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CCID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馮路博士。
發展電子政務是政府適應信息社會變化,推進履職方式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政府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方面的履職能力。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三金”工程。經過20多年的發展,電子政務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壹、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前(1996前)
關鍵詞:三金工程,全國經濟信息聯席會議
體制機制建設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各級各類國家事業單位信息中心的建立和發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下的政府信息技術人才隊伍逐漸形成。1983原國家計委成立信息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國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和建設,以及相關總體規劃、法規和標準化的研究。1986國務院批準建設國家經濟信息系統,成立國家經濟信息中心。1987 65438+10月24日,原國家計委計算中心、預測中心、信息管理辦公室合並組建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全面負責國家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與此同時,其他中央政府部門也開始建設信息系統。此後,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相繼建立了信息中心。1988 65438+10月22日,國家經濟信息中心更名為國家信息中心。
1993成立全國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擔任主席,統壹領導、組織、協調全國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國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的成立,加強了對信息化工作的統壹領導,確立了推進信息化項目實施、以信息化帶動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次年,國家信息化專家組成立。專家組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決策參謀機構,為建設國家信息化體系、推進國家信息化進程提出了許多重要建議。
技術應用的發展
在此期間,電子政務建設進展的最大標誌是我國開始了金卡、金橋、金冠工程的建設。繼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後,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為適應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趨勢,我國正式啟動了金卡、金橋、金冠等重大信息工程,拉開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序幕。金橋工程的目標是建立壹個覆蓋全國的全國經濟信息網絡,並與國務院各部委的專用網絡相連接。金冠工程是連接全國外貿企業信息系統,推廣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實施無紙化貿易的外貿信息管理工程。金卡項目是壹個電子貨幣項目,旨在促進“信息卡”和“現金卡”的使用。
二、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整體推進期(1996 -1999)
關鍵詞:政府互聯網工程
體制機制建設
1996 1月,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20多個部委組成,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組長。領導小組是國務院主管全國信息化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下設辦公室。原全國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辦公室改為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是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承擔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此後,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委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確立了國家信息化的定義和國家信息化體系六要素,進壹步豐富和充實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提出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壹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是24個字的指導原則。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是國家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根據我國政府機構的特殊組織情況,成立了部門間信息化協調小組,體現了國家對信息化的高度重視,為部門間信息化協調提供了有力的新途徑,開啟了國家信息化的新篇章。
1998,國務院機構改革,成立信息產業部,撤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工作由信息產業部承擔。撤銷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是國務院根據精簡機構改革的需要作出的重要決定。工作由專業的信息產業部承擔,壹方面加強了信息化推進的專業性,另壹方面由於信息產業部是行業主管部門,不具備跨部門的議事協調能力,從而削弱了跨部門的信息化推進。
技術應用的發展
在此期間,政府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由中國郵電總局、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等40多個部(廳、局)的信息司共同策劃發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局作為支持實施單位,聯合信息產業各方力量(ISP/ICP、軟硬件廠商、新聞媒體)。推動中國各級政府和部門在互聯網上建立官方網站163/169,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務,建設中國電子政務。目標是到2000年實現中國80%的各級政府和部門在互聯網上建立官方網站並提供信息服務和便民服務,為建設高效的電子政府和最終實現中國的網絡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事實上,在“政府上網工程”啟動之前,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就有不少上網先鋒。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管理辦公室統計,我國各級政府部門註冊的域名有800多個,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200多個。
三、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總體期
(1)信息產業部時期(1999 -2001年)
19912根據國務院領導關於恢復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指示,成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任組長,繼續推進國家信息化工作。國務院信息工作領導小組撤銷壹年後,再次以國家名義成立信息工作領導小組,這是國家領導人根據當時信息工作形勢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決策,表明國家高度重視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加強了國家對信息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不僅有辦公室,而且由信息產業部承擔具體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工作機構如下:壹是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辦公室。設在已成立的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部際協調小組同時廢止。二是國家信息化推進辦公室,設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同時撤銷。第三個是計算機2000年問題應急工作辦公室。設在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在完成解決計算機2000年問題的任務後,辦公室自行註銷。第四,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組負責就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大問題向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1 -2007)
關鍵詞:兩網壹站四倉十二金17號34號18號。
體制機制建設
2001年8月,為進壹步加強對推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領導,中共中央、國務院重新成立了國家領導小組,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任組長。隨著國家領導小組的成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新聞辦)也相繼成立。曾部長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國家信息辦是國家領導小組中的壹個辦公室,下設五個組和壹個秘書處,分別是:政策規劃組、推廣應用組、網絡與信息安全組、電子政務組、綜合組和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國務院信息工作辦公室的成立,表明國家領導小組有了日常辦公室,日常具體事務得以有效落實。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領導小組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由有關專家組成,負責就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問題向國家領導小組提出建議。
