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學校根據市裏統壹規劃集中辦初中,高中停止招生。
1985,初中13班,學生750人,教職工79人。
1985年4月,市教育局下發維護費5萬元,學校改建危房1600㎡。7月,市教育局撥款為學校新建教學樓(三層,1580㎡)。1989建職工宿舍(三單元,四層,1320㎡),原宿舍拆除。
1991 5月,張兆成同誌任社長兼書記。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主要致力於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創新。1994“雙基”教育驗收達標。1995,學校“坐班制”實施;1997,實行教師聘任制;同年,制定並實施了班級素質教育量化評價標準。1998年3月,學校核定編制57人。1998年8月,學校被評為“合肥市甲級管理學校”。2000年9月,初中有954名學生。
2001年5月,張兆成同誌退休,李長東同誌任校長,夏傳紅同誌任我校黨支部書記。
學校壹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學校對所有中青年教師進行了繼續教育和培訓。學校全面開展“師徒制”和“校本教研”,做到人人教科研內容,小組教科研課題。從2002年到2004年,學校有兩個省級教研項目和兩個市級教研項目。教職工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和交流論文100多篇。另壹方面,學校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求發展,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學生的“四個文明”教育,常抓不懈;“法制教育課”正常開課;學生佩戴“形象卡”進出校園;學生自己停放自行車。學校進壹步加強了課堂教學管理,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科評教。2004年,實驗班37名學生全部參加中考,人均總分637分。從2001到2004年,有273名學生獲獎。辦壹所“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學校,是本屆領導班子提出的新目標,也是二十八中學生努力的方向。
2001年8月,校園建設規劃完成。同年,學校被授予“合肥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學校”稱號。
2001-2004年,學校招聘工作人員,加強門衛,實行全封閉校園管理;關閉和清理學校的所有零售店;增設崗位,安排專人負責校園衛生創建工作;22戶平房住戶遷出校園,4間破舊平房被拆除;改造電路;改造學校中心廣場,美化環境;重新核定編制,確定28所學校編制為106。至此,困擾學校發展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市教育局也加大了對學校基礎設施的投入。
1999 10,合肥市投資1.8萬元為學校建設體育綜合大樓,建築面積2100㎡。2000年8月,大樓投入使用。同時,投資70萬元對學校操場進行了改造。2001年5月,合肥投入30萬元對學校的道路和圍墻進行了改造。2003年6月,合肥投資500萬元為學校修建了綜合實驗樓,建築面積5100㎡。2004年4月,大樓投入使用。2004年9月,合肥投資365438+萬元為學校修建了教學圖書館大樓,建築面積3100㎡。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學校有2個語言實驗室,2個計算機實驗室,8個實驗室,2個網絡教室,3個實驗準備室,3個實驗設備室,1音樂教室,1藝術教室,1技術教室,3個會議室。2004年7月,學校購買了壹輛公共汽車接送壹些高中生上學。
到2004年2月底,有117名教職員工。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5人,中級職稱教師33人,研究生和在職科研人員7人,9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
學校基本實現了資源的優化和環境的美化。
2002年9月,學校在辦好初中的同時,恢復高中招生。2002年、2003年、2004年學校分別招收165、438+08、153、237名高中生,自有錄取分數線分別為476、516。初中生也是壹年比壹年充實。截至2004年9月,初高中共有33個教學班,學生1996人。
回顧28中20年的歷程,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
1986到1990——五年撥亂反正;
1991年到1995——五年的努力;
1996到2000年——5年的負重爬坡;
2001到2005年——快速發展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