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畢業生的發展方向
畢業生首先要規劃好是走技術路還是走銷售路。因為是計算機專業,所以有能力兩條路都走。關鍵是早點看他們的興趣和興奮點。否則畢業後會走彎路,浪費時間。未來的就業方向可以分為兩種選擇:學術界和工業界。學術主要是大學,還有壹些研究所,主要是研究和創新。高校也有教學工作。要進入學術界,妳必須獲得博士學位。行業也有兩條大路:銷售和技術。而且業內也有壹些研究所是純粹從事學術研究的,比如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IBM中國研究院(IBM CRL)。
走銷售這條路有兩種:壹種是IBM、GE這樣的大公司,喜歡剛畢業的大學生,尤其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種公司有足夠的培訓資源,想要的是畢業生的人才。另壹種是與國外企業有足夠接觸的國內大型集成商(上市最好),抱著學習的心態進入。走技術路線的,工資相對穩定,工作安全系數高。但是收入的增長不如銷售的增長。至於找哪家公司,也要區分清楚:R&D,售前工程師還是售後工程師。百度、Google、IBM、微軟、酷訊、東方通、聯想等很多企業都有不錯的技術崗,留在高校也是研發的壹條出路,壹些投資公司、銀行等企業也招聘it技術支持人員。
2.出國深造的幾個問題?
還有壹部分學生可能準備本科或碩士畢業後出國深造。他們還需要考慮未來的職業選擇。在出國之前,他們應該有壹個清晰的想法,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麽。大方向選擇和上面說的壹樣。在長期規劃中,他們也可以考慮自己未來的創業發展。留學的目標最好是當醫生。因為碩士拿全獎的機會不多,美國的博士培養體系完善,要求高,可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博士期間的創新靈感也可以轉化為創業產品。比如矽谷的“引擎”斯坦福,它的座右銘是“何不改變世界”。
IT行業的許多公司都是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的,如惠普(HP)、雅虎、思科、Sun、谷歌等。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佩奇於2004年入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現在他正在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那裏兼職谷歌經理。我84屆的同學彼得在柏克萊獲得了博士學位,現在是CMU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2006年,他當選為美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他在計算機網絡領域做得非常出色,在創業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壹個職業規劃特別小組成功推薦了他。老牌都靈網絡(Turin Networks)和Rinera Networks Inc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還不如北京大學的學士學位高。中國正在高速發展,其IT技術和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得很好。以後不做研究,從事it相關職業就夠了,北大計算機系的本科和碩士都有培養。
北大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口碑非常好,每年我們學校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的工作機會都非常好。北大的計算機碩士工作不錯,北大的博士培養質量也不錯,國際交流合作的機會也很多。畢業後,出國培訓交流的機會很多,我也負擔得起出國旅遊。如果我只是在國外學習技術,練習英語,在國外生活,甚至是為了父母的期望,為了炫耀或者榮耀,盲目出國是非常不理智的。如果妳以後打算進入商界,不要學習太理論化的方向,最好選擇壹個新的更有發展前景的應用領域。想進入學術界做研究,就要上好學校,選好導師,努力攻讀博士學位,爭取發表更多頂尖的學術論文。確定未來發展後,妳需要盡快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在課程表現、科研工作、論文發表等方面提升自己的學術表現,認真準備英語學習和考試,精心選擇目標學校,聯系相關學長和教授。
3.對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和發展的建議
對於北大的畢業生,我建議妳要麽走銷售路線,要麽走R&D路線。對於售前售後工作,主要還是看公司總部發的產品宣傳冊,創新能力培養不夠,未來發展空間不大。對於第壹份工作,不談工資,以後妳就知道了。這個時候談薪資沒有意義,發展空間更重要。第壹次找工作最難進的是中小外企,工資高。但是這些企業需要有經驗的員工,最好不要剛畢業就闖進這個門。邁出第壹步後,高薪的中小外企的大門向經驗豐富、優秀的北大畢業生敞開,這時候妳可以為自己開出壹個offer。當然還有其他選擇,比如投資銀行的財務咨詢,考從事政府等公共事業管理的公務員等等。這些選擇與個人興趣和能力有關。
是否創業因人而異。壹般來說,不提倡剛畢業就創業。有這樣的天才和幸運的人,但成功的概率極低。無論從經濟基礎還是社會經歷來看,都不適合畢業後創業。除非妳有壹個像拉裏·佩奇那樣非常奇妙的想法,而且,妳可以找到壹個好的風險投資。此外,還有貴人相助,或者妳的父母有很大的社會和經濟實力。以後可能會面臨做職員/職業經理人或者創業的選擇,很復雜。中關村壹些賣電腦的小公司,並不是創業的老板。知識經濟時代,北大畢業生要更多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比如百度李彥宏(87信管,北大計算機系輔修,我是我們信息學院的朋友),愛幫劉建國(我88級碩士同學),酷訊陳華(97書,01碩士)實現知識型創業。很多職業經理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盛大的總裁唐俊辭職了,但他仍然堅持職業經理人的道路,他的收入是客觀的。簡歷也很重要。公司面試人,第壹輪是人事發的簡歷。從30個候選人中選擇壹個參加面試完全取決於那份簡歷。它應該是有吸引力的和簡單的。寫好簡歷本身就是壹門課程。不要隨便扔,要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來寫。面試的時候要熱情,要冷靜,這需要心理訓練。