國家信息辦公室的成立對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2001到2006年期間,全國領導小組連續召開了五次會議。發布了《中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發〔2002〕17號)、《關於加強信息安全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若幹意見》(中發〔2004〕34號)、《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關於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意見》(中發[2006]18號)和《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等。,涉及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安全、信息資源、信息戰略、電子政務網絡和總體框架等。這些重要文件的發布,代表了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框架,為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將推動未來電子政務的發展。
技術應用的發展
在此期間,我國電子政務圍繞“兩網壹站四庫十二金”快速發展。壹是啟動了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建設。政府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CPPCC、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絡互聯而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府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也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府部門的特殊辦公需求;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府部門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其他面向社會的服務需求。二是全面推進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網站建設。其中,中國政府網於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正式開通,各級政府網站初步具備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程序在線查詢、官民互動等簡單功能。三是啟動了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建設。四是全面啟動“十二金工程”,完善已初見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黃金海關、黃金稅務、金融監管(含金卡)等4個項目,啟動並加快推進宏觀經濟管理、黃金金融、金盾、黃金審計、社會保障、黃金農民、黃金質量、黃金水務等8個業務系統項目。此外,在此期間,各級政府部門已經開始了內部辦公OA的建設,但由於缺乏政務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政府辦公OA的效果是有效的。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時期(2008 -2014)
關鍵詞: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電子政務雲平臺。
體制機制建設
2008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並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政務相關職能並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工信部承擔了國家電子政務推進工作時間,在電子政務宣傳推廣、縣級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臺、電子政務雲計算平臺、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評估、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電子政務辦公室的積極推動下,2011年9月,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選擇10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用壹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和完善統壹的電子政務平臺。充分利用平臺全面準確發布政府信息公開事項,實時規範辦理重大行政權力和便民服務,實現電子監察全覆蓋,為在全國全面推行奠定基礎、積累經驗。2011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首個《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提出以電子政務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應用、註重成效為主線,轉變電子政務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充分發揮電子政務應用效應,推進服務型、責任型政府建設,戰略性調整服務經濟結構。為適應雲計算的發展,2013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發布了《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平臺頂層設計指南》,提出積極推進雲計算模式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提高基礎設施資源利用率,打造新的技術支撐體系,減少重復浪費,避免碎片化和信息孤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在承擔國家電子政務推進工作期間,開展了大量的國家電子政務基層調研和基層人才培養工作,對基層電子政務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雖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進國家電子政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國家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機制復雜,特別是在總體規劃布局和重大項目實施方面,推進難度較大。
技術應用的發展
這壹時期,電子政務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壹是政府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得到大力推進。隨著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需求日益迫切。各級政府部門圍繞市政管理、應急救援、公共安全、社區服務、市場監管、並聯審批等業務主題,以多種模式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二是電子政務新技術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應用相當顯著。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部分政府網站都推出了手機版的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和政務服務APP應用。後來隨著微信的普及應用,政府部門紛紛使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推進政務公開,極大地促進了政務信息的公開。比如10月13+11,中國政府網正式上線騰訊微博和微信。2013 12 18,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此外,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許多政府部門利用雲計算平臺推進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集約化建設。
四、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推進總體期(2014-至今)
關鍵詞:互聯網加政務,去中心化。
體制機制建設
為了整體推進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14年2月,黨中央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事務推進。自此,與電子政務整體推進相關的職能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轉移到中央網信辦信息發展局,負責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整體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發展和推進進入新時代。
技術應用的發展
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務領域成為實施“互聯網+”戰略的重要戰場。各級各部門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全面推進壹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最大限度地讓企業受益、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多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壹是碎片化的電子政務建設發展模式造成了網絡分割和信息孤島,嚴重阻礙了各類政務服務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影響了壹站式電子政務服務體系的建設;二是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務融合不夠深入,電子政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制約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三是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仍大量存在,尚未形成* * *建* *享、集約化建設的電子政務投資建設體系。四是基礎數據庫、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基礎支撐資源服務滯後,使得壹站式電子政務服務受到諸多條件制約。
未來,隨著國家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新壹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公眾對政府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壹體化電子政務建設將進壹步加快,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將走向現代化。
(聯系郵箱:mellowmelo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