科涵蓋經濟、法律、教育、文學、歷史、科學、工程、農業、醫學、管理、藝術等11個門類。
能力
截至2019年3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914人,其中專任教師1263人。專任教師高級職稱265人,副高級職稱489人,博士學位333人,碩士學位717人;博士生導師30人,碩士生導師456人;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人,全國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1人,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人,國家教學團隊1人,國家人才工程人選65438人,全國優秀教師65438人。國家民委有突出貢獻專家6人,領軍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0人,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人選19人,教師1人,青年教學標兵2人。甘肅省教學團隊8人,領軍人才8人,傑出專家6人,宣傳文化系統“四大群體”人才3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5人,“555”創新工程人才6人,“333”科技人才6人,名師1人,“花園獎”8人,青年教師人才獎47人。
教學成果:2000年至2012年,學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獎29項。2018年,學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際獎項25項,國家級獎項173項,省部級獎項506項。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藏漢翻譯課程
甘肅省教學成果壹等獎:創新機制下的民族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
學科體系:截至2021,11,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和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計劃”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資格,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7個,甘肅省重點學科16個,4個學科入選甘肅省壹級學科名單,其中甘肅省優勢學科1個,甘肅省特色學科(A類)3個。是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和國家級優秀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單位。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8個甘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1國家優秀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14個甘肅省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甘肅省精品資源班6門,甘肅省精品課程35門;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平臺)5個,其中創業示範基地1個,高校實踐教育創新創業基地1個,創業孵化器1個,眾創空間1個,科技園1個。
民族特色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蒙語言文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社會學、漢語言文學。
國家綜合專業改革試點項目:社會學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信息技術實驗中心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民族語言文化教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傑出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復合應用(動物醫學、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甘肅省特色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會計學、歷史學、阿拉伯語、口腔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金融學、文物與博物館、物理學、民族學等。
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電氣與電信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實驗教學中心、動物細胞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教學中心、廣播電視綜合實驗室等。
科研平臺:截至2019年3月,學校已建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統壹戰線理論研究會甘肅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國家民委“壹帶壹路”國家和地區3個。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1個,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甘肅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甘肅省高校新型智庫2個,甘肅省科技創新中心1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3個,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民委創新團隊2個,甘肅省基礎研究創新群體2個。
合作與交流
自2011起,四川大學對口支援西北民族大學。2016年,四川大學與四川大學正式簽署聯合培養本科協議,招收漢語國際教育、俄語專業學生,並先後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吉隆坡建設大學、伊斯蘭科技大學簽署協議建立校際合作關系,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辦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辦學。
2018年,學校* * *接收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24名,包括韓國、加納、尼日利亞、墨西哥、利比裏亞、喀麥隆、巴基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也門、香港和臺灣省。
2020年5月,華西醫院與西北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簽訂對口支援合作協議,推動了西北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向現代化高水平醫院邁進的步伐。
館藏資源
截止2017年底,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2096099冊,當年新增圖書126582冊。紙質文獻中,有清代以前的珍貴文獻7萬份,電子圖書2142388,數據庫47個。學校擁有西北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國家壹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25件,三級文物88件,展覽總面積585平方米。
學校標誌
校徽:整體設計體現了西北民族大學的辦學特色和理念追求。
校徽由兩種顏色組成,外圓,白底深藍字,嵌有仿漢字的校名,下面是大寫的英文校名。內圈,深藍色基底,阿拉伯數字“1950”表示建校時間。
1,深藍色的內圈意味著廣博的知識和無窮的學問。黃、綠、藍象征天文、地理、人學;橫向看象征不斷轉折的教科書,縱向看意義和隱喻無限延伸的學術臺階,生動展現了中央民族大學師生奮發向上、追求真知的科學精神。
2.深藍色內圈象征西北民族大學和諧校園,黃、綠、藍三色代表多民族文化和各族學生。內圈與其五彩繽紛的圖案相得益彰,蘊含著多元壹體的文化氛圍和各族師生和諧相處的辦學理念。
3.黃色象征黃土地和黃河,寓意西北人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黃土地精神和黃河精神;綠色象征著生機和活力,意味著西北民族大學生機勃勃,前途光明。藍色象征著藍天和大海,寓意著西北民族大學將以無比寬廣的胸懷擁抱世界,兼收並蓄,追求卓越。
校旗: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中文校名,中文校名正下方為英文名稱,左上角為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