4.社會對IT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需求。
2004年,我還是教育部計算機專業教學委員會的秘書。我和李曉明、陳平、趙紅、馬殿富壹起采訪了幾十家企業,從人力資源總監和項目總監那裏收集了超過65,438+050份問卷。每個IT公司都無壹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畢業生僅僅掌握現有的知識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壹種綜合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職業素質。企業在選擇候選人時優先考慮的五大因素是:持續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項目或實習的情況、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成績的支持率只有24%,說明企業只把學習成績作為候選人學習能力的參考。他們更看重壹個人重新學習新事物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教育,是壹個大家都認為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容易被發現,也不能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評價。而且壹旦出現問題,損失可能很大。在“員工在管理項目時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回答中,前五項依次為
(1)缺乏應用工具和方法的技能和經驗;
(2)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責任感,
(3)缺乏職業道德和紀律;
(4)知識體系結構不合理,範圍狹窄,內容陳舊;
(5)溝通能力弱。43.7%的項目經理認為員工責任心不強。很多管理者抱怨有些員工跳槽太頻繁,往往考慮個人待遇多於集體和社會利益。人力資源經理和項目經理都表示不願意詢問頻繁跳槽的求職者。顯然,價值觀的問題已經排在了專業技術問題的前面。
5、盡早進行職業規劃,積極安排生活。
其實職業規劃越早越好。如果能在大壹開始就確定自己的奮鬥方向,目標會更強,效率會更高,也能盡早培養出與運動相關的職業素養。北京大學信息學院近幾年每個學生畢業時的淘汰率大概是10%。其實這些不能順利畢業的同學,不是不聰明,就是不稱職。主要原因是缺乏職業規劃,放棄中學。
學生在北大學習和研究的態度和價值觀很重要,態度決定壹切。他們在學校期間培養的事態和方法對他們的生活,尤其是畢業後的求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校期間要多和積極向上的同學交流,多學習他們的長處,多交優質的朋友。畢業後也要註意維護和擴大自己優秀的朋友圈和朋友圈。有效地溝通和學習。好朋友可以給妳有價值的信息,建議和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壹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壹種光環。成功人士的* * *本性是“無止境的追求卓越”,他們會完美地完成上級或自己設定的任務。他們嚴格要求別人達到他的水平,在哪裏都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也讓別人對他們很有信心。今年我們班84個同學已經在社會上流浪了20多年了。從他們的經歷來看,大學生應該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主動性、規劃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理財能力、領導力和執行力。作為我們84屆學生今年的返校活動之壹,我們準備為信息學院的學生開啟壹段“生涯”。
1:王慧敏(方正總裁助理、集團董事、現啟智通董事長)從經濟角度看待人和事。
第二次:王船(1984年北京高考狀元,R & amp美國凱登上海分公司d;d技術總監)從EDA談中國創業者在矽谷的成功第三次:劉建國(前百度技術總裁,現愛幫CEO)互聯網軟件開發團隊合作。
第四次:趙霖(神州泰嶽信息工程公司董事長)中國本土軟件企業的發展之路。
第五次:牛鶴慶(東方通副總經理)中國軟件企業自主創新。
彼得(CMU教授,ACM研究員)培養創新人才和文化。
第七位:趙偉(東南融通副總裁)全球軟件外包產業鏈
第八次:朱文靜(美國諾基亞高級經理)創造中國品牌的全球價值。
第九名:劉虹(聯想外設事業部總經理)管理基礎與聯想管理實踐
10:李明霖(Codonics大中華區總經理)外企企業文化
11:蕭藝(HDS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市場開發& amp;渠道管理
12:高盛(四大投行之壹)財務管理演講人是十幾位IT成功人士,有著豐富的職業規劃經驗,也有著動蕩的人生。
大部分都是北大計算機系的朋友。他們將解讀國內外職場親身經歷,帶來IT專業人士在經濟、管理方面的經驗,分享IT創業融資、中國軟件企業自主創新、中國企業成長與全球化等成功商業案例,介紹企業的市場開拓、渠道管理、財務管理等理念。本課程將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壹些基本概念和技能。引導學生盡快確立自己的職業興趣,培養學生在相關職業中的技能、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活出精彩人生。